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集训
测试评估卷
单元期中 专项 期末
刘合录 主编
历史
九年级全一册
三目录三
九年级上册
课时卷1
课时卷2 5
单元测试卷(一)(1—4单元) 9
课时卷3 13
单元测试卷(二)(5单元) 17
课时卷4 21
单元测试卷(三)(6单元) 25
课时卷5 29
单元测试卷(四)(7单元)· 33
期中综合测试卷(一)(九上) 37
期中综合测试卷(二)(九上) 41
九年级下册
课时卷6 45
课时卷7 47
课时卷8 49
单元测试卷(五)(1、2单元) 53
课时卷9 57
课时卷10 61
单元测试卷(六)(3单元) 65
课时卷11 69
单元测试卷(七)(4单元) 73
课时卷12 77
课时卷13 79
课时卷14 81
单元测试卷(八)(5、6单元)· 85
专项提升卷(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89
专项提升卷(二)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 93
专项提升卷(三)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97
期末综合测试卷(一)(九年级全册) 101
期末综合测试卷(二)(九年级全册) 105
参考答案 109
说明:为更好地方便学生阅读理解,我们对部分选文做了适当改动。本书所选部分材料,因条件所限,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恳请有关人士与我们接洽,以便妥善处理。
联系电话:0531一59663396
\equiv 课时卷 \mathbf{1}\equiv
考点1 古代亚非文明(1-3 课)
大文明古国都地处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X
A.交通比较便利 B.战略地位重要 C.适宜农耕生产 D.适宜发展商业.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先后经历了近3000年的历史。灭亡古埃及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古希腊 D.波斯
3.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4.古代埃及很早即在底比斯和雅典殖民,目前仍存在于底比斯北面的土质砖顶梯形金字塔,系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时期的建筑。希腊人崇拜的许多神祗,希腊人的哲学、文化等,也都受到埃及的影响。这说明 )
A.世界文明丰富多彩 B.亚非文明交流互鉴C.埃及文明影响深远 D.希腊文明独具特色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印度文明 B.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埃及文明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这体现了 ()
A.《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C.《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7.(2025·滨州期末)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 200 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古代印度 B.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8.公元前1500 年左右征服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9.古代印度规定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对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这表明印度社会 ()
A.职业分工明确 B.贫富分化严重 C.等级制度森严 D.文化璀璨夺目
10.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他在印度种姓制度中所属等级为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D.阿拉伯数字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识,应处断指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1)材料一中的“国王”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这部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该法典出自哪一文明古国?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三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是指哪三个?举出“前三个种姓”的相关职业。
(4)上述材料中三个文明的发源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考点2 古代欧洲文明(4-6课)
..古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为
A.农耕文明 B.游牧文明 C.海洋文明 D.大陆文明
2.据不完全统计,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千米,人口20万一30万。材料表述的是 ()
A.希腊城邦的繁荣 B.斯巴达的自主权利C.希腊城邦的特点 D.雅典的民主政治
3.古希腊哪个城邦既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又是民主政治的起源地 ( >
A.古巴比伦 B.雅典 C.罗马 D.亚历山大帝国
4.“希腊小国寡民的社会环境促使希腊人从事商业活动,商品需要在流通中实现其价值,而流通需要自由的环境,民主自由顺应了商品经济的要求。”材料反映了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 ()
A.自然原因 B.思想条件 C.政治原因 D.经济条件
5.“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历史学家布恩的上述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6.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 ② 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由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罗马人崇尚法治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 D.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8.古希腊文明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第一页,古罗马历史则展现了欧洲上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B.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罗马进人帝国时期C.盲诗人格列高利编著了《荷马史诗》D.公元前4世纪,伯里克利建立了横跨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9.(2025·潍坊期末)帝国时期的罗马广场,将原本形制自由的公共建筑逐渐驱逐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神庙、凯旋门等,并且逐渐将广场封闭起来,不允许人们进入。这代表着此时古罗马()
A.政治制度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发生剧变C.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奴隶起义取得成功
10.迈锡尼文明之后,希腊进入了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要想了解这一时期的希腊历史,建议阅读(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C.《十二铜表法》 D.《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l1.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是其雕塑艺术的重要题材。下列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掷铁饼者》 B.奥林匹亚宙斯巨像C.兵马俑 D.狮身人面像
1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被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就是古希腊著名学者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历山大 D.亚里士多德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当国家遇到危机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执政官中的一人为独裁官,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
材料三: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1)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请概括他们的主要贡献。
(2)图一、图二中两位人物实施的制度有何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借鉴?
