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伟大祖国谱写石化篇章
一2024年中国石化在上海社会责任报告

玉净玉美玉未来
中国石化驻沪企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3周年、视察九江石化1周年。中国石化驻沪的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赛科、炼油销售、上海石油、销售华东、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化销华东、化销国贸、润滑油华东、燃料油上海公司、财务上海分公司等企业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转化成全体干部员工的生动实践,推动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中国石化驻沪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8万亿元,完成利税总额516亿元,向国家上缴税费462亿元,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源安全保障,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石化力量
为美好生活加油
目录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 05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7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3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29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 35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41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47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53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59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65
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71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是中国石化上游从事中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和工程服务的专业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和海洋物探、海洋钻井、船舶拖带、井筒技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工程设计、岸基服务等。


上海局前身为成立于1973年11月的国家计委地质局海洋地质调查局,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5月成立的地质部渤海综合物探大队,是新中国第一支海上石油勘探队伍,工作足迹遍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海外海域,实现了东海和南海油气重大战略突破。截止2024年10月,先后发现了平湖、春晓等20个油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503.57亿方,探明原油地质储量5203.59亿吨,为国家海洋油气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征程新使命,上海局以高质量发展“13381"规划为牵引,加快建设海域千万吨级油气资源阵地,打造中国石化中深海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挺进主战场、勇当主力军,加快打造海域干方吨级能源接替阵地
六十余载犁波踏浪,上海局历经渤海星火、黄海练兵、南海突破、东海大捷等发展阶段。近年来,上海局勇担中石化走向深海远海主力军职责使命,坚定不移实施增储上产攻坚,油气产量规模连续六年实现“六连增”。大力建设东海天然气生产基地,供应长三角地区的油气产量较六年前增长4.6倍。洲油田实现重大突破,探明储量扩至千万吨级油当量。勘探八号、勘213轮、勘226轮等一批“深海重器"成功列装,海洋工程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东海油气产量实现再翻番,迈上50亿方台阶,向看建设长三角地区百亿方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稳步推进。
向深向远向未来
勇担中国石化走向深海远海的主力军


建设海域干万吨级油气资源阵地打造中国石化中深海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海洋石油局加快建设“一阵地、两高地”,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积极营造科技创新良性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创新动力活力。聚焦海域勘探开发技术瓶颈,加快推进8个技术系列建设和26项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海域油气技术支撑体系,全力支撑东海合作区油气快速规模上产,洲自营区边际储量有效动用,南海招商区高温高压勘探突破,石化海外海洋工程技术服务。2024年在研中国石化科技项目13项,较“十三五"期间增长4倍,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 130% ,申请专利超40项,“十四五”期间年均申请专利数量同比增长 300% 。勘探开发瞄准世界一流,“海上强非均质低渗透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等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工技术进入新赛道,高温高压、优快钻井、大位移井等技术多次打破国内纪录,有力推动储量产量再上新台阶。

低渗开发、高温高压、优快钻进、大位移等多个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主要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基地。

中国主要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

中国第一家同时在上海、 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丰衣天下产业报国
这一家国情怀,是上海石化生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出发点,是上海石化人的初心使命所在。从“千军万马战金山"助力终结“布票时代”、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探路国有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制、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到口罩熔喷布专用料保供、“飞扬”火炬闪耀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上海石化始终牢记“丰衣天下、产业报国"的初衷。目前,上海石化主要有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及合纤聚合物、合成纤维四大类产品,未来上海石化将继续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做党和人民的好企业。



六大发展战略
价值引领 市场导向 创新驱动
人才强企 洁净低碳 开放合作

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
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洁净低碳、开放合作”六大发展战略,切实树立“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的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
上海石化一向重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高桥石化公司成立于1981年11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联合重组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是国务院直接批准由当时高桥地区分属于石油部、化工部等多个系统的上海炼油厂、高桥化工厂等“七厂一所”进行联合重组,成立的我国第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上海炼油厂成立于1945年,新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建设的第一个炼油工程就在上海炼油厂诞生;高桥化工厂成立于1957年,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


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

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1983年7月,高桥石化公司成为中国石化的首批直属单位公司。发展至今,公司已经拥有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300万吨/年、化工产品生产能力50万吨/年、电厂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共有50多套生产装置,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基础油)、石蜡、白油、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是国内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高桥石化坚持推进“油转特”工作,产品不断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
高桥石化生产的汽煤柴油份额占中国石化在沪供应量主导地位;航煤专用管道直供上海市两大机场;高端润滑油牌号不断填补国内空白,成为替代进口产品主要生产厂商。近年来,高桥石化坚持推进“油转特”工作,产品不断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开发新应用场景,在丰富特色产品结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洁净的能源。
高桥石化低顺橡胶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可灵活切换生产十多种牌号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拥有国内技术先进的ABS本体装置,可稳定连续生产高质量、高光、低光和低着色加工的ABS产品。另外,高桥石化与德国巴斯夫、美国雪佛龙、日本三并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5家合资企业。

