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2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 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策划:辛继召
编写:郭晓洁 家俊辉 庞成 黄子潇 翁榕涛 曹媛 欧雪 周妙妙
设计统筹:林军明 廖苑妮
装帧设计 : 陈国丽
审校:黄志明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本报告内容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报告撰写人尽全力验证信息
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但无法对其作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仅供
参考,其中信息、观点及数据不可作为决策或投资依据,亦
不代表平台观点。任何与金融监管、政策和市场有关信息,
以监管或有关部门发布为准。
1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2
一、政策篇 ·6
(一)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试验田” ·7
(二)四大合作平台协同对接重大创新 ·8
二、实践篇 ·17
(一)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跨境征信合作试点陆续落地 ·18
(二)从 FT 账户到 EF 账户: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 ·20
(三)跨境融资便利化:多项业务试点落地 ·23
(四)跨境投资试点:“双 Q”试点顺利推进 ·24
(五)跨境资产转让:多笔贸易、租赁资产转让落地 ·28
(六)跨境资管:“跨境理财通”投资者超 12 万人 ·29
(七)跨境保险:新型跨境医疗险产品受鼓励 ·31
(八)跨境电商推动跨境支付和结算发展 ·33
(九)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出海” ·34
三、创新样本篇 ·36
(一)金融支持民生 ·37
(二)金融支持实体 ·41
2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前言
3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
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组织财经记者、研究员经过资
料梳理、调研撰写制作,于 2024 年 9 月正式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
三个法域。加强大湾区金融市场联通、推动大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既
是畅通金融要素流动,打造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一步,也是便利
大湾区居民生活就业,建设“一小时生活圈”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
衔接、机制对接。此外,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
服务供给。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
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疫情结束之后,内地与港澳 2023 年 2 月全面恢复通关,大湾区重启
“一小时生活圈”。大湾区经济、旅游、商务交流等活动有序开展,“北
上南下”要素流动“双向奔赴”紧锣密鼓。
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亦稳步推进,尤其是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
量发展、便利粤港澳居民往来等方面出现很多创新做法。资本市场“深
港通”不断扩容,“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基金通”“互换通”等
推出并不断扩展,ETF 通、私募基金通等渐露曙光,数据跨境流动、征
金融互联互通通道
资金
流入
资金
流出
机构
流入
个人
流入
机构
流出
个人
流出
陆股通
中欧通
港股通
中欧通
港股通
中欧通
QDII
RQDII
QDIE
QDLP
港股通
中欧通
QDIE
QDLP
债券通
(北向通)
债券通
(南向通)
基金互认 QFII
深港 ETF 互挂
ETF 通
基金互认 QFII
深港 ETF 互挂
ETF 通
跨境理财通
(北向通)
跨境理财通
(南向通)
互换通
(北向互换通)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方向 类别 股票 / 股权 债券 基金 理财 衍生品
4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信通等亦陆续起步,跨境车险“等效先认”、跨境资金“电子围网”等
全国首创金融开放试点,FT 账户和 EF 账户顺利运行,人民币自 2020 年
起持续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
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不断迈向更高水平。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陆续落
地,跨境数据验证服务扩大应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 账户”)
业务试点有序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不断推进,监管推动适时将证券
公司纳入“跨境理财通”试点,金融支持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
产业“出海”。
数据是现代金融的基础,大湾区是数据跨境流动的“理想试验场”。
在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方面,2024 年 3 月,“粤信融”平台与“粤澳跨境
数据验证平台”对接联通,“粤信融”粤澳跨境数据验证服务正式上线,
已实现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大湾区内
地城市多点覆盖。2024 年 5 月,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在深港两地上线
试运行,首阶段在跨境金融领域率先开展试运行,将在跨境民生、跨境
金融、跨境医疗等更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场景。
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已启动,“北上南下”案例陆续落地。中国人民
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签署《关于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
录》,明确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北向通方面,
截至 2024 年 6 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业银行等深圳辖
内商业银行切实应用香港跨境征信信息。南向通方面,已有数个试点个
案成功进行。
大湾区正在持续推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试点有序开展。我国
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的思路是在自贸试验区内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实
现资金可自由兑换。广东自贸试验区 2014 年末获批设立以来,截至 2023
年末设立 FT 账户共 1.29 万户,涉及资金业务折人民币 3.36 万亿元。
三大自贸片区中,综合各自贸区管理部门发布数据,前海开立 FT 账户
2096 个,累计交易额折合人民币 4068.5 亿元。南沙累计开立 FT 账户数
量超 8500 户,办理 FT 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超 1.2 万亿元。
EF 账户比 FT 账户在资本项下可兑换更进一步。2024 年 5 月 6 日,
5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横琴 EF 账户业务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 10 家试点银行陆续开展
EF 账户业务。遵循“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
限渗透”原则。截至 2024 年 8 月末,横琴共 10 家银行机构参与 EF 账户
业务,累计开立 EF 账户近 160 个,累计办理资金划转金额超 70 亿元。
跨境融资便利化方面,“前海港企贷”、河套“科汇通”试点、跨
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
营管理业务、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相继
落地。
在跨境投资试点方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有
限合伙人(QDLP)等“双 Q”试点推进较快。截至 2023 年末,深圳通
过 QFLP 试点管理企业超 200 家,发起 QFLP 基金 62 家;QDIE 试点管
理企业 79 家,同意出境额度 20.85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横琴经
QFLP 试点认定的管理企业总数 26 家,其中澳资管理企业 14 家;认定
试点的基金产品总数 21 只,其中澳资基金产品 9 只;经 QDLP 试点认
证的管理企业 2 家。截至 2024 年 6 月,南沙累计 11 家基金管理企业获
批 QFLP、QDLP 试点资格,累计获批额度超 240 亿元人民币,累计跨境
投资金额超 13.5 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资银行面临“资产荒”压力,美元加息
导致境外融资成本上升,跨境资产转让、“跨境理财通”试点等跨境资
管进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24 年 1 月,跨境理财通 2.0 细则发布,
监管也在推动适时将证券公司纳入“跨境理财通”试点。
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奔赴全球化的征程中,离不开金融机
构强有力的支撑。本报告研究了金融对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
业出海的支持情况。
在跨境电商方面,金融支持跨境电商推动了跨境支付和结算发展。
大湾区众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出海方面尝试一些新做
法。
随着“十四五”规划、共建“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等政策红利
的持续释放,大湾区金融合作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6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一、政策篇
7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一)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试验田”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5 周年。时
间回溯到 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同时也开启了粤港澳大
湾区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等一批金融配套政策陆续
出台,逐步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四梁八柱”的金融政策框架,为大湾区
金融高水平开放、重点领域合作,以及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奠定了基
础,有力支撑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
三个法域”,是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这为我国深化跨
境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提供了绝佳“试
验田”。
在过去五年中,以政策为导向,粤港澳大湾区依托横琴、前海、南沙、
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发展平台,稳步拓展大湾区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跨境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跨境金
融创新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很多“惠民生、助企业”的开创性改革措施相
继落地。
在重大平台合作方面,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加快强化与港澳地区
金融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 账户)、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一批金融开放创新举措成功落地并取得
积极成效。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有 10 家银行机
构接入系统并开展 EF 账户业务,累计开立账户 102 个,办理资金汇划
19.97 亿元,试点业务总体运行平稳;
在特色金融合作方面,粤港澳三地聚焦绿色金融、金融科技、民生金
融等重点领域,在标准融合对接、跨境业务创新、监管协调联动等方面取
得了积极进展。比如在绿色金融领域,在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香港
交易所、澳门银行公会的支持下,广东金融学会制定并发布《非金融企业
赴香港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非金融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
考》,为大湾区内地城市绿色企业到港澳地区发债融资提供清晰、可操作
8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的指引。
在金融要素跨境流动方面,大湾区不断优化本外币业务管理制度规则,
支持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安排成功落地,推
动形成了多渠道、双向开放的大湾区金融开放与合作新局面。2024 年初,
“跨境理财通 2.0”出炉,从准入条件、机构范围、产品范围等方面进行
了优化升级,扩大了市场参与主体,提升了业务便利性。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粤港澳三地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比试点优化前
