咱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当你走进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看到桌上摆着几本画册。一本是全英文的国外品牌画册设计感十足;另一本是国内同行的,看起来比较中规中矩。你会先拿起哪本翻看?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先被那本国外画册设计所吸引。这可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设计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确实不一样。今天就来扒一扒中外画册设计的“基因差异”,看完你的画册也能做出国际范!
Round 1:设计风格
01. 抽象几何VS写实稳重
国外画册特别喜欢玩抽象和几何。这可不是随便玩玩,而是有一套理论支撑的。记得那个”建构主义”艺术流派吗?它主张用几何图形表达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这种理念后来被用到平面设计里,尤其是国外画册设计中。
举个例子:
苹果的产品宣传册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展示产品特点;德国汽车品牌的画册喜欢用线条和块面来表现机械美感。这种设计方式有啥好处?
- 简洁大气,一眼就能抓住重点
- 国际通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看懂
- 留白多,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相比之下,国内画册更倾向于写实风格:
- 产品照片拍得特别清晰
- 场景图做得特别细致
- 文字说明特别详细

这样看,国内外画册设计风格各有千秋吧,但不得不说那种抽象几何风确实更有”设计感”。
02.西文字体的”百变”VS汉字的“方正”
说到字体,国外设计师玩得可真溜。他们早就发现,字体并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设计语言。
国外画册中:
同一段文字可能用三四种字体,字号变化特别丰富,颜色搭配会更大胆夸张些,有点像把字母当积木玩(大小写混搭、斜切变形)

比如时尚类型的画册,标题可能用超粗的黑体,副标题用纤细的无衬线体,内文用优雅的衬线体。再加上不同颜色的搭配,视觉层次感特别强。
国内画册呢?
字体选择相对保守,多用黑体、宋体等传统字体。不是说国内设计师不会玩字体,而是汉字方方正正、结构复杂,变化太多容易影响阅读。
不过近年来,国内也开始有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小米的发布会画册,就用了不少创新字体设计,整体效果也很不错。


Round 2:内容编排:故事性与功能性
国外画册特别注重”讲故事”。他们会把产品或服务融入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中,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感受到品牌的温度和理念。
比如某奢侈品牌画册的编排方式让画册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像是一次视觉旅行:
- 第一页是空旷的沙漠
- 第二页出现一双脚印
- 第三页是品牌创始人站在沙漠中
- 接下来是产品设计灵感来源
- 最后是成品展示
国内画册则更偏向功能性:
- 目录清晰明了
- 产品参数详细
- 联系方式醒目
这种编排方式很实用,但少了点”人情味”。
Round 3:设计理念:创新VS稳妥
国外设计师更愿意尝试新东西。他们不怕冒险,敢于打破常规。有时候一个设计可能看起来很”怪”,但仔细琢磨又觉得很有道理。
国内设计师则更注重稳妥。他们会在成熟的设计框架内做优化,不太愿意做太激进的创新。这种保守的态度有其优点——风险小,客户容易接受;但也有缺点——缺乏突破性。

Round 4:文化差异:国际化VS本土化
国外画册往往追求国际化表达,希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被理解和接受。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通用的设计语言和符号。国内画册则更注重本土化表达,会加入很多中国元素。比如:
- 传统纹样
- 水墨风格
- 红色基调
终极真相:融合才是王道
其实好的设计不分国界,只分”走心”和”不走心”!
国外画册设计的优势在于:
- 创新性强
- 视觉冲击力大
- 国际化程度高
国内画册设计的优势在于:
- 信息传达清晰
- 文化特色鲜明
- 客户接受度高
所以,与其争论谁好谁坏,不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国外设计师可以多了解中国文化,国内设计师可以多借鉴国际先进理念。这样,我们的画册设计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没有谁更好,只有谁更合适——卖奢侈品?学欧美冷淡风;搞年货促销?中国风更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