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常见

相关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二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
北京市重点: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目录
1 候鸟概念
留鸟 3
13 冬候鸟
夏候鸟 24
35旅鸟
鸟类保护 47
文明观鸟须知
根据《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有关规定,野生动
物栖息地管理机构或者责任单位应当制止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制造高分贝噪声、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1 重鸟类,与所观察鸟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减少对鸟类正常活动和栖息地的干扰。
2远离鸟巢、营巢鸟群、雏鸟、求偶场所和重要取食地。
3 避免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以免惊扰鸟类。
4如需拍摄鸟类,应采取自然光,不使用闪光灯,禁止使用食物或异常录音等手段诱拍。
5行为举止得当,观鸟时动作尽量轻缓,不做突然迅速的动作惊吓鸟类。
6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要破坏鸟类栖息地,不要在野外丢弃对环境有害的垃圾。
7遵守公园和保护区有关秩序规定,严禁烟火。
8如发现不文明观鸟行为,请及时阻止或向管理部门报告;如遇捕捉野生鸟类等违法行为,请及时报警。
9观鸟活动务必注意自身安全。
77
什么是候鸟
候鸟指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春季的迁徒,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绝大多数鸟类都在夜间迁飞,以躲避天敌的袭击,而猛禽和鹤类等大型鸟类则大多在白天迁飞。
鸟类的居留型

留鸟 VS

什么是候鸟
北京处于我国东北地区向华北地区的过渡地带,是许多候鸟在春、秋两季迁徙必经的路线,有着颇为丰富的鸟类资源,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和近些年的野外调查初步统计,北京地区累计记录到鸟类515余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1435种的35.8%。

在北京已记录的515种鸟类中有雉鸡、大斑啄木鸟、喜鹊、大嘴乌鸦、大山雀等留鸟71种,占北京鸟类总数的14.1%;白鹭、四声杜鹃、普通雨燕、家燕等夏候鸟110种,占北京鸟类总数的21.7%;太平鸟、斑、大、长耳号、锡嘴雀等冬候鸟78种,占北京鸟类总数的15.5%;雁鸭类、鹰隼类、类、鸥类、鸡类等旅鸟261种,占北京鸟类总数的51.9%。
北京地区常见的野生鸟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雕、白尾海雕、褐马鸡、大鹃、黑鹳、白鹤等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红集等隼形目猛禽、长耳鹃等鹃形目猛禽、鸳鸯、大天鹅、灰鹤、勺鸡等鸟类。
留鸟
什么是留鸟?
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觅食、繁殖、过冬等生活行为都在这一地区进行。如喜鹊,麻雀等。
月份

北京地区主要留鸟观鸟地点
市区
0 圆明园 \bullet 颐和园 \bullet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绿头鸭、小、翠鸟、雉鸡、戴胜、珠颈斑鸠、大斑啄木鸟和红嘴蓝鹊等鸟类,红隼等猛禽。
0 香山 \bullet 北京植物园
雉鸡、山斑鸠等陆禽,黑头,各类啄木鸟,山雀类, 红嘴蓝鹊等鸦科鸟类,红隼等猛禽。
\bullet 天坛公园
雉鸡、山斑鸠等陆禽,各类啄木鸟,戴胜,红嘴蓝鹊等鸦科鸟类,红隼等猛禽。
\bullet 玉渊潭 \bullet 紫竹院
绿头鸭、小等水鸟,雉鸡、珠颈斑鸠等陆禽,各类啄木鸟。
\bullet 麋鹿苑
绿头鸭、小等水鸟,雉鸡、珠颈斑鸠等陆禽,各类啄木鸟,山雀类,红集等猛禽。
郊区
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昌平沙河水库 0 怀柔怀沙河怀九河
\bullet 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绿头鸭、斑嘴鸭、小等水鸟,雉鸡、珠颈斑鸠等陆禽;大山雀、雕号红隼等猛禽。
\bullet 门头沟百花山、小龙门 \bullet 密云雾灵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雉鸡、鸠鸽类陆禽,各类啄木鸟,山雀类、红嘴蓝鹊等鸦科鸟类;金雕秃鹫、雕号、红隼等猛禽。
\bullet 房山十渡国家地质公园
绿头鸭、黑鹳、褐河乌、普通翠鸟等水禽;雉鸡、鸠鸽类等陆禽;山雀类,金雕、秃鹫等猛禽。

斑嘴鸭 Anaspoecilorhyncha
三有
游禽。体羽大部棕褐色,顶及眼线色深,眉纹白色,嘴黑而嘴端黄,翼镜蓝绿色带紫色金属光泽。
习性:栖于湖泊、河流。
北京地区湿地常见。

黑鹤 Ciconia nigra
国家一级
大型涉禽。上体黑色,具紫绿色的金属光泽;胸腹部白色。嘴、脚、眼周裸露皮肤红色。
习性:栖于沼泽地区、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冬季有时结小群活动。
在北京的昌平、延庆、怀柔、门头沟、房山、密云及市区公园都有过记录。
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
三有
游禽。雄鸟头及颈深绿色带金属光泽,有白色颈环,嘴黄色,两对黑色中央尾羽向上卷曲成钩状。雌鸟褐色斑驳。雄雌翅上均有蓝紫色翼镜。
习性:多见于湖泊、池塘及河口。
北京市区公园水域较易见到。

小 Tachybaptusruficollis
北京市重点
游禽。眼黄,嘴黑,嘴角乳黄色显著。繁殖羽头黑褐色,前颈和颈侧栗红色,上体黑褐色,上胸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冬羽有较大差别,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颊、耳羽和颈侧淡棕褐色,前胸和胁淡黄褐色,前颈淡黄色。
习性:栖于河、湖、水库和沼泽地,游泳和潜水捕食;用苇茎、蒲草等在水面搭建浮巢,进行孵化。
在北京平原、山区水域常见。


红集 Falco tinnunculus
国家二级
小型猛禽,翅狭长而尖,尾较长。嘴灰而端黑,蜡膜和脚黄色。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背和翅砖红色略带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黑色纵纹。雌鸟体型略大。
国家二级
习性:喜在开阔地带,可扇翅悬停于空中观察,栖于山地、丘陵、旷野、村庄等生境,城区高大建筑物上有见繁殖。
北京常见鸟,城区公园能见到。

中型猛禽。上体褐灰,下体白色,具棕色横斑,尾具横带。脸颊棕色。雌鸟体型较雄鸟大,上体褐色,下体白,胸、腹部及腿上具灰褐色横斑,无喉中线,脸颊棕色较少。
雀鹰 Accipiter nisus
习性:栖息于山地森林及林地边缘,常单独活动,有时可悬停空中。
在北京市区、郊区的公园、山地和河谷上空可以见到。
纵纹腹小号Athenenoctua
国家二级
小型猛禽,无耳羽,头顶平,上体沙褐色,具白色纵纹及点斑。下体棕白色,具褐色杂斑及纵纹。肩上有两道白色或皮黄色的横斑。
习性:部分昼行性。常立于篱色及电线上。矮胖而好奇,常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栖于山地丘陵地带或村庄附近的树林间。北京郊区公园有时能见到,个别近郊住宅区有时也能看到。