(2024 年 2 月末)增长了 61%。依托“粤信融”地方征信平台推出粤澳
跨境数据验证服务,形成了用户可携带数据、平台多中心治理、数据“可
用不可见”的金融领域跨境数据流动新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差异明显,金融制度衔接、制度
型开放仍有诸多问题需要破解。在新的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应立足“一
点两地”新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金融开放政策试点提质上量,以更加贴近
市场需求的政策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发展,持续加大优质跨境金融供给,赋
能大湾区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大湾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政策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5 月
2020 年 8 月
2023 年 2 月
2023 年 2 月
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
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建设的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
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
主要内容
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展特色金融
产业、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推出五个方面、26 条措施,进一
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
港澳金融合作
提出 80 条具体措施,聚焦在 5 个
方面提供支撑
30 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简称“横
琴金融 30 条”
30 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简称“金
融支持前海 30 条”
(二)四大合作平台协同对接重大创新
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快加深,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
重点的“软联通”也持续拓宽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已向更高水平、更深
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9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国家部署横琴、
前海、南沙、河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大合作平台,并赋予了不同
的使命任务。
随着《前海规划》《横琴规划》的正式发布,四大合作平台从民生、
产业、科技、金融、贸易、规则衔接与重大制度创新等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
融合发展中的各项难点、堵点和短板进行探索和实践。其中,在跨境金
融方面取得不少成效。
1. 横琴:EF 账户顺利落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Guangdong-Macao In-Depth Cooperation
Zone in Hengqin)定位为中国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大探索。2009
年 9 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1
。2024 年 3 月 1 日,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封关运行。
在金融政策方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发
展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现代金融产业,包括鼓励横琴企业和金
融机构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促进国际融资租赁业务和商
业保理业务发展、鼓励合作区内企业利用港澳平台为绿色企业、探索发
展离岸金融服务等。
2023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和
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简
称“横琴金融 30 条”)2,提出澳门元可在横琴作为小额支付使用、扩
大澳门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绿色金融标准与港澳互认等改革安排。
2023 年 9 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
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发布《关于贯
彻落实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3。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https://www.gov.
cn/zhengce/2021-09/05/content_5635547.htm]
2 [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外汇局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
合 作 区 建 设 的 意 见 http://www.pbc.gov.cn/zhengwugongkai/4081330/4406346/
4693549/4802391/index.html]
3 [ 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
知 https://www.gd.gov.cn/gdywdt/zwzt/ygadwq/zxzc/content/post_4255018.html]
10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2024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推动“横琴金融 30 条”加速落地,
各项举措尽早实施。
横琴帮助澳门资本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横琴有
金融类企业 656 家,主要行业分布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及期货业;上市、
挂牌企业共 4 家。其中,澳资金融企业 14 家,分别为持牌金融机构(银行)
3 家,地方金融组织 3 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10 家。
金融活水不断流向“四新”产业。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横琴公募基
金等资管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 52000 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
基金规模增长至 6400 亿元,其中累计投向合作区项目超 60 个,累计投
资额约 460 亿元,涵盖科技研发、高端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 4。
在政策支持下,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简称 EF 账户)等政策相
继落地,QDLP 试点资格认定和额度核定下放,“双 Q”政策试点已初
见成效,聚集了一批具有琴澳特色优势的试点企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金融发展局透露,接下来将积极推进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开展双币种(人
民币、澳门元)收单业务试点,鼓励合作区地方金融组织与澳门联动积极
探索跨境业务创新。
2. 前海:“六个跨境”向“N 个跨境”深化
4 [ 激 发横琴 金融新动能 护航 琴澳产业多元化发 展 https://www.21jingji.com/
article/20240909/herald/5161ec87c4b9dac8e62f1147b02ac0e5.html]
横琴跨境金融相关政策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
2009 年 9 月
2015 年 4 月
2021 年 9 月
2023 年 2 月
2023 年 9 月
2024 年 4 月
政策内容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建设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
度合作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
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
国务院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和广东省政府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
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
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
11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Qianhai Shenzhen-Hongko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operation Zone)建立以来经历了多次
扩展。目前,前海已吸引超过 1.1 万家外资企业落户,其中港资企业占
比达 85%。
前海拥有自贸试验区、深港合作区政策叠加。2010 年 8 月,国务院
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
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5。2015 年 4 月,中国(广东)自由
贸易试验区成立,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
新区片区等 3 个片区 6。
2021 年 9 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简称《前海方案》)发布 7,前海“双扩容”。2023 年 2 月,人民银
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前
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简称“金融支持前
海 30 条”)8,提出 30 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涵盖民生金融、金融市场
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
监管合作等方面。
前海以跨境金融为特色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前海经验,形成跨境双向人
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本外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
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六个跨境”的金融创新实践。
前海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不断突破。至 2020 年 1 月,自由贸易账户(简
称“FT 账户”)在前海正式落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的境内外机构和
个人均可以办理 FT 账户相关业务。目前,前海开立 FT 账户 2096 个,
累计交易额折合人民币 4068.5 亿元。至 2022 年 9 月,深圳首单人民币
贸易融资资产转入业务在前海落地,被认为是前海“六个跨境”向“N 个
跨境”深化。
5 [ 国务院 批复“前海深 港 现 代 服务业合 作区发 展 规 划” https://www.gov.cn/
jrzg/2010-08/27/content_1689210.htm]
6 [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https://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4/20/content_9623.htm]
7 [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 https://www.gov.cn/
zhengce/2021-09/06/content_5635728.htm]
8 [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外汇局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
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 http://www.pbc.gov.cn/zhengwugong
kai/4081330/4406346/4693549/4802394/index.html]
12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金融支持前海 30 条”等政策相继落地。2024 年 7 月,人民银行
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 2024 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
会透露,“金融支持前海 30 条”中涉及人民银行、外汇局职责的创新政
策已全部落地,创新形成 14 项全国“首创”“首批”,为全国金融改革
创新提供前海经验。
在境外融资方面,2023 年 8 月,“前海港企贷”正式落地实施,前
海港资小微企业可不囿于净资产规模从境外银行获得 500 万元限额的人
民币贷款。目前,“前海港企贷”已便利 6 家前海港资企业获得境外融资
2100 万元。
在跨境数据流动和跨境征信方面,2024 年 5 月,深港跨境数据验证
平台上线试运行,平台首阶段在跨境金融领域率先开展试运行,将在跨境
民生、跨境金融、跨境医疗等更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场景 9。2024 年 7 月,
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落地,“北上南下”案例陆续落地,解决
两地企业征信不互通的难题 10。
9 [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试运行 征信公司和外资银行纳入试点 https://m.21jingji.