(3)材料二中罗马共和国建立于何时?哪一事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4)材料三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该帝国何时建立?请谈谈这一帝国后来衰亡的原因。
单元测试卷(一)(1—4单元)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从发源地来看,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是 ( >
A.以海洋为中心 B.以大河流域为中心C.以大山为中心 D.以城市为中心
2.有学者这样评价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成就卓著·…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热衷于创造各种死亡仪式。该文明是指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3.史诗《梨俱吠陀》记载:当他们分割普鲁莎(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与这一神话有关的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种姓制度
4.“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5.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其中具有立法、司法等职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议会 D.人民代表大会
6.亚历山大历经10 年征战,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的东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东征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B.掠夺了西方世界的无数财富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7.对下列历史概念诠释错误的是 ( )
A.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人民使用的一种古老的文字B.种姓制度是古代埃及实行的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布匿战争是罗马人与迦太基人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D.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的单位
8.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属于希腊文化成就的是 ()① 《荷马史诗》 ② 帕特农神庙 ③ 万神庙 ④ 《十二铜表法》 ⑤ 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古代历史上罗马的政体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王政到共和国,第二次是从共和国到帝国。其中第二次转型 ()
A.标志是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使罗马逐渐进人一个黄金时期C.直接导致罗马分裂为两个帝国 D.使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10.符合下图传播线路的宗教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市民阶层 B.手工业者 C.封建贵族阶层 D.地主阶级
12.关于“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13.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类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欧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而常用的手段包括
A.武力斗争和与领主谈判 B.金钱赎买和与领主谈判C.武力斗争和教会赠予 D.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15.中世纪大学课程中包括商业课程,或者是秘书学科的科目,满足当时人们急需的准备信函、设计法律条文和起草公文等方面的需求。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
A.推动了城市兴起 B.适应了社会需求C.摆脱了教会控制 D.拥有完全自主权
16.2025·临沂期末)“7—8世纪以后的帝国经过转型,在疆域、统治中心、宗教、文化等领域已经有别于之前的罗马帝国,形成了真正具有独特地位的拜占庭文明。”能够为拜占庭帝国正名并提供身份认同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理曼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罗马民法大全》
17.由于历史传统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拜占庭帝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② 市民文化丰富 ③ 吸收了东方文化因素 ④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A.①② B.\mathbb{O}\mathbb{Q}\qquadC.\mathbb{O}\mathbb{Q}\qquadD.\mathbb{Q}\mathbb{Q}
18.日本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 )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进人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9.阿拉伯文化中心一直在不断转移、变动,最初的阿拉伯文化中心是麦加和麦地那。其原因是(
A.佛教的创立和传播 B.基督教的创立和传播C.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D.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20.(2025·临沂期末)“穆斯林对叙利亚的征服运动,结束了希腊人近一千年的统治,与叙利亚联系紧密的不再是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而是麦加和麦地那,是巴格达和开罗,伊斯兰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阿拉伯语几乎成为通用语言。”由此看出征服运动 )
A.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B.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C.阿拉伯语成为唯一语言 D.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21题20分,22题19分,23题21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首席执政官梭伦在大多数公民的支持下推行改革,确定公民权利,开启了民主改革之路。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该国的民主政治终于获得确立。
材料二:面对日趋严重的国内外形势给朝野带来的强烈冲击,646年,天皇终于颁布改新诏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材料三: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公元8世纪前期,某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这场改革后,西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材料一所描述的改革发生在哪里?(2分)后来在谁当政时此地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改革名称是什么?(2分)写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4分)
(3)材料三中“某王国"指的是哪个王国?(2分)材料三显示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大国的起源】
材料一:东方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它们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地区 | 文明成就 |
古埃及 | 发源于① 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 |
古巴比伦 | 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文明,公元前18世纪,国王② 建立了强大的奴隶 制国家 |
古印度 | 印度河流域是其发源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
古希腊 | 以爱琴海为中心,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城邦,③ 是当时最大的城邦 |
【东西方名人】
材料二:他是历史上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迈克尔·哈特
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一世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三:在谈到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时,有这样一句俗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6分)
(2)穆罕默德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什么?(4分)查士丁尼一世在欧洲法制发展史上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分)
(3)请结合一件具体的事例谈谈对“阿拉伯人的口"的理解。(3分)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原则?(3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材料二: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而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后来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马历史发生了怎样的变迁?(3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是谁在其领土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分)东罗马帝国最终灭亡是在何时? (3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2分)恩格斯曾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是在什么时间?(2分)西欧城市居民通过哪些手段获得自由和自治?(4分)