雕Bubobubo国家二级
大型猛禽。面盘淡棕色,有褐色细斑,耳状羽明 显,全身棕黄色,肩部、胸部有黑褐色纵纹,脚和脚趾 被短羽。
习性:栖息在山林间,秋季在平原树林活动。
北京昌平、延庆等地有记录。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三有
陆禽。雄鸟体羽华丽,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具白色颈圈。
习性:喜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北京野鸭湖等湿地较易见到。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三有
陆禽。头顶灰褐,体羽粉褐色。颈侧的黑色块斑布满白点是其明显特征。
习性:栖于平原、庭院及农田附近的杂木林。
北京常见鸟种,城区公园、居民小区能看到。

普通翠鸟 Alcedo atthis
北京市重点
攀禽。嘴直坚而长,且比尾稍长;上体主要呈辉翠蓝色,喉和耳后颈侧为白色,眼下和耳羽栗棕色。下体胸部以下为栗棕色。
习性:常单独停栖在灌木、秃枝和露在水面的石块上,飞行路线笔直,边飞边鸣,有时鼓翼悬停在水面上,而后俯冲入水捕食。
在北京的城市、平原、山区的水域可见。

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三有
陆禽。中型鸠鸽类。上体褐色,羽缘栗红色,与珠颈斑鸠比颈基部有黑色条斑。下体红褐色,尾羽、胁部为蓝灰色,脚洋红色。
习性:栖息于山区和山区附近多树林地区和平原旷野,常集群活动。
北京市区、远近郊区都可见到。


红嘴蓝 Urocissa erythrorhyncha北京市重点
鸣禽。上体暗紫蓝色,头黑而顶冠白,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长而亮丽。嘴和脚红色。
习性:性喧闹,叫声复杂。结小群活动。栖于山地或平原村落的树丛中。
北京公园中有见。
喜鹤 Pica pica
三有
鸣禽。除肩部、下胸至腹部白色外全身体羽几乎为黑色。尾长,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
习性:适应性强,喜在高大乔木树冠上筑巢,巢为球形,侧开口,较精致。
北京随处可见。


灰喜 Cyanopica cyana
三有
鸣禽。上体土灰褐色,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
习性:结群栖于山区的田野、村庄附近或城镇郊区公园、居民区树木较多地带。
北京市区易见。

大嘴乌鸦 Corvusmacrorhynchos
鸣禽,全身羽毛黑色,嘴甚粗大,与小嘴乌鸦的区别在嘴粗厚而尾圆,头顶更显拱圆形。
习性:杂食性,常捡拾垃圾。
北京常能见到,冬季有时在城区街道两边的高大乔木上结群过夜。

山噪鹏 Garrulaxdavidi北京市重点
中型鸣禽,中国北方及华中的特有种。全身黑褐色,下体较淡,有明显的浅色眉纹,颜近黑色,嘴稍向下弯曲。
习性:栖息在山地斜坡灌丛中,常成对活动。
在延庆、密云、怀柔、房山、门头沟、西山等地的山区有记录。
小嘴乌鸦 Corvuscorone
鸣禽。体羽黑色,微缀蓝紫色金属光泽。嘴长不及头长,与大嘴乌鸦的区别在额弓较低,嘴虽强劲但形显细。
习性:喜结大群栖息,但不像秃鼻乌鸦那样结群营巢。
北京市区常能见到,冬季常早出晚归,在城区街道两边的高大乔木上结大群过夜。

褐河乌 Cincluspallasi北京市重点
中小型鸣禽。全身黑褐色,翼和尾羽略深。有时眼上白色小块斑明显。
习性:栖于山谷溪流附近,成对活动,常见停立于流动水域的岩石上,头尾翘起,常点动。
北京市区、怀柔、密云、延庆、房山、门头沟有记录。


沼泽山雀 Poecile palustris
三有
小型鸣禽,头顶辉黑色,头侧白色,背和尾羽呈棕褐色,下体苍白,两胁有灰棕色。
习性:栖息于阔叶林和混交林,喜在果树林和灌丛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远近郊都可见到。

黑头 Sittavillosa
北京市重点
鸣禽。中国特有鸟种,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具白色眉纹和细细的黑色过眼纹,耳羽黑褐色。上体余部淡紫灰色;喉及脸侧偏白,下体余部灰黄或黄褐色。嘴近黑。
习性:多在低中山地针叶或针阔混交林栖息,常头朝下在枝干上活动,性活泼。
北京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平谷、延庆有记录,西郊植物园较易见到。
大山雀 Parus major
三有
鸣禽。头到喉部黑色,色带沿胸中央而下,脸侧有白斑,翼上具一道白色条纹。
习性:常光顾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较易看到。

棕头鸦雀Paradoxorniswebbianus
北京市重点
小型鸣禽。体羽蓬松,前部淡棕色,后部橄榄灰褐色,头顶及两翼栗褐,喉略具细纹,尾羽稍长,嘴短厚,黑褐色。
习性:栖息在平原或山地的灌丛中,常结小群隐匿其中,并作小范围飘移,很少远飞。
在北京市区公园常见。


[树]麻雀Passermontanus
三有
鸣禽。顶冠及颈背褐色,耳羽后缘及下体颜喉为黑色。脸颊、喉侧、胸和腹为污白色。
习性:伴人生活的鸟类。栖于有稀疏树木地区、村庄及农田。
北京随处可见。

山鹏 Rhopophilus pekinensis北京市重点
三道眉草鹦 Emberiza cioides
北京市重点
小型鸣禽。全身棕色为主,头部的黑白色图纹和栗色的胸带较醒目,黑色过眼纹和纹上下各有一道白纹,颜、喉灰白色,头顶、后颈、耳羽栗红色。
习性:栖于中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灌、草丛中繁殖,冬季下至较低的平原地区取食。
小型鸣禽,中国特有鸟种,仅在中国北方有分布。体形修长,上体为灰色,夹带纵向褐色斑纹,头部具淡色眉纹,眼周围有白色羽毛,尾长,尾羽端部污白色。
习性:栖息于山中灌丛和低矮树木间,常在灌丛的基部钻来钻去,喜结成小群活动。
春秋两季在北京市区公园可见,郊区或山区常见。
在北京市区、昌平、延庆、密云、怀柔、房山等地有记录。

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北京市重点
小型鸣禽。头顶耳羽和后颈羽毛灰色,双翅的飞羽黑褐色,但基部有明显的亮黄色斑块,尾上覆羽灰色,尾羽基部呈鲜明的金黄色,雌性体色与雄性基本相同,但颜色略显黯淡。
习性:金翅雀的生境多样,在低山和平原地区常见,常伴人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郊区常见。


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major
北京市重点
中型攀禽,较常见。身体黑白相间,肩具有大块白斑,翼有白色斑,臀部为红色,雄鸟枕部具鲜艳的红色斑块而雌鸟无。
星头啄木鸟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北京市重点
习性:栖于山地、平原的森林树丛间。凿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及树皮下的。
北京城区公园、街边绿地、小区均可见。
小型攀禽。上体具黑白色条纹。头顶灰色,雄鸟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下体淡茶色,具黑褐色条纹。
习性:栖于平原、中低山的林中,主要食用昆虫及其幼虫,有时也食杂草种子。
北京城区公园有时能见到。

戴胜Upupa epops
北京市重点
攀禽。头顶有显著的长而尖黑的粉棕色丝状冠羽,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
习性: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
北京常见,城区公园较易看到。

灰头绿啄木鸟 Picus canus北京市重点
中型攀禽。嘴相对短而钝。全身主要是土绿色,下体全灰,颊及喉亦灰。雄鸟额、头顶前部辉红色,雌鸟顶冠灰色而无红斑。
习性:怯生谨慎。常活动于小片林地及林缘,亦见于大片林地。有时下至地面寻食蚂蚁。
北京城区公园常能见到。

什么是冬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季飞走,至秋季又飞临的鸟类,称为该地区的冬候鸟。如大天鹅、灰鹤、太平鸟等在北京就是冬候鸟。


冬候鸟
冬候鸟
从哪里迁徙到北京?
到北京千什么?