com/article/20240507/herald/8eee2f07860e0df06b5e23897c3d5875.html]
10 [ 深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北上南下”案例陆续落地 https://www.sfccn.com/
2024/7-9/wNMDE0NzNfMTkzMjcwNw.html]
前海跨境金融相关政策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
2010 年 8 月
2010 年 8 月
2012 年 3 月
2021 年 9 月
2015 年 4 月
2023 年 2 月
2023 年 7 月
2023 年 12 月
2024 年 9 月
政策名称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总规 1.0)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产业准入目录》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
放方案》(前海方案)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
改革开放的意见》(“金融支持前海三十条”)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前海 115 条)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总规 2.0)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金融
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24 年修订)
发布单位
国务院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国家发改委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务院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
广东省人民政府
深圳市政府办公厅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13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在拓宽居民跨境投资渠道方面,前海首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总量管理试点,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允许投资者灵活自
主配置和更换投资项目,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便利度。
2024 年 2 月,信银、集友、惠理等前海 3 家港资 QFLP 管理企业首批开
展 QFLP 总量管理试点,总量合计 9 亿美元 11。
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方面,前海首批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
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便利深圳 51 家跨国公司全球化
运营,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近 1600 家,试点业务规模达 1842 亿美元。
3. 南沙:构建八大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广州南沙自 2005 年设区,2012 年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粤港澳
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
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
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在金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与港澳金融
机构合作,按规定共同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
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研究探索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
际商业银行,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
2022 年 4 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
心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南沙明珠湾跨境理财和资管片区建设。2022 年
6 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
沙方案》)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2022 年 8 月,南沙获批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南沙 2023
年 9 月发布《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措施》,探索以跨境
投融资为特色的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
南沙区在金融领域的发展重点包括跨境金融、绿色金融、航运金融、
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期货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板块。南沙落
户了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所,以及总规模达
2000 亿元的产业投资和创新投资母基金。
在跨境金融领域,2022 年 1 月,广州南沙自贸区开展跨境贸易投
11 [ 深圳前海首批 QFLP总量管理试点落地 额度合计 9 亿美元 https://www.21jingji.com /
article/20231229/herald/3dd79a59895b80e1270cf83f8868da62.html]
14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跨境金融相关政策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
2014 年 12 月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
2022 年 1 月
2022 年 4 月
2022 年 4 月
2022 年 6 月
2023 年 9 月
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1 月
2024 年 1 月
政策名称
《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新区深化粤港澳台金融
合作和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意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
区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
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
《中国 ( 广东 ) 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
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 境内投
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
实施方案》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总体方案》
《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
措施》
《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金融业高
质量发展扶持办法》
《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
《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
管体制改革的意见》
发布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商务部、港澳办、
台办、银监会、证监会、保
监会、外汇局等十部门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
省分局、证监会广东监管
局、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
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国务院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办
公室、广州市南沙区人民
政府办公室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办
公室、广州市南沙区人民
政府办公室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
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目前,南沙共获批 10 家 QFLP 基金管理人、1 家
QDLP 基金管理人,获批试点额度累计超 240 亿元,落地全国首个券
商私募 QDLP 基金境外投资案例、广东省最大规模 QFLP 基金和首只
QFLP 基金利用外资案例 12。
南沙开展了 FT 账户试点。截至 2024 年 6 月,累计开立 FT 账户数
量超过 8500 户,办理 FT 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 1.2 万亿元。南沙跨
境人民币使用场景不断拓展,结算规模不断扩大。2024 年 3 月,离岸人
12 [ 南沙开发区赴港澳举行 QFLP 和 QDLP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推介沙龙
https://www.gz.gov.cn/xw/zwlb/gqdt/nsq/content/post_9667636.html]
15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民币债券成功首次落地南沙自贸区。
南沙提出支持鼓励更多头部机构通过跨境投资引入实体产业,累计跨
境投资金额超 13.5 亿元人民币,投向生物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
等领域,实现跨境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流动。
4. 河套:首创河套“科汇通”试点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Hetao Shenzhen-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Zone)原为落马洲河套地
区,为 1997 年深圳河河道治理拉直形成。经过多年探讨,2017 年 1 月,
深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13,
解决了河套地区土地使用问题,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
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
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2023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
规划》14,明确河套三个定位,即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
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在金融方面提出,积极推动两地机构更多利用内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
工具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对接联网的安排,便利金融机构
13 [ 港深两地签署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合作备忘录 https://sc.isd.gov.hk/
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1/03/P2017010300605.htm]
14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308/content_6900742.htm]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相关政策文件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
2017 年 1 月
2021 年 10 月
2023 年 8 月
2023 年 9 月
2024 年 7 月
政策名称
《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
作备忘录》
《北部都会发展策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汇通”试点业
务操作指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
发布单位
深港两地政府签署
香港特区政府
国务院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
市分局
深圳市政府
16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及科技公司利用一站式平台就其跨境金融科技项目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
市同时进行测试。
河套首创河套“科汇通”试点,开辟科研资金入境新通道。2023 年
9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汇
通”试点业务操作指引》,河套“科汇通”试点正式启动 15。河套“科汇通”
试点破解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无法可依的难题,打通科研资
金入境渠道,允许境外科研开办资金直接汇入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
根据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数据,截至 2023 年末,已有 5 家科研机构按科
汇通模式境外汇入科研资金。
15 [ 河套“科汇通”试点启动:破解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汇入难题 https://m.21jingji.
com/article/20230906/herald/506775fd06e6c2e33f35a4245798823d.html]
17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第二章 实践篇
18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一)金融数据跨境流动:
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跨境征信合作试点陆续落地
产业和金融的创新与国际化,离不开数据的跨境流动。同时,个人及
企业征信等跨境数据流动问题也格外凸显,金融监管单位、金融机构、科
技企业等多方正协同探索。
跨境金融数据互联互通关系到大湾区三地零售金融、批发金融、财富
管理等多领域的合作发展,未来也将深度影响境内外跨境业务的扩大运行。
1. 政策层面:从国家到地方高度重视数据跨境流动
大湾区因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独特
性,成为数据跨境流动的“理想试验场”。
2023 年 12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
工业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
施指引》。2024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明确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转
移标准,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合
作平台,建立港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
单”制度,稳步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数据便捷流动。
2021 年 7 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
案》,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有序流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支持广州南沙(粤港澳)数据要素合作试验区、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建设,探索建立“数据海关”,开展跨境数据流通的审查、评估、监管等