与德国巴斯夫、美国雪佛龙、日本三井等企业合作建立15家合资企业

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型工厂

全力构建“1233”发展格局

个根基

个转变
筑牢安全环保这个根基
生产经营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变从单一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供应链竞争转变

点发力

大任务
推动转型发展高桥老区板块、上海化工区板块、合资合作板块
抓实队伍建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创造价值

高桥石化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8项、上海市级科技奖项102项,被授予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绿色企业"等荣誉。高桥石化连续四年荣膺浦东新区经济特别贡献企业第一名。
高桥石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主动融入上海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履行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使命责任,全力构建“1233”发展格局,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赛科乙烯裂解装置是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装置之一
目前,赛科拥有年产109万吨乙烯裂解、65万吨苯乙烯、60万吨芳烃抽提、52万吨丙烯睛、18万吨丁二烯抽提、60万吨聚乙烯、30万吨聚苯乙烯、25万吨聚丙烯等18套化工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赛科乙烯裂解装置是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装置之一。



主营业务
赛科主营业务为:生产乙烯、聚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丙烯腈、聚丙烯、丁二烯、芳烃及副产品(包括氢气、乙腈、氢氰酸、异丁烯、混合碳四、抽余碳四、碳五、苯、甲苯、二甲苯、碳九、碳十、碳十一等主装置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的产品,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范围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上述产品和自购的生产原料(包括:饱和液化气、丙烷、丁烷和氨)并提供售后服务及相关技术咨询,从事聚合物应用开发,并向供应商和加工商提供附属公用工程服务,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是在2004年中国石化成立沥青销售分公司的基础上,于2012年正式更名挂牌成立。公司全面负责中国石化系统内液化石油气、石油焦、沥青、硫黄、异辛烷、石蜡等六大类产品统一经营,业务涵盖市场营销、物流运作、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领域。公司经营总量4000万吨左右,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公司拳头产品“东海牌”沥青品牌价值超57亿元。


六大类产品统一经营
液化石油气 丨石油焦 沥青丨硫黄丨异辛烷丨石蜡
公司营销网络健全
公司营销网络健全,本部位于上海市,在上海(自贸区)、荆门、达州设有3家子公司,在青岛设有1家合资公司,在华南、华北、华中、华东、西部、山东设有6个区域销售中心,在中国石化系统内资源企业设有27家驻企业办事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公司科技水平领先,联合共建1个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发中心,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9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定制生产为支撑,建立了“产销研用”一体化新产品研发体系,多次获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奖。公司积极布局“专精特新”市场,高档沥青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国际赛道、机场跑道及大跨径桥面等典型重大工程,高端碳材料在新能源电池及石墨电极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品出口五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项目所在地发展建设,携手生产企业和客户实现共赢发展。
公司运营平台先进,以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将安全管理、客户管理、物流指挥、仓储数据、电子提货等系统紧密集成,全方位支撑起公司业务运行和经营管理,协同发挥水铁干线网、配送网、仓储网和信息网作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
高档沥青广泛应用于
高等级公路丨高速铁路丨国际赛道丨机场跑道及大跨径桥面等典型重大工程

产品出口五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

建设一流专业化销售公司

公司先后荣获“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国石化质量管理奖先进单位”“炼油比学赶帮超优胜单位”“牢记嘱托、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主题行动先进单位”称号。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国石化“三步走”战略部署,坚定履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深入践行“专心经营、用心服务、诚心合作、齐心进取”的“炼销精神”,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驰名”一流专业化销售公司为目标,加快建设科技型、平台型、增长型、示范型企业,进一步增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石化行业发展大局”的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石化行业发展大局
炼销精神
专心 用心 诚心 齐心经营 服务 合作 进取


中国石化负极材料专用焦
负极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负极材料稳产增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炼油销售公司充分发挥市场雷达作用,主动服务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发展,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负极产业链,积极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国石化负极材料专用焦产品已成为国内销量领先、品质优异的明星产品。2024年,炼油销售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负极材料专用石油焦供应商,累计销售负极材料专用焦超50万吨,所生产的电池可装配新能源汽车超400万辆。其中,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
上海石油分公司创立于1953年,是中国石化在沪大型“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公司主营汽油、柴油、天然气、燃料油、润滑油及其他化工化纤产品的零售,经营日用百货、食品餐饮、烟草零售、医疗器械、药品零售、酒类批发等,具备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充电换电、消防器材销售、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建设工程、自有房屋租赁、汽车清洗服务等经营资质。