冬季北方天气寒冷,食物匮乏,很多鸟类为了生存,不得不迁徙到南方较为温暖易于取食的地区越冬,北京地区的冬候鸟每年从 俄罗斯西伯利亚 或者我国的 东北、内蒙古 等地迁徙而来,主要是为了躲避当地寒冷、少食的环境。
冬候鸟 什么时候到达北京?什么时候离开?

北京地区主要冬候鸟观鸟地点
市区
\bullet 天坛
冬季常见林鸟,如斑、燕雀、红嘴蓝鹊、大斑啄木鸟等。最大的看点是越冬的长耳,但数量有减少趋势。
\bullet 圆明园、颐和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冬季常见林鸟及水鸟,如斑、燕雀、戴菊、红嘴蓝鹊、大斑啄木鸟、绿头鸭、小等,普通翠鸟和冠鱼狗可见。
\bullet 北京植物园
以常见林鸟为主,如各种山雀,斑、燕雀、山、山噪鹃、白头,黑头币鸟为特色鸟种,雀鹰、红隼等猛禽可见。

各种猛禽,各种百灵、云雀。铁爪鸡是北京其他地区不易看到的种类。
\bullet 十渡及白河峡谷秃鹫、金雕、白顶溪、红尾水鸽、黑鹳、鹦嘴、褐河乌、水等。
0 怀柔水库 0 密云水库(目前不对外开放)有一定数量的大天鹅越冬。
\bullet 不老屯(目前不对外开放) \bullet 野鸭湖越冬灰鹤、游隼、大、雁鸭类等。

鸿雁 Anser cygnoid
国家二级
游禽。体长90cm左右。嘴黑色,嘴基有白色环线。前颈白,与后颈有明显界线。
习性:栖息迁徙越冬时排成“一”或“人”字形。
北京野鸭湖、密云水库等地有越冬。

斑头秋沙鸭Mergellusalbellus
国家二级
游禽。体长40cm左右。雄鸟体白,有黑色条纹。雌鸟上体灰色,头部栗色,喉部白色。
习性:栖于小池塘及河流,在树洞中繁殖。
北京各湿地可见,在未结冰水面越冬。

大天鹅 Cygnus Cygnus
国家二级
游禽。体长140cm左右。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过鼻孔,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体形比小天鹅大。
习性:栖息于多草的、开阔的水库、河、湖。
北京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地越冬。

豆雁 Anser fabalis
北京市重点
游禽。体长80cm左右。嘴黑而具橘黄色次端条带,颈色暗。
习性: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和农田等地区。
北京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地有越冬。

普通秋沙鸭 Mergusmerganser北京市重点
游禽。体长62cm左右。雄鸟头及背部绿黑,腹部白色。雌鸟上体深灰,下体浅灰,头棕褐色。
习性:栖息于森林附近的河、湖及开阔水域。
北京各湿地可见,在未结冰水面越冬。

鹊鸭Bucephalaclangula
北京市重点
游禽。体长48cm左右。雄鸟头部绿色,嘴基部有白色圆点。雌鸟烟灰色,头褐色。
习性:喜在湖泊、沿海水域结群形成大片。
北京各湿地可见,在未结冰水面越冬。

白腰草 Tringa ochropus 三有
习性:栖息于水域附近沼泽草地、水稻田中。
北京各湿地可见,冬季在十渡、白河峡谷等地越冬。
涉禽。体长23cm左右。矮壮形,深绿褐色,腹部及臀白色。飞行时,可见白色腰部。
习性:栖息于湖泊、水库、沼泽等开阔水面。

游禽。体长63cm左右。全身橙栗色,嘴、腿黑色。飞行时可见白色的翅上覆羽及铜绿色翼镜。
北京市重点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
灰鹤 Grusgrus
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附近成小群生活。

游禽。体长45cm左右。头带羽冠。雄鸟黑色,腹部及体侧白。雌鸟深褐,两胁褐而羽冠短。
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
北京市重点
北京各湿地可见,在未结冰水面越冬。
国家二级
北京各湿地可见,密云水库、野鸭湖有较大种群。
习性:栖息、活动于平原沼泽,也在农田取食。
野鸭湖、密云水库有数百只大群越冬。
长嘴剑Charadriusplacidus
三有
涉禽。体长110cm左右。顶冠黑,中心红,头及颈深青灰色。眼后有一道宽的白色条纹伸至颈背。体羽余部灰色。
涉禽。22cm左右。嘴略长全黑,尾较剑及金眶长繁殖期具黑色的前顶横纹和全胸带,贯眼纹灰褐,习性:喜河边及沿海滩涂的多砾石地带。北京十渡、白河等地可见。


赤颈 Turdus ruficollis
三有
鸣禽。体长24cm左右。上体灰褐,腹部及臀纯白。有喉、胸红色和黑色两个亚种,现已经提升为两个种:赤颈和黑喉,北京均有。
习性:栖息于山坡草地或丘陵疏林、平原灌丛中。
北京市内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灰伯劳Laniusexcubitor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25cm。北京地区10至翌年3月可见。
18
习性:栖息在半荒漠的平原地区农田或稀林中,或茂密的灌丛中;它主要捕食小型鸟类、小型脊椎动物及昆虫。常停留在树枝顶部,发现猎物就俯冲猎捕,再返回树上,把猎物杀死穿刺在枝棘上,用钩嘴撕裂吞食。

戴菊 Regulusregulus
习性:常在针叶林中快速跳跃,并发出细小的鸣叫。

三有
斑鸦 Turdus eumomus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0cm左右。上体绿色,下体偏灰,头顶有黄色或红色的顶纹,眼周明显浅色。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针叶林地可见。
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鸣禽。体长23cm左右。背红褐色,有斑纹,下腹部有大量斑点。亚种之间颜色有差异,现将红色尾巴的亚种提升为红尾,北京均有。
习性:常集小群穿行于林缘、农田旷野的草地上。
北京市内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楔尾伯劳Lanius sphenocercus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31cm左右。眼罩黑,眉纹白,两翼黑色有白色横纹。体型大且腰部灰色,体型大区别于灰伯劳。
习性:栖息于平原地区林缘树上。
北京郊区可见。

铁爪 Calcarius lapponicus 三有
鸣禽。体长16cm左右。脚黑色,顶冠具细纹,眉线皮黄两胁有斑点。冬季常成群活动。
习性:于地面奔跑、行走,停栖于地面或砾石,习性似百灵。
北京十三陵水库、野鸭湖、永定河故道等处可见。