专项提升卷(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一、选择题
1.1689 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实践,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 ()
A.内阁权力逐渐增强 B.国王逐渐淡出政坛C.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D.三权分立体制形成
2.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它反映的学习课题是

A.走向近代世界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欧洲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扩展
3.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决议有否决权,当国会再以2/3多数坚持原议时,否决才失效。这反映宪法制定的原则是 ()
A.国会至上 B.总统专权 C.相互制衡 D.各司其职
4.《拿破仑法典》中大部分条例都与私有财产有关,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表明该法典保护 )
A.封建贵族特权 B.君主专制统治 C.资产阶级利益 D.法国大国地位
5.它采用了18世纪的启蒙学说,其中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它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 D.《拿破仑法典》
6.(2025·临沂期末)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在1700—1721年与瑞典的战争中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材料中的“他"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C.叶卡捷琳娜二世 D.尼古拉二世
7.19 世纪60年代,为了保持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社会发生了转型。文中的“社会改革”指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废除农奴制 D.明治维新
8.马克思评价一位与他同时代的美国总统时说:“这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竞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这位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杰斐逊
9.“经过内战,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句话反映美国内战的性质是 )
A.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 B.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民族解放战争 D.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0.明治政府积极修建铁路,开办工厂,甚至把国有企业无偿转让给企业主。其目的是 (
A.推翻幕府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文明开化”
11.二战后,日本结合本国的国情,实行政府主导模式,制定了外向型经济政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三次科技革命使日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为此实行“科教立国”的国策。这些使日本在 20 世纪80 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由材料可知,日本崛起的原因是)
A.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政策B.美国因冷战战略需要而加强对日本扶持C.朝鲜战争军需订单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D.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1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下列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B.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3.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按照当时的规定,农民手中的余粮
A.必须无偿上交国家 B.只能自己食用C.必须交给集体农庄 D.可以自由买卖
14.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不能靠采取抢劫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而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种困境,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15.右图显示了苏联(俄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和“国内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材料表明苏联 ( 0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深受经济危机影响C.工业化取得巨大进步D.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16.1863年,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说》: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这里的“事业”指的是 (
A.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 B.结束内战,维护国家统一C.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D.推翻西班牙在北美的统治
17."7月1日,距罗斯福作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全美共有近27.5万人被分配到约1300个工作营,既能补贴家用,又承担了大量急需解决的工程。"这个古怪的决定是指 ( )
A.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B.推行农业集体化C.推行“以工代赈”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保障制度。其目的是 ()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屈从于美国的霸权主义C.彻底消灭贫富差距 D.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19.下列是关于德国勃兰登堡门的照片与纪念钞(如图所示),这见证了欧洲

1945年:苏美两军会师 2018年:欧盟0欧元纪念钞
A.分裂与对抗的不堪过往 B.热战与冷战的相继交替C.从战乱走向经济一体化 D.从军事同盟到经济合作
20.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后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C >
A.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B.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C.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二、材料分析题
21.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 《世界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3课 美国内战 |
(1)分析材料一,归纳概括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三股进步潮流。
材料二:19世纪最后三十年的重大发展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将这个时期简单地称作工业发展或民主进步的时代,那就没有说出它的许多重要性。这些持续性的巨大发展,或其中的大部分只发生在欧洲社会及其白人殖民地。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2)提炼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据这一时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加以说明。
材料三:当欧洲人庆贺全球普遍接受了从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时,他们却开始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消除了这个充满不同国旗、国界、宪法和总统的世界面貌。原因很简单:民族主义使欧洲变得四分五裂。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及历史背景。
:2.(2025·菏泽期末)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材料一中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使俄国的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材料二: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力量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了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美国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美国的崛起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威胁,日本的新统治者想方设法致力于本国社会的转型,其首要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变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日本新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三则材料中三国崛起的经验,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何启示?