工作。2023 年 11 月,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明确以数据流动带动要素市场化,实现湾区发展“要素通”,探索推行数
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支持符合相关资质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内部
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等。
广东各地,2021 年 7 月,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
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广州将率先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将广
州打造成为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2022 年 9 月,广州数据交易所
正式揭牌。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关于深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
19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赋予深圳市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出境)安全管理试点的任务;2022 年 11 月,
深圳数据交易所成立。
在香港、澳门方面,1995 年,香港出台了体系完备的个人信息安全
保护法,即《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后在 2021 年修订为《2021 年
个人资料(私隐)(修订)条例》。2005 年,澳门通过《个人资料保护法》
对流动至澳门以外区域的信息数据进行了规制。
2. 实践层面:金融数据流动相关重点产品、平台陆续落地
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均陆续探索金融数据互联互通的产品 / 平
台落地。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也陆续上线试运
行,大湾区金融数据互联互通又进一步。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已启动,北向
通、南向通均有案例陆续落地。
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上线试运行。2022 年 3 月,“粤澳跨境数据
验证平台”在粤澳两地上线试运行,首阶段以金融信息作为试行范畴 16,
居民自主线上提交由澳门金融机构出具的可被内地采信的相关证明原件,
平台以基于 FISCO BCOS 开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验证。2024 年 3
月,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动“粤信融”征信平台与“粤澳跨境数据验证
平台”合作对接,上线“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 17,上线个人资产证明验证、
企业资产证明验证和核数证明验证等场景,已实现广州、珠海、佛山、东
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大湾区内地城市多点覆盖 18。2024 年 6 月,
中国银行广州天河支行通过“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成功向广州一家公司
提供授信支持,落地广州首笔“粤信融”跨境验证业务 19。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也上线试运行。2024 年 5 月,深港跨境数据
验证平台在深港两地上线试运行,由深港两地政府部门和机构积极协调推
16 [ 粤 澳 跨 境 数 据 验 证 平 台上 线 试 运 行 http://www.news.cn/2022-03/25/
c_1128504521.htm]
17 [ “粤信融”首笔跨境验证业务在广东珠海落地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
cn/qy/dfjr/202403/t20240328_290008.html]
18 [ 大湾区金融联通新进展:“粤信融”粤澳跨境数据验证服务实现湾区内地城市多
点 覆 盖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920/herald/23f067c3d0573576a14679
cad51bcc71.html]
19 [ 广州首笔“粤信融”跨境数据验证业务落地天河,实现金融跨境数据“可用不可
见”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602/herald/162caba1012a9487b412ed65b47c
4ff5.html]
20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动,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深智城集团作为深圳侧平
台运营方,香港科技园公司作为香港侧平台运营方,微众银行作为总体方
案设计共同研究打造。首批上线试运行场景包括深圳征信与香港诺华之间
的企业信用报告跨境验证、百行征信与香港富融银行之间的小微企业主自
主授权的信用信息跨境验证、东亚银行(中国)与东亚银行(香港)之间
的企业 KYC 报告跨境验证 20。
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已启动,“北上南下”案例陆续落地。中国人民
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签署《关于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
录》,明确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北向通方面,截
至 2024 年 6 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业银行等深圳辖内
商业银行切实应用香港跨境征信信息,向在深港企提供贷款合计 7.53 亿
元,其中纯信用贷款占比 78.7%、首贷率 40.0%。
南向通方面,已有数个试点个案成功进行。中银香港表示,通过与征
信服务机构合作,通过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查阅客户内地
关联公司的信贷报告,完成首笔中小企业贷款个案的信贷决策。在汇丰试
点个案中,邓白氏公司向汇丰香港提供一家数码旅游平台内地母公司的征
信数据 21。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跨境数据流通的主要难点是“出境”,尤其
是内地个人信息数据出境,业内均希望以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粤信
融”跨境验证服务为切口,扩展至大湾区全域,便利个人和企业获得、验
证其自身数据并完成跨境资产证明、跨境银行开户、跨境信用贷、跨境保
险理赔等金融服务。
(二)从 FT 账户到 EF 账户: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
我国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的思路是在自贸试验区内探索资本项目可兑
换,实现资金可自由兑换。
自由贸易账户(Free Trade Account,简称 FT 账户)独立于传统
账户体系,适用于全国 21 个自贸试验区,是一个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
20 [ 深 港 跨 境数据验 证平台试运行 征信公司和外资银 行纳入试点 https://
m.21jingji.com/article/20240507/herald/8eee2f07860e0df06b5e23897c3d5875.html]
21 [ 深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北上南下”案例陆续落地 https://www.21jingji.
com/article/20240709/herald/b8044d236858733d21b1ee58eab96c95.html]
21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可自由兑换的银行账户体系,实行分账核算。广东自贸试验区于 2014 年
12 月 31 日获批设立,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
横琴新区片区三个片区。
2019 年 9 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中支印发广东自贸
试验区南沙、横琴片区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分账核算业务管理实施细则。
2019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接入 FT 账户分账
核算业务系统。
根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截至 2023 年末,广东 FT 账户共 1.29
万户,涉及资金业务折人民币 3.36 万亿元。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广东
自由贸易(FT)账户和多功能自由贸易(EF)账户增至 1.4 万户,涉及
资金划转总额约 4.9 万亿元人民币。
综合各自贸区管理部门发布数据,前海开立 FT 账户 2096 个,累计
交易额折合人民币 4068.5 亿元。南沙累计开立 FT 账户数量超 8500 户,
办理 FT 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超 1.2 万亿元。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简称“EF 账户”)是在 FT 账户基础上建设,
目前只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珠海横琴上线运行。
EF 账户比 FT 账户在资本项下可兑换更进一步,遵循“一线放开、
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2021 年 9 月,《横
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探索构建电子围网系统。2023 年
2 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创新基于
电子围网系统的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并设定短期和中期建设目标。2023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
贸易(电子围网)账户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将“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同名有限‘渗透’”作为开办电子围网分账核算业务的原则。
2024 年 5 月 6 日,横琴 EF 账户业务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 10
家试点银行陆续开展 EF 账户业务。
EF 账户服务对象包括符合条件的横琴企业、境外企业、境外个人、
金融机构,其开立的账户分别为“EFE”“EFN”“EFF”“EFU”账
户。目前,已开立 EF 账户的企业类型呈现多样性,涵盖了合作区企业、
港澳企业、港澳个人及境外高端人才等不同类型主体。在 EFE 账户方面,
企业覆盖高端制造、科技研发、生物医药、文旅商贸等合作区重点发展的
领域。在 EFN 账户方面,企业主要涉及批发零售、商贸服务、信息技术、
22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航运港口等行业,以来自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等企业为主。
EF 账户注重服务实体和促进琴澳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强调开户
企业在合作区实质性经营;支持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
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符合横琴合作区产业发展
导向的产业;支持港澳个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开立,为相关人士
提供便民金融服务。
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8 月末,
横琴共 10 家银行机构参与 EF 账户业务,累计开立 EF 账户近 160 个,
累计办理资金划转金额超 70 亿元。市场主体依托 EF 账户,办理与澳门、
香港、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贸易投融资资金结算。
(三)跨境融资便利化:多项业务试点落地
广东是贸易大省,外贸连续 38 年稳居全国第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 8.3 万亿元,同比增长
0.3%,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跨境理财通”、跨境资产转让、自由
贸易(FT)账户、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EF)账户等创新试点逐步落地,
稳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粤港澳金融互联互通。
2024 年 9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
发布会上表示,精准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在前期实施深圳河套“科汇通”、
前海“港企贷”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跨境投融资和资金汇兑使
用的便利化支持力度。
根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粤港澳大湾区
已有 11.81 万名投资者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涉及人民币资金跨境汇
划 685.42 亿元;广东自贸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转让业务 4452.91 亿
元;FT 账户、EF 账户数量 1.4 万户,涉及资金划转折人民币约 4.9 万亿元。
不过,美联储近年来持续加息,导致境外资金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境内企业赴境外发债融资的意愿,境内人民币融资更具优势。
自 2012 年 9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在上海、北京试点开
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起,跨国企业跨境双向资金池
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三大试点版本,分别是外汇局推出的“跨境
23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央行推出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及央行与
外汇局共同推出的“跨境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22 大湾区汇集了
众多具有跨境贸易投融资需求的国内外大型企业,通过资金池业务实现境
内外资金连通,对企业经营发展意义重大。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也被称为“高版本”资金池)
于 2021 年在北京、深圳首先推出,2022 年 7 月扩容至上海、广东、北
京、深圳、青岛、宁波等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发布数据,截
至 2023 年 10 月末,深圳 15 家大型实体跨国集团参与跨国公司本外币一
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业务金额达 1318 亿美元。
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也被称为“低版本”本
外币一体化资金池),2023 年 5 月在北京、广东、深圳开展试点。2023
年 6 月,国家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印发了《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
营管理规定(试点)》,适用范围为全省企业,对企业营收金额要求为“高
版本”资金池要求的 1/10,对自贸区内企业的营收金额为“高版本”资金
池要求的 1/20。
据监管部门发布数据,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广东辖区共有 79 家跨
国公司集团、925 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参与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试点,
集中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超 2600 亿美元。
2022 年 5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
22 [ 跨境资金池业务三大模式“齐头并进” 企业应该怎么选? https://www.21jingji.