田Emberizarustica
三有
鸣禽。体长14cm左右。头具黑白色条纹,有冠羽。颈背棕色、两胁有纵纹。
习性:栖息于平原和丘陵的农田、沼泽地、灌木林中。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苇Emberizapallasi
三有
鸣禽。体长14cm左右。与芦的显著区别为翼角的小覆羽呈灰色。芦鸡翼覆羽及三级飞羽羽缘红褐色。
习性:常结大群活动在平原地区的沼泽、苇塘、稻田或灌丛中。
北京郊区林地、灌丛、苇塘可见。


小Emberizapusilla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3cm左右。脸红色,有深色侧冠纹,胸部白色有黑色纵纹。
习性:藏隐于浓密覆盖下和芦苇地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苇塘可见。
毛腿沙鸡Syrrhaptesparadoxus北京市重点
陆禽。体长40cm左右。胸部灰黄色细横斑形成黑色胸带,腹部中央有黑色斑块。双翼初级飞羽特别延长,中央一对尾羽长而尖。北京地区11至翌年4月可见。
习性:栖于开阔沙地或草原。
北京在十三陵、野鸭湖、永定河故道等地有记录。



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国家一级
猛禽。体长85cm左右。翼宽长,指叉长,尾短呈明显的楔型。全身深褐色,仅尾羽白色。
习性:栖息于河湖岸边,有时站在冰面上。
北京十渡、白河峡谷、野鸭湖、密云水库等地可见。
习性:食尸体但也捕捉活猎物。
北京十渡、门头沟等地可见。

秃鹫 Aegypiusmonachus国家一级
猛禽。体长100cm左右。翼极宽长,指叉甚长,飞羽常严重磨损,头甚小,尾极短。全身黑褐色,无纹。
普通Buteo japonicus
国家二级
猛禽。体长50cm左右。背部褐色深浅多变腕斑明显。毛脚尾部末端有黑带,可区别。
习性:栖息于稀疏的森林中,秋冬季出现于农田、草地上空。
北京城乡均可见。

大駕Buteo hemilasius
国家二级
猛禽。体长65cm左右。腕斑明显,翼端黑色,上体有白色翼窗。明显比普通大。
习性:栖息于山区、草原地带,平原较少见到。
北京郊区山地、草原可见。

白尾鹞 Circus cyaneus
国家二级
猛禽。体长50cm左右。短头似号。翼狭长,指叉中等长,经常后掠。具显眼的白色腰部及黑色翼尖。
习性:喜开阔原野、草地及农耕地。
香山、百望山、野鸭湖、沙河水库、十渡、白河峡谷等地可见。

长耳号Asio otus
国家二级
猛禽。体长34cm左右。圆圆的面庞皮黄色,边缘褐色及白色,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眼红黄色。
习性:冬季白天常集群栖息于树冠中,夜晚分别去捕食。
北京市内天坛、国子监等处可见。
摄影:沈越

凤头百灵Galeridacristata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8cm左右。冠羽长而窄。上体沙褐有黑色纵纹。下体浅皮黄,胸密布近黑色纵纹。
习性:栖于干燥平原、半荒漠及农耕地。
北京在野鸭湖、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永定河故道等地可见。
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
国家二级
鸣禽。体长18cm左右。胸具一道黑色横纹,下体白色,有白色眉纹伸至颈背。
习性:在水边开阔草地觅食植物种子。
北京野鸭湖、十三陵水库、永定河故道等地可见。


云雀Alauda arvensis
国家二级
鸣禽。体长18cm左右。与类的区别在尾及腿均较短,具羽冠且立势不如其直。
习性:常骤然自地面垂直地起飞,直冲云霄,歌声柔美亮北京市内公园及野鸭湖、十三陵水库、永定河故道等地可见
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8cm左右,与小太平鸟的明显区别是尾羽末端黄色(小太平尾羽末端红色),翼覆羽末端白色。
习性:成群活动于树林顶端。
北京市区公园及延庆、昌平、怀柔等地有记录。


燕雀Ringillamontifringilla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6cm左右。斑纹分明,胸棕而腰白。雄鸟头及颈背黑色,嘴黄色,嘴尖黑色。
习性: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成大群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锡嘴雀 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7cm。嘴特大,蜡色至近黑色。尾较短,总体胖墩偏褐色,具粗显的白色宽肩斑。
习性:栖息于平原或低山的阔叶林中喜成群活动。
北京市区植物园、天坛、圆明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黄腹 Anthusrubescens
三有
鸣禽。体长15cm左右,脚颜色较浅,眼纹较短。冬羽色深,前胸有三角形斑块。
水鹦 Anthus spinoletta


习性: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
北京各湿地可见。
三有
鸣禽。体长15cm左右。水脚颜色较深,为黑色。冬羽色浅,腹部白色。
习性:栖息、觅食于水域岸边沼泽草地上。
北京各湿地可见。

棕眉山岩Prunellamontanella 三有
鸣禽。体长14cm左右。头部图纹醒目,头顶及头侧近黑,余部赭黄。眉纹及喉橙皮黄色。
习性:栖息于平原至高山地带,活动于多岩石的灌丛间。
北京市区植物园、圆明园、北京大学及郊区山林、灌丛可见。
黑尾蜡嘴雀 Eophonamigratoria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7cm。雄鸟头黑色。与黑头蜡嘴雀的区别在嘴端黑色,飞羽羽端白色。
习性:栖息于平原或低山的阔叶林中喜成群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曾为北京旅鸟,夏候鸟;近年,冬季可见。

夏侯鸟
什么是夏候鸟?
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较温暖地区过冬,翌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鸟类,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夏候鸟。如家燕、四声杜鹃等是北京地区的夏候鸟。


夏候鸟 从哪里迁徙到北京?到北京千什么?
北京地区的夏候鸟每年从 我国南方 甚至更远的澳大利亚迁徙来到北京,路上大约需要1\~2周时间。期间它们会经历很多困难,如恶劣的天气,食物的缺乏,甚至还会遇到非法猎捕,所以一些鸟会在迁徙的路上天折。
夏候鸟到北京主要是进行繁殖,它们春季到达北京后,会先选择合适的地方筑巢,生儿育女。等到秋季,亲鸟会带着它们的幼鸟飞往南方越冬。
夏候鸟 什么时候到达北京?什么时候离开?