期末综合测试卷(一)(九年级全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佛教.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3.雅典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公民大会是最高统治机构,而在另一个国家的特定时代却形同虚设。这里的“另一个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阿拉伯帝国 D.法兰克王国
4."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一14 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D.经济发展缓慢.英、法、美爆发的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6.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B.都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是为了反抗殖民侵略 D.都关系到美利坚民族的命运
7.《人权宣言》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法国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
B.成为美国制定《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C.宣告了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
8.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对外战争的侵略性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9.(2025·临沂模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这些发明都发生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0.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
A.汽车 B.电灯 C.飞机 D.蒸汽机
11.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翻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了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里的“殖民者"来自 )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西班牙
12.新学期,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sar AlexanderⅡ"字样的小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等图片和资料,请判断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C.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中国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印度出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剧各国发展不平衡趋势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使东方各国摆脱殖民统治 D.具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
14.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
A.实行计划经济 B.经济比例失调 C.产品质量低劣 D.资源消耗严重
1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意义最深远的是 (
A.促进美国经济复苏 B.促进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16.(2025·临沂期末)“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德国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述材料直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 )
A.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B.德意日法西斯疯狂地侵略扩张C.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D.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17.19世纪后期,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很快从战争中恢复并发展起来。日本两次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维护天皇统治 B.得到美国扶持 C.谋求大国地位 D.积极因时变革
18.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玻利瓦尔 非洲独立运动 B.尼赫鲁 埃及独立C.卡斯特罗 古巴革命 D.章西女王 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19.德国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自然产生的过程,而是美国、西欧等国有意识地推动并维持的过程,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此学者意在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本力量 B.发达国家 C.科技革命 D.国际组织
20.当前,大国竞争使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巴以冲突猛然爆发;传统安全挑战强势回归世界舞台,国际军事竞争持续升温。这意味着 ()
A.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经形成 B.和平与发展不再是时代主题C.国际矛盾和地区冲突不可调和 D.全球治理体系遭遇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21题21分,22题17分,23题22分,共60分)
.氏土法治建设仕人尖友展史上具有十分里要的地位。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强调国家对臣民的严格控制。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逃跑的奴隶和庇护他们的人要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
材料二: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在529年颁布施行。
材料三: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与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材料四:“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 (3分)材料二中提到的在529 年颁布施行的是什么法典? (3分)
(2)材料三出自法国的什么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6分)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之后在法国它指导无产阶级建立了什么政权?(6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探究,请你为我国的现代化民主法治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22.(2025·临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分别指什么?(4分)“实现现代化"使人类社会进人了什么时代?(2分)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4分)
材料三: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60% ,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5年内把汽车进口关税税率降到 25% ;2018年又进一步下调,我国汽车整车平均税率低至 13.8% ,零部件平均税率低至 6% 。2018年,我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经过5年过渡期,到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全部取消对外资准入的限制。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24.7)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的秘诀。 (4分)
23.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
材料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于劣势,却狼狈为奸,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战火。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一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 分)战后美日之间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召开了什么会议?(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反法西斯力量没能阻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2分)哪一组织的建立改变了这种状况。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政府“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的措施及目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演讲的背景。(2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国家间关系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