com/article/20230804/herald/8f09d6531ae6e96c10d0180ffc60b5c6.html]。
大湾区部分跨境融资业务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业务试点
“前海港企贷”
河套“科汇通”试点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业务试点
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
运营管理业务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
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大湾区适用地区
前海
河套
广东、深圳
广东、深圳
广东、深圳
内容
港资小微企业 500 万额度内借用外债
允许境外资金直接汇入非企业科研机构
被称为“高版本”资金池
被称为“低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不超过等值 1000 万美元额度内借用外债
24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从原有 9 个省(市)的特定
区域推广到 17 个省(市)的所有区域,已开展试点的 9 个省(市)区域
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等值 1000 万美元。
根据金融监管部门发布数据,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广东辖区已为 43 家
企业办理 47 笔试点业务,登记金额 2.03 亿美元。截至 2023 年末,深圳
共 30 家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参与试点,金额合计 2 亿美元,行
业涉及电子机械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领域。
(四)跨境投资试点:“双 Q”试点顺利推进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已成金融开放、跨境投资和资产配置
的重要渠道。其中,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
人(QDLP)(简称“双 Q”试点)推进较快,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
(QDIE)、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WFOE PFM)等跨境投资试点、
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等也在落地。
“双 Q”试点为地方性试点制度,各试点地区结合实际作出部分差异
性规定。上海市 2010 年推出 QFLP 试点政策,广东 2012 年开始在各地
出台 QFLP 试点政策。2021 年 11 月,《广东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
人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出台,QDLP 试点在广东全省范围内的开
展,广东也成为全国首个将审批权限下放给地市区金融监管部门的省份。
与其他试点地区相比,广东 QDLP 试点政策对试点基金管理企业的
注册资本要求较低,投资范围广泛,以及在额度管理上实行余额管理,允
许在不同基金之间灵活调剂。
具体而言,深圳特别是前海的跨境投资试点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双
Q 试点在前海推行之后,珠海、广州、佛山、东莞等大湾区主要城市也相
继开展双 Q 试点,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标杆效应的外资股权投
资机构落户。
作为广东省三大重要对外开放平台,过去几年来,前海、横琴、南沙
无论在完善跨境投资试点政策还是推动落地实践上都可圈可点。
1. 深圳前海 QFLP 总量管理试点正式落地
据原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数据,截至 2023 年末,深圳通过 QFLP
25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试点管理企业超 200 家,发起 QFLP 基金 62 家;QDIE 试点管理企业
79 家,同意出境额度 20.85 亿美元。
深圳 2012 年启动 QFLP 试点,以惠理、集友等为代表的港资金融机
构先后在前海成立 QFLP 试点企业,此后 2017 年和 2021 年先后两次进
行修订政策体系。2023 年,深圳前海进一步优化了 QFLP 试点政策,在
大湾区部分跨境融资业务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
地区
前
海
横
琴
南
沙
类别
开始试点时间
最新政策
专项扶持补贴
投资范围
开始试点时间
专项扶持补贴
最新政策
投资范围
开始试点时间
最新政策
专项扶持补贴
投资范围
具体内容
QFLP:2012;QDLP/QDIE:2014
《深圳市开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工作的管理办法》(2022)
《深圳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办法》(2024)
对于新获得试点资格的 QFLP 并在前海合作区设立外商投资
股权投资企业的,给予 100 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对于在前
海合作区设立境外投资主体的 QDIE 企业,如果投资香港科
技企业,且该被投企业符合特定条件,对管理企业按照投资
额的 2% 给予奖励,每家管理企业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
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QFLP:2018;QDLP:2021
对 QFLP 和 QDLP 企业按其实际募集资金规模的 5‰给予
扶持,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
《广东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办法
(暂行)》(2022 年)
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QFLP:2022;QDLP:2023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
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2022)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开展跨境
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2022)
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合格境内有限
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业务等,
给予单家企业最高 200 万元奖励。
生物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26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全省率先实施了总量管理试点措施,允许在总量管理额度内自主发起设立
单只或多只基金,并且能够灵活自主配置和更换投资项目。
前海 QFLP 总量管理试点正式落地,深港跨境私募股权投资开创新
模式。2024 年 2 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
市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前海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组织召开前海 QFLP
试点联合会商会议,同意前海 3 家港资 QFLP 管理企业首批开展 QFLP
总量管理试点,总量合计 9 亿美元。
QDIE 试点目前仅在深圳施行,可理解为深圳版 QDLP,允许内外
资持牌金融机构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及其他适合主体(如信托)等
申请试点资格。深圳 QDIE 试点额度 2020 年 12 月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
准由 50 亿美元增加至 100 亿美元。根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
QDIE 试点企业名单,2022 年 5 月~ 2023 年 12 月,共有汇丰集团境外
设立的发行人在海外发行的结构性票据、境外收益精选 1 号至 5 号(QDIE)
单一 /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红土创新瑞进 1 号 FOF 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深圳天之际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 个试点企业及 8 家试点
管理企业落地。
2. 横琴打通“双 Q”跨境双向投资通道
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横琴
经 QFLP 试点认定的管理企业总数 26 家,其中澳资管理企业 14 家;认
定试点的基金产品总数 21 只,其中澳资基金产品 9 只;经 QDLP 试点认
证的管理企业 2 家。
珠海 2018 年正式启动 QFLP 试点工作,是全国第三个开展 QFLP
试点的地级市。2021 年 5 月,珠海优化原试点政策,放宽了试点准入门
槛和企业组织架构要求,明确允许“外资管外资”“内资管外资”和“外
资管内资”的业务模式,并拓宽了 QFLP 基金的投资方向。广东省 2021
年 11 月将 QDLP 审批权限下放到广州、珠海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2024 年,横琴与前海看齐,推出 QFLP 余额管理制试点管理办法,允许
QFLP 按照余额管理模式自由汇出、汇入资金。
横琴 QFLP 投向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重点
提出的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并体现了“澳门特色”。2022 年,
由智路资本与澳门投资者联合发起申请的 QFLP 基金成功获批,成为
27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首只投向合作区高科技半导体项目的澳资 QFLP 基金。此外,六福金
融作为香港六福集团旗下的金融机构,已在横琴成功设立了私募基金管
理公司。
粤澳两地政府部门也在推动跨境投资项目的落地。2018 年,广东粤
澳合作发展基金正式成立,基金以 QFLP 方式引入澳门财政储备资金出资,
首期规模为 200.1 亿元人民币,存续期为 12 年,主要投向广东省内的基
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自贸区建设等项目。
3. 南沙落地多项“双 Q”试点首创案例
截 至 2024 年 6 月, 南 沙 累 计 11 家 基 金 管 理 企 业 获 批 QFLP、
QDLP 试点资格,累计获批额度超 240 亿元人民币,累计跨境投资金额
超 13.5 亿元人民币。
2022 年 5 月,广州首个 QFLP 试点在南沙落地,首批共有 3 家
QFLP 试点申报企业,审批试点额度 35 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粤港澳
大湾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2023 年 2 月 3 日,万联
天泽投资有限公司获批广东省点 QDLP 试点资格,试点额度 10 亿元人
民币,标志着南沙首个 QDLP 试点项目正式落地。至此,南沙双 Q 试
点完成落地。
南沙已落地全国、省、市多项“双 Q”试点首创案例。2023 年 6 月,
广药资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沃博联广药 QFLP 试点基金,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 3.34 亿元人民币,主要投向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成为
全省首个 QFLP 基金实际利用外资案例;2023 年 11 月,广东省粤科母
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批额度为 73 亿元人民币的 QFLP 境内投资试
点资格,成为全省获批额度规模最大的 QFLP 基金;2023 年 12 月,万
联天泽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南沙 QDLP 基金完成 9.71 亿元人民币资金出
境并开展投资,成为全国首单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 QDLP 基金境外投资
案例。
“双 Q”试点落地以来,南沙政府加快推动跨境投资试点进度,实行
了包括打通试点审批“快通道”,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合审批“绿色通道”,
推动审批流程更加扁平化、建立跨境投资机构库、形成“一企一群”常态
化联络机制等措施。
28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4. 国际投贷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粤港澳三地机