北京地区主要夏候鸟观鸟地点
市区
\bullet 紫竹院 \bullet 颐和园 \bullet 玉渊潭 \bullet 圆明园 \bullet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绿头鸭、鸳鸯、小等游禽;小白鹭、夜鹭、池鹭、黑水鸡、黑翅长脚等涉禽;红脚隼、红角号等猛禽;四声杜鹃、普通雨燕等攀禽;家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红尾伯劳、大山雀等小型林鸟。
\bullet 香山 \bullet 百望山 \bullet 植物园●天坛公园
红脚隼、红角号等猛禽,四声杜鹃、普通雨燕等攀禽;家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红尾伯劳、大山雀等小型林鸟。

绿头鸭、鸳鸯、小鹧等游禽;小白鹭、夜鹭、池鹭、黑水鸡、黑翅长脚等涉禽;红脚隼、红角号等猛禽;大杜鹃、普通雨燕等攀禽;家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红尾伯劳、大山雀等小型林鸟。
雾灵山 百草畔东灵山 松山 \bullet 小龙门森林公园
红脚集、红角号等猛禽,大杜鹃、普通雨燕等攀禽;家燕、黑枕黄鹂、黑卷尾、大山雀、红尾伯劳等小型林鸟。

苍鹭Ardea cinerea
三有
体长96厘米左右。具过眼纹及黑色冠羽,头、颈、胸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
习性:喜群栖于江河、湖边,缩着脖子长时间站立不动,等待有鱼游过时捕捉。
北京郊区湿地易见,近年冬季也有记录。
池鹭 Ardeola bacchus
三有
体长60厘米左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
习性:栖于湖沼、稻田、鱼塘附近。
北京各湿地常见。


白鹭Egrettagarzetta
三有
体长60厘米左右。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
习性:栖息于河、湖、鱼塘、水田、水库和沼泽地。
北京各湿地易见。
牛背鹭 Bubulcus ibis
北京市重点
体长50厘米左右。全身白色,嘴黄色,繁殖羽头、颈、胸橙黄。习性:常与水牛相伴,喜欢捕食水牛从草地上引来或惊起的苍蝇。北京各湿地可见,2007年在怀柔水库宽沟记录到百只左右的大群


夜鹭 Nycticoraxnycticorax
三有
体长55厘米左右。顶冠黑色,颈及胸白,颈背具两条白色丝状羽,背黑,两翼及尾灰色。
习性:白天集群栖树上休息,黄昏时分散进食。繁殖喜集群筑巢于乔木林。
北京各湿地易见。
黄斑苇 Ixobrychus sinensis三有
体长35厘米左右。顶冠黑色,上体淡黄褐色,下体皮黄,黑色的飞羽与皮黄色的覆羽成强烈对比。
习性:栖息于有开阔水面又有大面积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河湖。北京各湿地可见。


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
三有
体长33厘米左右。额甲亮红,嘴短。体羽全青黑色,仅两胁有白条以及尾下有白斑。
习性:栖息于水域附近灌木丛、芦苇丛中,常在水面上静游。
北京各湿地可见。
28

体长40厘米左右。全身黑色,只有嘴及额甲白色。
习性:栖息于水草丰富的开阔水面,常在水面游泳。
北京各湿地可见。
白骨顶Fulicaatra三有
三有
普通秧鸡 Rallus aquaticus

鸳鸯Aixgalericulata
体长29厘米左右。上体为褐色纵纹,脸灰,两胁有黑白色横斑。嘴细长红色。
国家二级
小田鸡Zaporniapusilla
三有
体长18厘米左右。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雄鸟头顶及上体红褐 胸及脸灰色。
习性:栖于沼泽型湖泊及多草的沼泽地带。
圆明园和野鸭湖等地有记录。
习性:栖息于水域附近芦苇丛、灌木草丛和稻田中。
颐和园、沙河等地有记录。

体长40厘米左右。雄鸟颜色艳丽,背上有明显黄色帆羽,易识别。
习性:营巢于树上洞穴。
北京各湿地可见,紫竹院公园和怀沙河、怀柔水长城较多。
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phoenicurus

三有
体长33厘左右。头顶及上体灰色,脸、额、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
习性:栖息于湖边、沼泽、稻田、灌丛中。
圆明园、北京大学以及沙河水库、怀沙河等地有记录。
凤头Podiceps cristatus
北京市重点体长50厘米左右。颈修长,具显著的深色羽冠,下体近白,上体纯灰褐。习性:栖息于较大湖泊,水面筑浮巢繁殖。北京各湿地可见。


金眶 Charadrius dubius
北京市重点
体长16厘米左右。具金黄色眼圈,与环颈区别在于具黑或褐色的全颈带,腿黄色。
习性:栖息于河滩或水稻田边。在沙石滩涂上营巢繁殖。
北京各湿地可见。
黑翅长脚Himantopushimantopus
三有体长37厘米左右。嘴黑色、细长,两翼黑,腿长、红色,体羽白。习性:栖息沿海浅水及淡水沼泽地,营巢于滩涂繁殖。北京各湿地可见。


普通燕Glareola maldivarum
三有
体长25厘米左右。翼长,叉形尾,喉皮黄色边缘黑色,上体棕褐色,尾下白。

习性:栖于开阔地、沼泽地及稻田,飞行似燕子。
北京各湿地可见。
普通燕鸥 Sterna hirundo
三有体长35厘米左右。繁殖期整个头顶黑色,胸灰色,尾深叉。习性:栖息湖泊湿地。野鸭湖、沙河水库、密云水库等地有记录。

灰翅浮鸥 Chlidoniashybrida
三有
体长25厘米左右。尾浅开叉。繁殖期额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顶后及颈背黑色。
习性:栖息湖泊湿地,在水面筑浮巢繁殖。
野鸭湖、沙河水库等地有记录。


三宝鸟 Eurystomus orientalis北京市重点
体长30厘米左右。具宽阔的红嘴,整体色彩为暗蓝灰色,但喉为亮丽蓝色。
习性:常栖于近林开阔地的枯树上。
圆明园、北京植物园、怀沙河等地有记录。
蓝翡翠Halcyonpileata
北京市重点
体长30厘米左右。头黑,红色的大嘴较明显,上体亮蓝色,翼有覆羽黑色,飞行时可见白色翼斑。
习性:常栖于河边的枝头。
北京各湿地有记录,但较普通翠鸟少见。


红脚隼Falcoamurensis
国家二级
体长31厘米左右。翼狭长,基部稍宽,尾端尖,雄鸟下翼面黑白对比明显。
习性:栖息于森林、草原、开阔丘陵平原地区的草地。
百望山、香山以及野鸭湖、密云水库等地可见。
摄影:刘曙海
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
国家二级
体长2,“米左右。翼稍短,后缘稍圆突,有指突。尾长,收拢时尾端中头凹。有细喉中央线。
习性:森林.笔鹰。振翼迅速,结群迁徙。
百望山、香山.及延庆,门头沟等地有记录。

红角号 Otus sunia国家二级
体长19厘米左右。有耳羽簇,眼黄色,体羽多纵纹。有灰色型及棕色型。

习性:栖息于树林,也到居民区。圆明园、北京大学及郊区林地可见
普通夜鹰 Caprimulgusindicus
北京市重点
体长28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灰褐色,栖于树干上,和树皮颜色非常接近。
习性:栖息于山林或山涧密林灌木丛中。常夜间活动。
北京山区繁殖,市区公园偶有记录。


四声杜鹃Cuculusmicropterus北京市重点
体长30厘米左右。似大杜鹃,但尾灰,具黑色次端斑。叫声似“割麦割谷”,四声一度。
习性:常把卵产于灰喜鹊巢中,由巢主代孵卵代育雏。
北京城乡均较易见。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北京市重点
体长32厘米左右。叫声似“布谷”,两声一度。
习性:常将卵产于大苇莺巢中,由巢主代孵卵代育。
北京城乡均可见。

家燕 Hirundorustica
北京市重点
体长17厘米左右。上体钢蓝色,喉、上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
习性:衔泥筑巢于民居房屋的横梁上、房檐下,用泥土、草茎混合口腔分泌物堆砌而成,巢呈半碗形状。
北京各处可见。