全面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历经70余载,上海石油厉奋发、勇毅前行,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为上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目标提供充足能源和民生物资保障供应,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企业不懈追求。


一体化“人·车·生活”综合服务生态圈
担当城市能源供应的“国家队” “主力军”
上海石油是城市能源供应的“国家队”主力军”。截至2024年9月末,拥有在营加油站575座,成品油库4座;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拓展领跑先锋,建成加氢站5座,累计服务加氢车超19万辆次,加氢量近1300吨。建成光伏站47座、充电枪1772把,年充电量超2200万度;全力做好非油品业务主力旗手,拥有在营便利店561座(其中站外店15座)。除门店零售、团购外,公司还拥有收费洗车、收费停车、易捷养车、咖啡餐饮等新业态、易捷速购等新模式、“易享家蜂花”等自有品牌,形成了一站式、一体化“人·车·生活"综合服务生态圈。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全总“工会驿站”548座,其中“司机之家”55座、“爱心驿站"426座,并有89座挂牌“上海市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泰和路加能站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倾情投入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年采购乡村振兴商品800万元,累计8000万元,投入290万元开展教育帮扶。




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海石油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把各项工作放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大局中去考量,围绕"经营做活、零售做稳、易捷做精、管理要严、发展要实、转型要对、党建融合、监督有效、务实为民”工作重点,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铆足干劲、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巩固主责主业、加快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迈进!
经营做活丨零售做稳丨易捷做精丨管理要严丨发展要实转型要对丨党建融合丨监督有效丨务实为民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以下简称:销售华东)系国有大一型企业,负责对中国石化在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市的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履行“资源组织、物流优化、储运管理、统一结算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同时负责军队、民航、铁道、渔业等单位的专项销售。公司经营总量突破4500万吨,营业收入超3800余亿元。

连续数年获评长宁区服务区域经济重大贡献企业
公司始建于1949年8月,前身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运销公司,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8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贸易型总部企业,连续数年获评长宁区服务区域经济重大贡献企业。



保障区域能源供应 赋能社会经济发展

拳拳向党心、悠悠为民情。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销售华东始终把“红色"基因融入到经营发展之中,以服务社会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幸福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一家具有强大能源保障力、强大经济发展推动力、强大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司扎根大上海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物流优势,坚决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以成品油资源统筹为基础,致力于巩固成品油领域传统优势、积极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积极打通行政区域瓶颈,精准优化平衡产销企业资源,通过管道、铁路、水路、公路等输送方式,为长三角地区以及华中、华南和西南部分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洁净能源。
管道 铁路 水路 公路



建强建优“五个中心” 打造现代化新华东
资源运作
物流优化 运行调度 成本控制
赋能创效
七十五载岁月峥嵘,销售华东坚持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锻造“企之强者”。牢记“端牢能源饭碗"的殷切瞩托,紧紧围绕资源运作、物流优化、运行调度、成本控制以及赋能创效等“五个中心"新职能定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大资源、大物流、大优化"理念,完善“面向市场、灵活高效、运行平稳"成品油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资源和资金“蓄水池"作用,持续优化和提升关键领域的行业支撑能力,在新能源与绿色低碳创新应用等新领域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构建新格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美华章贡献销售华东新力量!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技术研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


科研力量雄厚、装备设施齐全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院已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和中国石化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建有9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石化合成纤维加工应用中心(FTC)等技术创新平台;是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拥有国家人社部博士后工作站。
建有9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


推进石油化工技术进步
上海院始终以推进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为已任,主要从事有机原料、碳一化工、合成材料、油气助剂、精细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领域涵盖了当前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产业链的主体技术。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等重点科技开发任务,开发了丙烯睛、甲苯歧化、乙苯/苯乙烯、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精对苯二甲酸、异丙苯、裂解汽油加氢、甲醇制烯烃、合成气制乙二醇等一大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和成套技术,以及芳香腈、表面活性剂、绿色聚酯、高性能纤维、可降解材料等系列化产品技术,在国内外石化装置成功实现工业应用,保持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近年来,上海院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可降解材料、高效油气助剂、新能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化基础研究,创制的全新结构分子筛SCM-14、SCM-15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授予的结构代码,实现了我国企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创制的全新结构分子筛SCM-14、SCM-15实现了我国企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