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纳入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统计,募集内
地、港澳地区及海外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
展投资、并购提供投融资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2 年 4 月,赛领国际投资由上海国际集团联合国内大型企业发
起设立,一期基金注册资本 90.1 亿元,累计管理基金 24 只,目标管理规
模 500 亿元;2020 年 12 月,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获批在北京设立,由
北京金控旗下璟泉基金运营管理,2023 年 12 月首个项目正式签约并完成
交割。
2019 年,博约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市政府设立,为三家
正在运作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人民币
国际投贷基金 23。2020 年,博约基金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在香港设立投
资主体及首期 105 亿元人民币出境投资额度。同时,博约基金还持有香港
证监会的资管牌照,可在香港开展投资运作。
截至目前,博约基金已在大湾区成功落地数个重大项目,包括领投了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头部企业依图科技新一轮融资,推动了该 AI 企业在
大湾区的产业布局;还包括出资支持某 H 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
促进了其在深圳建设全球结算中心等职能总部的承诺。
(五)跨境资产转让:多笔贸易、租赁资产转让落地
跨境资产转让可优化境内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释放信贷规模并将资金
发放给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利用海外低成本美元资金降低境内企业融资成
本,满足境外金融机构配置境内优质资产的需求。
不过,近年来,中资银行面临“资产荒”压力,美元加息导致境外融
资成本上升,跨境资产转让案例尚不多。
2019 年 10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
化的通知》发布,允许试点地区扩大参与境内信贷资产对外转让业务的主
体范围和转让渠道,扩大可对外转让的信贷资产范围,包括银行不良资产
23 [ 对话博约资本董事长夏宇:通过人民币“走出去”,支持企业“走出去” https://
m.21jingji.com/article/20231225/herald/24de03c481ceb618cd0428992cdc9120.html]
29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和贸易融资等。
随后,上海、广东、深圳、海南、北京等相关试点地区也陆续出台了
贸易融资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试点政策。在大湾区,《关于金融支持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稳步扩大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探索扩大
跨境转让的资产品种,并纳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支持粤港澳
大湾区内地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在满足风险管理要求的基础上,
规范开展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业务。
跨境转让资产包括不良贷款、贸易融资、国内和国际信用证福费廷、
保理等不同类型。此外,境内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的境外实施范围拓展
至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 RCEP 地区。
广东金融监管局 2023 年末发布消息称,广东跨境资产转让业务提质
扩容,相继落地首笔企业间租赁资产、融资租赁资产、绿色信贷资产和商
业保理资产的跨境转让。
(六)跨境资管:“跨境理财通”投资者超 12 万人
“跨境理财通”业务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内金
融机构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金融机构销售的合资格
投资产品,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
2020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银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
金管局发布“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公告》24。2021 年 9 月 10 日,中国
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等举办“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仪式,粤港
澳三地同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
2024 年 1 月,跨境理财通 2.0 细则发布 25。
跨境理财通 2.0 阶段,试点政策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优化:一是优化
投资者准入条件。调整“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条件,新增内
地投资者“近 3 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 40 万元”的可选条件,支持更
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二是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将个人投资者
额度从 100 万元人民币提高到 300 万元人民币。三是拓宽业务试点范围。
24 [ 人民银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公告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046697/index.html]
25 [ 关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 http://
guangzhou.pbc.gov.cn/guangzhou/129142/129156/129119/5217147/index.html]
30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增加证券公司参与试点,同时将内地销售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产品纳入“北
向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由“R1 至 R3”扩大为“R1
至 R4”风险等级(不含商品期货基金),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
投资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细化明确境内销售机构、
境内合作机构展业行为规范,引导金融机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
服务。
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披露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粤港澳三地
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比试点优化前(2024 年 2 月末)
增长了 61%。
2024 年 7 月,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新增
2979 人,境内银行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 149.96
亿元,其中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 0.13 亿元;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 149.83
亿元。
跨境理财通投资者人数
时间
2021 年 12 月
2022 年 3 月
2022 年 6 月
2022 年 9 月
2022 年 12 月
2023 年 3 月
2023 年 6 月
2023 年 9 月
2023 年 12 月
2024 年 3 月
2024 年 6 月
总计
21707
25836
30851
37208
40728
47200
55500
60600
69200
97700
118100
港澳投资者
13956
16726
20906
25900
28865
34600
41400
44100
45400
47400
50100
内地投资者
7751
9110
9945
11308
11863
12600
14100
16500
23800
50300
68000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监管机构披露数据整理)
31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截至 2024 年 7 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
12.11 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 5.09 万人,内地投资者 7.02 万人,境内银
行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 835.37 亿元。
(七)跨境保险:新型跨境医疗险产品受鼓励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聚焦在社保衔接、创新跨境保
险产品、保险业务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务上。
如,此前公布的两轮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中与保
险有关的 4 个案例,分别为“湾区社保通”推动粤港澳社保事业深度融合
发展、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珠海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医保衔接新
模式、“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施。
在保险业互联互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软联通”首先体现在社
保、医保制度的衔接上。
社保方面,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措施
的意见》,在粤参保港澳居民享受与广东居民同等待遇。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已有32.41万人次港澳居民参加了广东的社会保险,广东省已为5.29
万名港澳居民发放社保待遇 26。此外,广东打造了横琴、前海、南沙社保
服务合作示范区,为解决部分港澳居民在内地参保缴费或面临的双重缴费
问题,南沙打造“港澳居民参保缴费跨境携带便利服务机制”。
医保方面,落实港澳人士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医保有关政策,大湾
区探索港澳在粤实施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如,港大深圳医院开展深港跨境
医疗的服务创新,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发放长者医疗券实施异地就医费用结
算探索。
跨境车险首创“三地保单一地购买”模式,实践“等效先认”政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数据显示,广东已有 19 家公司 42 款
湾区专属重疾险及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 15.34 万人次提供健康及跨境
医疗保障 1697.53 亿元;2023 年共有 3.15 万港澳机动车享受到了“等
效先认”政策便利 27。
26 [ 利港利民!粤港社保合作再上新台阶 https://www.cnbayarea.org.cn/news/focus/
content/post_1252805.html]
27 [ 42 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跨境医疗险上市 监管认为“跨境保险通”试点尚不成
熟丨大湾区跨境保险「深观察」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229/herald/240a8
32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上市,推动大湾区医疗资源加速融合,优化跨境
保险服务。2020 年,原银保监会发布有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
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就跨境医疗险产品的销售区域、保障区域、费用
厘定做出详细规定;同年,中国精算师协会亦在其发布的《中国人身保