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
普通雨燕 Apus apus北京市重点
北京市重点
体长17厘米左右。全身暗色,尾叉中等深浅,喉色略浅。
习性:栖于城楼、古塔、宫殿等古建的斗拱的洞穴中。
北京春夏各处易见。
体长19厘米左右。前额灰,眉纹白,眼罩黑色,头顶及上体褐色,下体皮黄。
习性:栖息于平原和山区的村庄附近,嗜吃昆虫。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金腰燕Hirundodaurica
北京市重点
体长18厘米左右。上体深钢蓝色,下体具黑色纵纹,腰部浅栗色,尾长而叉深。

习性:衔泥筑巢于较宽的房檐下,巢似长颈瓶或葫芦状,瓶颈处开口。
北京各处可见。


灰鸽Motacilla cinerea 三有
体长19厘米左右。腰黄绿色,下体黄。与黄鸽的区别在上背灰色。
习性:栖息于水域附近沼泽草地、岸边或砾石间。
北京各湿地可见。
白鹅鸽Motacilla alba
三有
体长18厘米左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
习性:栖息于河、湖、溪、渠水域附近的草丛,也见于城镇居民区。
北京各湿地可见。


黑枕黄鹏 Oriolus chinensis
北京市重点
体长27厘米左右。过眼纹及颈背黑色,飞羽多为黑色,体羽余部艳黄色。
习性:栖息于平原地区、山麓、丘陵地带高大乔木上。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黑卷尾 Dicrurusmacrocercus
北京市重点
体长27厘米左右。全身蓝黑色,嘴小,尾长而叉深,在风中常上举成一奇特角度。

习性:栖息于低山、平原村庄周围,为树栖鸟类。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发冠卷尾 Dicrurushottentottus
北京市重点
体长32厘米左右。全身黑色,头具细长羽冠,尾长而分叉,外侧羽端钝而上翘形似竖琴。
习性:喜森林开阔处,晨昏时聚集一起鸣唱并在空中捕捉昆虫。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长尾山椒鸟 Pericrocotusethologus北京市重点
体长20厘米左右。头顶和背部黑色,腰、腹和尾上覆羽等红色。雌鸟为黄色。
习性: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阔叶林和混交林。
繁殖于北京西部山区,市区公园也偶有记录。


寿带[鸟】Terpsiphoneparadisi
北京市重点
体长40厘米(加雄鸟尾长)左右。雄鸟一对中央尾羽在尾后特形延长,可达25厘米。有两种色型。
习性:栖息于丘陵地带、山麓灌丛或茂密树林中。
北京山区有分布。

褐头Turdusfeae
蓝矶Monticolasolitarius三有

国家二级
体长21厘米左右。雄鸟暗蓝灰色,具淡黑及近白色的鳞状斑纹。腹部及尾下深栗。

习性:栖息于多岩石的山地,或河流、溪涧附近裸岩或高大树上。
北京山区可见。体长23厘米左右。上体浓褐色,腹及臀白色。有白色眉纹。
习性:栖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针阔混交林。
近年在北京郊区山区有了明确的繁殖纪录。

白喉矶Monticolagularis
三有
体长19厘米左右。雄鸟蓝色限于头顶、颈背及肩部的闪斑;头侧黑,下体多橙栗色。与其他矶鸦的区别在喉白色。
习性: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石地区。
北京山区林地可见。
宝兴歌Turdus mupinensis 三有
体长23厘米左右。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的黑点。
习性:一般栖于林下灌丛。
北京市区公园及山区林地可见。
北红尾gPhoenicurus auroreus
三有
体长15厘米左右。具明显的白色翼斑。雄鸟上体褐黑,腹部红褐头顶银色。
习性:栖息于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
北京市区公园和郊区林地可见。冬季也有记录。
蓝歌鸽Larvivora cyane
三有
体长14厘米左右。雄鸟上体青石蓝色,下体白。雌鸟上体橄榄褐,腰及尾上覆羽沾蓝。
习性:栖息于茂密而潮湿的灌丛中。
北京市区公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地可见。
黄腹山雀Pardaliparusvenustulus
北京市重点
体长10厘米左右。下体黄色,翼上具白点。雄鸟头及胸黑色,颊及颈后白色,上体蓝灰。
习性:常结小群穿梭跳跃于树下灌丛树枝间。
北京市内公园和郊区林地可见。




黑眉苇莺 Acrocephalusbistrigiceps北京市重点
体长13厘米左右。眼纹皮黄白色,其上下具清楚的黑色条纹,下体偏白。
习性:栖于近水的高芦苇丛及高草地。
北京市内公园和郊区苇塘可见。
白腹暗蓝 Ficedula cyanomelana
北京市重点
体长17厘米左右。上体蓝色,脸、喉近黑色,腹部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
习性:喜欢山区针阔混交林或茂密灌丛。
北京西部山区有繁殖。


34
三有
棕扇尾莺 Cisticola juncidis
体长10cm左右。上背具褐色纵纹,腰黄褐色,尾端白色清晰。
习性:体长10cm左右。上背具褐色纵纹,腰黄褐色,尾端白色清晰。
东方大苇莺 Acrocephalus orientalis北京市重点
体长18厘米左右。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上体褐色,腹部白色。
习性:常见于城市、平原水域附近芦苇、香蒲丛中。
北京市内公园和郊区苇塘可见。


黄眉[姬] Ficedula narcissina北京市重点
体长13厘米左右。背黑色,腰黄,翼具白色块斑,眉纹黄色。北京产见亚种elisae背绿色,已提升为种,称绿背姬。
习性:树的顶层及树间捕食昆虫。
北京山区林地可见。
白眉[姬]Ficedula zanthopygia
北京市重点
体长13厘米左右。腰,胸及上腹黄色,下腹白色,其余黑色,有白色的眉线及翼斑。
习性:栖息于山麓丘陵附近果园、树林中。
北京山区林地易见。

什么是旅鸟?
候鸟迁徙时,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这些种类的鸟就称为该地区的旅鸟。如普通、绿翅鸭和红胁蓝尾等是北京地区的旅鸟。


旅鸟 到北京千什么?
候鸟在迁徙季节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在此作短暂的停留休息和食物补充,等精力充沛后再继续迁飞。

鸟类的居留型是绝对的吗?
同一种鸟在不同地区可能是不同的居留型,比如红胁蓝尾鸽,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是夏候鸟,对于中国南方来说则是冬候鸟,在华北地区则是旅鸟,而到了云南西部的部分地区它又变成了留鸟。
同一种鸟的不同种群也有不同的居留型,比如黑翅长脚,一部分在北京繁殖,即北京的夏候鸟;而另一部分经过北京到更北的地方去繁殖,就是北京的旅鸟。
此外,同一种鸟的居留型也会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慢慢改变,如黑尾蜡嘴雀以前是北京的旅鸟,现在作为夏候鸟冬候鸟均有记录。