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编制报告》中新增粤港澳大湾区多
病种重疾表;并在 2024 年初拟再次新增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医疗
险市场涌现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专属产品。如,国任保险与香港大湾区医
疗集团联合推出创新医疗保险,罗湖医院集团和中国人寿(海外)合作
试点深港跨境商业保险直赔业务,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宣布与保诚保险
签署战略合作提供医疗费用直付服务。
跨境车险首创“三地保单一地购买”模式;“澳车北上”“港车北
上”等政策先后落地,推动跨境车险制度创新,保险公司“等效先认”
业务加速发展。以往,跨境车主需在粤港澳三地购买三份车险。为解决
“买险难”这一痛点,保险公司开始创新跨境车险服务模式。如,2018
年,平安产险联合港澳兄弟公司制定了“三地合作”一站式跨境车辆保
险服务方案;太平财险也实现了三地保险一地投保等。2020 年 4 月《关
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等效先认”政策。
2023 年,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车主向港澳
保险公司投保“等效先认”保单,受保范围将可扩大至内地的法定汽车
第三者责任保险。
目前,“跨境保险通”的落地仍不确定。2024 年,国家金融监督
管理总局两次回应,考虑到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保险市场在法律体系、监
管制度、机构管理、产品设计和销售、消费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市场风险易交叉传染,消费者权益保护难度较大,现阶段直接开展跨境
保险通试点的时机尚不成熟。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和鼓励内地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开发新型
跨境医疗险产品,为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消费者提供跨境就医和理赔结算
的便利。内地保险公司可通过与港澳地区保险机构或第三方机构合作,
为赴港澳地区就医客户提供就医安排、赔款直付等服务,同时内地保险
公司也可为港澳地区保险公司赴内地就医客户提供就医安排和理赔款垫
付业务。
e45d5572e28afec6116d8138912.html]
33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八)跨境电商推动跨境支付和结算发展
广东是全国外贸第一大省,跨境电商规模也居全国首位。2023 年,
广东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8433 亿元,增长 25%,约占全国跨境电
商进出口总额的 35%,占广东全省外贸比重也突破 10%。
广东目前已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全覆盖,共有 21 个综试区。广州、
深圳、佛山 3 市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超千亿,东莞、珠海、惠州、汕头 4 市
规模达百亿。
大力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金融支持,优化结算流程。2021 年 11 月,
广东省发布《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金融支
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型信贷产品,运用电
商供应链物流、资金流等信息,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融通仓
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前,跨境电商商家所用的收款方式主要有:第三方跨境收款工具、
境内银行收款结汇、中国香港离岸账户收款、海外银行账户收款及其他。
其中,跨境电商线上交易的特点,如交易的便捷性、小额高频、全球可达
性等,极大地推动了跨境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其中,在外贸方面,广东省积极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结算,
包括为新业态经营主体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鼓励银行优化新型离岸
贸易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等。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广东外贸经营主体
使用人民币结算额达 21.52 万亿元,涉及外贸新业态的结算额达 3.1 万亿
元。其中,5733 家企业已纳入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名单,享受“便利化”
红利的结算额达 1.3 万亿元。
跨境电商带动跨境支付等金融需求上升。据博通咨询的数据,
2023 年非银支付机构处理的跨境互联网支付业务笔数约为 82 亿笔,同
比增长 15.5%;交易规模超过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20%。其中,
跨境出口电商通过支付服务商进行的收付款规模首次超过了 1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1%。
据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信息,深圳不断丰富电商企业结算渠道,
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结算渠道基础上,支持银行以跨境电商网上店铺的交易
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提供资金结算服务,有效解决电商收款链条长、效
率低、费用高等痛点。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首批落地“跨境电商直通车”,
34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2023 年结算金额 938.2 亿元,同比增长 37.4%,为出口电商节省手续费
超 1 亿元,惠及中小企业超 2 万家。
(九)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出海”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 年全年出口电动载人汽车 177.3 万辆,增
加 67.1%,平均每出口 3 辆汽车就有 1 辆是电动载人汽车。2024 年上半年,
广东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 7 倍、
27.7%、57%。
新能源车企及上下游企业、经销商、海外消费者等也对应着多元金融
需求,主要集中在出口产品生产、境外生产基地建设、境外产品销售等方面。
各地出台多项金融举措支持新能源车企“出海”。2023 年 2 月,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五部门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
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银行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纳入优质企
业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中外资银行深圳分行协调行内和
境外分支机构资源,强化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境外生产和销
售提供包括国别风险预警、国际结算、汽车消费金融等服务,支持企业
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和客群。
对于出海业务,目前银行机构能够提供的产品比较丰富,比如满足生
产经营的流贷、满足境外生产基地的境外投资贷款、满足境外订单的贸易
融资、满足海外并购的并购贷、满足境外销售的出口买方信贷等。大多海
外布局的车企在用自有资金给总代理、经销商垫资,但这类模式长期也难
以为继。
南方财经智库研究员调研发现,大湾区众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新
能源汽车出海方面尝试一些新做法 28。
一是,境内银行与境外银行可以围绕核心企业,合作打通境外总代理、
经销商融资痛点。经销商融资和个人消费汽车金融的消费融资,需要和当
地监管机构及境内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设计金融
产品。
二是,境内银行尝试对海外总代理进行“阶段性”融资支持。有商业
28 [ 新能源·新金融「深调研」②|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逾 360%,深圳金融业解新
能源汽车出海难题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1212/herald/d1d866bb9d282
dcb272fcf90b3162920.html]
35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银行选择与主机厂探索一些创新业务模式,基于与主机厂的合作,给其海
外总代理提供阶段性的融资支持。尤其是,海外总代从国内采购车辆时需
要预付货款,且海上运输也需要一段时间,对于这部分的资金占压也有一
定的融资需求。
三是,为缓解海外经销商、总代理融资难题,多家银行机构强调需要
核心企业的增信支持。如通过数据监控判断经销商履约能力、境内核心企
业的保证担保等“强支持”手段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
四是,境内银行也需加强对境外销售网络模式的了解程度。出口企业
出海的难点,主要在于对境外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差异化、多样化,
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境外交易对手的资质信息的不完整性、不对
称性难以把握。其中,海外的汽车市场非常庞大,海外经销商体系应该十
分成熟,但是境内银行对海外经销模式不够了解。国内银行在海外的分支
机构相对庞大的海外市场仍缺少了解。
36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三、创新样本篇
37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也是《横琴
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落地实施三周年,还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区迎接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大考之年。
过去三年来,合作区已迈入深度融合阶段,粤澳两地金融业先行先试,
不断结合实践优化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业正拉动成为合作区经济增
长和粤澳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报告将从金融支持民生、金融支持实体角度,选取过去三年来粤澳
两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十个金融创新代表案例,展示合作区跨境金融创新
的实践。
(一)金融支持民生
案例:
跨境购房款便利化结算
助力构建澳门居民新家园
“澳门新街坊”承载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建
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期盼,是合作区首个大型综合民生工
程项目。为澳门居民购买“澳门新街坊”住宅提供全方位、便利化金融服
务是落实国家关于横琴引导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定位,在合作区积极营造
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金融环境,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应有之义。但彼
时澳门居民购买内地房产仍面临着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自由结算政策限
制。
为解决以上堵点,2023 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横琴粤澳深度合
作区分行(以下简称“横琴中行”)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并获得认可,
优化了内部跨境购房款结算业务流程,最终形成针对“澳门新街坊”的跨
境购房款结算便利化业务。一是便利化结算流程同时支持外币和人民币结
算,满足澳门居民的多币种购房需求;二是基于当前非居民外币首期款无
法结汇和人民币首期款无法入开发商账户的政策堵点,按照“先结后补”
的方式予以便利化操作;三是根据《横琴金融 30 条》的为“符合条件的
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内购置或出售商品房给予汇兑便利”的支持政策,利用
38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中行琴澳两地中行集团优势,进一步简化流程,澳门居民无需多次前往横
琴中行,即可在澳门中行汇出购房款,横琴中行予以便利化结汇。
一系列组合的跨境购房款便利化结算业务解决了澳门居民购买“澳门