旅鸟
北京地区主要旅鸟观鸟地点
市区
0 圆明园颐和园 0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植物园
绿翅鸭、白眉鸭、鹊鸭、扇尾沙锥等水禽;凤头蜂鹰等猛禽;红喉歌、 红胁蓝尾鸽、柳莺类和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香山 \bullet 百望山 \bullet 鹭峰
凤头蜂鹰、猎集、灰脸鹰、普通等迁徙猛禽;雀类、鸽类、柳莺类和巫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天坛公园
鸽类、类、柳莺类、雀类和巫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玉渊潭 \bullet 紫竹院
绿翅鸭等水禽;雀类、鸽类、柳莺类和类等小型林鸟。
郊区
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天鹅、绿翅鸭等各种雁鸭类;白枕鹤等鹤类;凤头麦鸡、扇尾沙锥等 行类;红嘴鸥等鸥类;大鹃、雉鸡等陆禽;猎隼、凤头蜂鹰等猛禽;雀 类、鸽类、柳莺类和巫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昌平沙河水库、十三陵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天鹅、绿翅鸭等各种雁鸭类;凤头麦鸡、扇尾沙锥等类;猎集、凤头蜂鹰等猛禽;雀类、鸽类、柳莺类和巫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怀柔怀沙河、怀九河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普通秋沙鸭、鹊鸭等雁鸭类;凤头蜂鹰等猛禽;雀类、鸽类、柳莺类和巫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门头沟百花山、小龙门森林公园猎隼、凤头蜂鹰等猛禽;雀类、鸽类、柳莺类和巫类等小型林鸟。
\bullet 密云水库(目前不对外开放)
大天鹅、绿翅鸭等各种雁鸭类;白枕鹤等鹤类;凤头麦鸡、扇尾沙锥等类;红嘴鸥等鸥类;大鹃、雉鸡等陆禽;猎隼、凤头蜂鹰等猛禽。
摄影:法雨

普通鸿 phalacrocorax carbo北京市重点
体长90cm。全身黑色,脸颊及喉部白色。嘴基部裸露皮肤黄色。
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
野鸭湖、沙河水库等地可见。冬季十渡有个别记录。
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
国家二级大型涉禽,体长85cm。全身白色。嘴深灰色,长且呈琵琶形。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岸边及浅水处。野鸭湖和怀柔水库偶见。


白额雁 Anser albifrons
国家二级
中型涉禽,体长70-85cm。体羽大多灰色,前额和嘴基间具白斑。嘴粉红色,脚橙黄色。
翘鼻麻鸭 Tadorna tadorna 三有
游禽,体长60cm。头颈黑,体白。嘴红色,嘴基具疣状突起。胸部栗色。
栖息于河、湖、水库。
野鸭湖等湿地较常见。
习性:小群栖息于湖泊、沼泽。
沙河水库和温榆河偶见。
针尾鸭 Anas acuta
北京市重点游禽,体长65cm。雄鸟头棕,喉白。尾黑色,长而尖。雌鸟暗淡褐色。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北京各湿地可见。


绿翅鸭 Anas crecca
三有
小型游禽,体长35cm。翼镜绿色。雄鸟头部栗色,具亮绿色贯眼纹;雌鸟棕褐色。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中。北京各湿地可见。冬季在未冰冻水域也有发现。

摄影:万绍平

白眉鸭Anasquerquedula
北京市重点
习性:栖息于开阔的湖、水库等水域。
游禽,体长40cm。具白色眉纹,翼镜橄榄绿色。雄鸟头胸部棕色,雌鸟体棕褐色。
国家二级
游禽。体长42cm。雄鸟脸部绿色并具黄色斑块,胸部棕色。雌鸟棕褐色,嘴基有白点。

习性:栖息于水库、河、湖等环境。
北京各湿地可见。
红头潜鸭Aythyaferina
40
花脸鸭Anasformosa
琵嘴鸭Anasclypeata
北京市重点
游禽,体长50cm左右。嘴呈匙形,易识别。雄鸟头深绿色,胸白色。雌鸟棕褐色。
习性:栖息于开阔的水库、湖、沼泽等水域。
北京各湿地可见。
北京市重点
游禽,体长47cm。雄鸟头栗红色,嘴亮灰色,胸黑而背白。雌鸟灰褐色,面部具皮黄色条纹。
习性:栖息于开阔湖泊、水库等水域。

凤头蜂鹰Pernisptilorhynchus
沙河水库和野鸭湖可见。

灰背集Falcocolumbarius
国家二级
中型猛禽,体长58cm。翼及尾中等长宽,头小颈长。羽色多变,尾有不等距横带。
习性:有偷袭蜜蜂和黄蜂巢的行为。
国家二级
小型猛禽,体长27\~32cm。雄鸟头顶及背蓝灰色,腹部具红棕色斑纹。雌鸟棕褐色,尾具白色横斑。栖息于低山、山脚平原的林缘。百望山、野鸭湖等地可见。

鹊Circusmelanoleucos
国家二级
中型猛禽,体长40cm。雄鸟头胸和翼尖黑色,背、腹、尾灰色。雌鸟灰褐色,尾上具横斑。

习性:栖息于开阔旷野、河谷、沼泽草地野鸭湖、沙河水库等地可见。


灰脸鹰 Butasturindicus
国家二级
中型猛禽,体长45cm。翼狭长。略尖。加速滑翔时常弓翼。背红褐色,腹面色淡,喉白有纹。
习性:栖于开阔林区,喜从树上栖处捕食。
百望山、香山等地可见。

摄影:张永
白尾海雕 Haliaeetusalbicilla
国家一级
大型猛禽,体长84\~91cm。体深褐色,头及胸浅褐色,嘴和脚黄色,尾白色。
习性:栖息于河湖岸边,以鱼为食。
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地可见。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国家二级
中型猛禽,体长55cm。身躯粗壮,翼较其它鹰宽长,有指突,尾长,中央尾羽略突出。
习性:栖息于丘陵山麓森林中。
百望山、香山等地可见。
白腹 Circus spilonotus
国家二级
中型猛禽,体长50cm。头短,翼狭长,尾长,胸白色具黑纵纹。雌鸟褐色,胸腹部具红褐色纵纹
习性:栖息于湿地及其附近开阔草原。
百望山、野鸭湖等地可见。


猎集Falco cherrug
国家一级
中型猛禽,体长50cm。背淡褐色,翼尖深褐色。腹白而具黑色斑块。
习性:栖息于开阔山区和灌丛草地。
野鸭湖、密云水库等地可见。
游集 Falcoperegrinus
国家二级

中型猛禽,体长40cm。身体粗壮,翼基部宽,末端尖、呈梯形。
习性:栖息于河谷、草地、山丘等开阔地。
百望山、野鸭湖等地可见。近年偶有越冬和繁殖记录。
摄影:张永

大鸭Otistarda
国家一级
大型涉禽,体长100cm。身体粗壮,头、颈、胸灰色。背棕色具黑色横斑。
习性:小群活动于水域附近的草地。飞行有力,善奔跑。
野鸭湖和密云水库等地可见。

环颈Charadriusalexandrinus
三有
小型涉禽,体长16cm。嘴黑色,具黑色过眼纹,颈具白色领圈。背褐而腹白。
凤头麦鸡Vanellusvanellus
三有

大型涉禽,体长120cm。面红色,头颈白色,体灰色,飞行时可见黑色翼尖和翼缘。
习性:小群活动于浅滩、沼泽草地和耕地上。
沙河水库和野鸭湖偶见。
国家一级
白枕鹤Grusvipio
习性:栖息在水域附近沼泽、河滩地。
北京各湿地常见。
涉禽,体长30cm。具长而窄的黑色冠羽。背部带黑绿色金属光泽,胸黑而腹白。
习性:栖息于开阔草地、水域等沼泽地。
北京各湿地常见。
青脚Tringanebularia
三有
林Tringa nebularia
三有
中小型涉禽,体长20cm。眉纹白色,胸白色具细碎黑纵纹背部具大块黑斑,腰腹白色。
习性:栖息于沿海多泥环境内陆稻田和淡水沼泽。
北京各湿地可见。

中型涉禽,体长32cm。腿近绿,嘴灰色较长且略向上翘。飞行时可见背部梭形白斑。

习性:栖息于湿地附近的沼泽及河流泥滩。
北京各湿地可见。


矶Actitishypoleucos
三有
涉禽,体长20cm左右。背褐而腹白,具黑色过眼纹。肩部的月牙形白斑是其鉴别特征。
习性:栖息于沿海滩涂及稻田及河流两岸北京各湿地可见。
扇尾沙锥Gallinagogallinago
三有
涉禽,体长27cm。嘴长,脸皮黄色,具过眼纹,背灰色。
习性:栖息于水域附近沼泽草地。
北京各湿地可见。


红嘴鸥Chroicocephalusridibundus
三有
游禽,体长40cm。嘴及脚红色,嘴尖黑色,繁殖期有黑巧克力色头罩。翼尖黑色。
习性:栖息于较开阔水面附近。
北京各湿地可见。
黄头鹤鸽Motacillacitreola
三有
鸣禽,体长15-19cm。头腹部艳黄色,具两道白色翼斑。背部由灰色到黑色略有差异。

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附近的浅水带和草地。
北京各湿地可见。

黄鹤鸽Motacilla tschutschensis
三有
鸣禽,体长18cm。头黑灰色或橄榄绿色,背部橄榄绿色至褐色。
习性:栖息于林缘溪水、河湖岸边。尾巴常上下点动。
北京各湿地可见。
棕腹啄木鸟Dendrocoposhyperythrus北京市重点
攀禽,体长20cm。色彩浓艳,头侧及腹部赤褐 色,背黑色具白色横斑。

习性:分布于针叶林或混交林。
天坛、圆明园、北京大学等市区园林均有记录。


摄影:伯劳
白腰雨燕Apuspacificus北京市重点
攀禽,体长18cm左右,体羽黑褐色,尾长且尾叉深,白色腰部明显。
习性:成群活动与开阔地区,常与其它雨燕混群。
北京城乡均可见,但数量较少。
红胁蓝尾 Tarsiger cyanurus
树Anthushodgsoni
三有 鸣禽,体长16cm。眉纹白色,喉皮黄色,胸部黑色纵纹浓密。 习性:栖息于树枝上及其附近草地。 北京市区及近郊林地可见。

国家二级
红喉歌g Luscinia calliope

鸣禽,体长16cm。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颊纹。成鸟雄鸟的特征为喉部红色。
习性:栖息于繁茂的灌丛或草丛中。
北京市区园林及郊区林地均可见。
蓝喉歌鸽 Luscinia svecica
国家二级
鸣禽,体长15cm。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外侧尾羽基部红棕色。
习性:常活动于近水的茂密灌丛中。
北京市区园林可见。


摄影:舒晓楠
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4cm。两胁橘黄色。雄鸟背部蓝色,眉纹白色;雌鸟体褐色,尾蓝色。
习性:栖息于丘陵及林缘灌丛。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冬季偶有记录。
黑喉石鹏 Saxicola maurus 三有
鸣禽,体长12-15cm。雄鸟头黑色,胸棕色。雌鸟棕褐色翼上具白斑。
习性:栖息于低山、平原灌草丛。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农田、灌丛可见。
红胁绣眼鸟Zosteropserythropleurus国家二级
鸣禽,体长11cm。背部橄榄绿色,喉部黄色,两胁具栗红色斑块。
习性:群栖于阔叶林中。
北京市区公园以及大学校园等处可见。


虎斑地鸦Zoothera aurea三有
鸣禽,体长29cm。眼后具月牙状黑色条纹。背棕褐色,腹白色具褐色鳞状斑纹。
习性:常活动于稠密的密林中或灌丛。
北京市区公园及大学校园可见。
灰背Turdushortulorum 三有
鸣禽,体长20-23cm。两胁棕红色。雄
鸟头背部灰色,雌鸟棕褐色。腹白。习性:栖息于河流附近的茂密灌丛。
鸣声悦耳动听。野鸭湖和沙河水库等地可见。


红喉[姬]Ficedula albicilla
三有
鸣禽,体长13cm。繁殖期雄鸟喉部橙红色。体灰褐色两胁淡棕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习性:栖息于山林及灌木丛中。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可见。
乌Muscicapa sibirica三有
鸣禽,体长13cm。背褐色,腹灰白色,白色眼圈明显,喉白。
习性:栖息于树林或灌丛间。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北灰 Muscicapa dauurica 三有
鸣禽,体长13cm。背部灰褐色,胸侧及两胁淡灰色。眼圈白色。
习性:栖息于山林中灌丛或河谷树林中。
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三有鸣禽,体长16cm。繁殖期雄鸟头、胸、腰
及翼斑亮红色。雌鸟颜色暗淡。习性:多在林间空地、灌丛及溪流旁活动。北京市区公园和郊区林地可见。


黄雀Spinusspinus北京市重点
鸣禽,体长12cm。雄鸟头顶黑色,头侧和腰亮黄色。翼上条纹黑黄相间。雌鸟颜色较淡且多纵纹。
常大群活动于平原和山地的树冠层,鸣声悦耳。
北京植物园和小龙门等地可见。
黄腰柳莺 Phylloscopus proregulus
北京市重点鸣禽,体长10cm。腰柠檬黄色,具黄色的粗眉纹和头顶纹。习性:栖于林内,性活跃。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黄眉柳莺 Phylloscopus inornatus
三有鸣禽,体长10cm。有淡黄色的眉纹而无顶纹。具两道翼斑。习性:栖于树林的中上层。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极北柳莺 Phulloscopusborealis
三有体长12cm左右。体灰橄榄色,具黄白色的长眉纹,嘴较粗大且上弯。习性:喜开阔林地及林缘带。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黄眉鸥Emberiza chryophrys
三有鸣禽,体长15cm。眉纹黄色,胸腹部黑色纵纹较多。习性:栖息于林缘的次生灌木丛中。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栗 Emberizarutila三有
鸣禽,体长15cm。雄鸟繁殖期头胸部栗色,腹部黄色;非繁殖期头胸部黄色。习性:栖息于灌木丛,草甸等处。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白眉鸥Emberizatristrami
三有鸣禽,体长15cm。眉纹和顶冠纹白色,喉黑色。体羽棕
褐色较浓。习性:栖息于山林和草丛中。北京市区公园及郊区林地可见
灰头鸥Emberiza spodocephala三有
鸣禽,体长16cm。繁殖期雄鸟的头、颈背灰;背部大多浓栗色;腹部浅黄。
习性:常活动在沼泽地、灌丛中。
圆明园、颐和园等地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