新街坊”的实际需求,在实现外币和人民币两种币种结算、解决首期款结
汇政策堵点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澳门居民购房资金结算的“时间成本”和
“脚底成本”,进一步便利了合作区澳门居民的跨境交易,提升了民生服
务水平。自 2023 年 11 月项目开盘到 2024 年 6 月底,横琴中行已办理便
利化业务超 800 笔,资金结算超 14 亿元。
案例:
“横琴琴澳 EASY MORE 门急诊医疗险”保障计划
便利澳门居民就医
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和生活,面临的主要保险保障需求是一般就医
需求(门诊和急诊)。在澳门,医疗保障针对长者和就读的学生都是免费
医疗;但在内地,门诊的费用无法报销,这让很多在横琴生活的澳门长者
选择回澳就医。
为方便澳门居民在合作区享受便利的医疗保障,横琴人寿在横琴粤澳
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珠海监管分局的支持和指
导下,于 2023 年 4 月正式推出“横琴琴澳 EASY MORE 门急诊医疗险”。
该保障计划面向合作区内就业、生活和居住的澳门居民,具有报销比
例高、投保门槛低、服务便捷等特点,解决澳门居民来横琴所面临的医疗
保障不足的问题。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以下,保险金额 1 万元,保险责任为
符合当地社会医疗保险规定的合理且必需的门诊急诊医疗费用。除医疗费
用报销外,还可提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的驻点协助理赔
服务。
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该项目已承保 5 份团单,合计被保险人 230 人,
理赔赔付案件 346 件,合计赔付金额约 18 万元。“横琴琴澳 EASY MORE
门急诊医疗险”的推出标志着横琴人寿与澳门街坊总办会广东办事处就保
险及服务正式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切实解决澳门居民在横琴就医等
医疗保障问题。
39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案例:
首发专属跨境 QDII 理财产品
助力琴澳跨境财富管理多元发展
在粤澳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粤澳经济、人员交流往来频繁。“跨境
理财通”的落地有序推进了粤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但两地仍亟待更为丰
富的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
2023 年 12 月,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以下简称“横琴
工行”)借助大湾区核心区位优势,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
托管平台作用,通过定制专属理财串联区域内资金和澳门金融资产,创造
跨境业务新增长点。通过私银渠道了解客户资金需求,按照客户风险偏好
和投资期限做好业务预案,协同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
寻找优质资产标的,确定澳门本外币高息定存满足资金需求后,联动工银
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广东珠海、横琴区域面向私银渠道定向发行 QDII 理
财产品。
该理财产品由工银理财作为管理方,由工银澳门作为资产提供方,产
品期限 3 个月,风险等级为 PR1,预期收益率为 2.4%—2.6%,以 QDII 方式,
通过封闭运作的形式,跨境投资澳门地区的离岸人民币固定收益类资产,
该产品通过引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金支持澳门发展,促进粤澳两地金
融机构在财富管理、资产互荐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QDII 理财产品通过引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金支持澳门发展,极大
地促进粤澳两地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资产互荐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进一
步推动了合作区财富管理市场的扩容与创新。
案例:
创新线上办理证券账户开户业务
便利澳门居民投资
“横琴金融 30 条”提出便利合作区个人跨境交易,支持在合作区内
生活和就业的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内金融机构直接开立境内证券市场账户,
参与内地证券市场投资。
40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为更好更快落实“横琴金融 30 条”具体举措,提高服务质量及业务
办理效率,解决在横琴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投资需求痛点,华金证券股
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金证券”)于 2023 年 3 月 25 日落地港澳台居民线
上证券账户开立项目,成为“横琴金融 30 条”发布后首家推出港澳台居
民线上开户业务的券商。
华金证券前期依托珠海分公司、吉大路营业部两家分支机构,积极服
务拓展澳门居民客户。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及业务办理效率,解决在合作区
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投资需求痛点,华金证券经纪条线各部门集中协作,
率先启动港澳台居民线上证券账户开立业务办理项目及私募产品购买线上
化业务项目,其中港澳台居民线上证券账户开立项目在 2023 年 3 月 20 日
正式上线并于 3 月 25 日推出面向外部全市场客户,实现港澳台居民“足
不出户,24 小时在线办理”直接开立境内证券市场账户,参与内地证券
市场投资及理财产品购买。
案例:
打造跨境企业全域数字人民币场景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效率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对探索更加便捷、
高效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法定数字货币,是提升合作区金融服务效率,推动粤澳融合发展的重要工
具。
2023 年 3 月,中国建设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以下简称“横
琴建行”)先试先行,联动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合
作区落地跨境企业的全域数字人民币场景。
其中党费缴交场景:利用建设银行的党费易平台,创新性地实现了数
字人民币缴纳党费的功能;代发工资场景:推出数字人民币代发工资服务,
使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将工资款直接发放至员工个人数字人民币
钱包,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跨域转账场景:成功运用企业数字人民币
对公钱包为某企业支付项目费用,打通了数币跨域支付的业务场景;线上
支付:通过数字人民币 +“建行生活”APP 优惠的形式,助力企业搭建线
41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上销售助农产品渠道,为跨境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支付选择;
税费缴纳:横琴建行还成功实现了合作区非税数字人民币缴费场景全面上
线,为合作区有非税缴费需求的市民搭建了数字人民币缴费场景。
建设银行横琴分行这一举措使数字人民币多领域全覆盖,打造了具有
特色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将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
合,为跨境企业和合作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支持实体
案例:
全国首单境内银行主体莲花债
助力粤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2023 年 8 月,为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建设力度,珠海农商银行作为湾区内中小法人银行先行先试,成功在澳门
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金额 5 亿元,期限三年。
珠海农商银行积极探索跨境创新新模式,从订单储备、流程梳理、综
合实力提升等多方面成功推动项目落地,其中包括强化跨境同业交流、推
进债券审批流程、调整绿色信贷结构、提升主体综合实力等,引导更多的
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
为第三方认证机构为债券发行提供独立评估服务,从募集资金投向、募集
资金管理、环境效益实现可能性及信息披露提供第三方评估意见,授予绿
色金融债券 G-1 等级,协助珠海农商行建立了完善的机制和规范。中国银
行为本期债券发行的牵头主承销商(全球协调人),在项目信息获取、监
管沟通、客户现场营销及尽调、跨境人民币订单支持等方面协助珠海农商
银行厘清首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境外债发行全流程。
该笔债券是全国首单境内银行主体莲花债、全国首单地方法人金融机
构莲花债,也是澳门首单境内主体高级无抵押绿色债券。该笔债券的发行
不仅丰富了澳门债券市场发行人及投资者类型,为后续更多内地银行机构
在澳门发行债券做出示范作用,也对于促进澳门债券市场多元化、人民币
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42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案例:
创新“琴澳联合贷”
助力琴澳一体化发展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推进,企业和个人在跨境金融方面的
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市场对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农业银行横
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以下简称“横琴农行”)结合“横琴金融 30 条”
提出的“允许合作区和澳门均设有分支机构的中资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数据
跨境流动试点”,联合农行澳门分行推出“琴澳联合贷”,为两地企业提
供信贷支持。
2023 年初,在获得澳门航空授权的前提下,农业银行澳门分行对澳
门航空流动资金贷款的资信、额度、期限等进行尽职调查,横琴农行在澳
门分行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贷款的审查审批,在系统数据交互联通的同时,
最终实现了授信额度共享共用,完成了信用的发放。
琴澳联合贷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市场主体而言,可以
择优选择澳门或者横琴的银行贷款,在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利率和汇率
两种要素组合中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如优质的企业在澳门投资
经营,可以共享股东积累的良好资信,从而获得信贷支持。对银行机构而
言,琴澳两地银行可以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在获得客户充分授权的情况
下打破数据壁垒,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对区域发展而言,能够更好地满足
企业在两地投资经营过程获得银行的信贷服务,促进琴澳一体化发展。
案例:
CIBM 跨境托管
赋能琴澳金融互联互通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与日俱增。2024 年
上半年,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共有 1133 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澳门地区通过直接投
资 CIBM(中国债券市场直投模式,China Interbank Bond Market Direct
Investment)渠道入市的商业银行有 11 家,包括中资国有银行澳门分行、
澳门本土的外资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
43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2023 年以来,横琴农行积极为澳门机构投资者开展 CIBM 跨境托管业
务,在监管政策、制度解读、市场分析、业务流程梳理等方面给予澳门机
构投资者专业性、针对性指导和服务,成功与澳门发展银行、澳门农行等
澳门银行机构开展 CIBM 业务合作。业务开展前,农行为澳门银行机构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申请备案,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
进行外汇登记,开立债券资金托管账户。业务开展过程中,横琴农行为澳
门银行机构提供实时盯市服务,研判投资策略,协助高效完成资金结算和
债券投资,并及时准确地向监管部门报送各类数据。
截至 2024 年 7 月,横琴农行为澳门银行机构办理 CIBM 业务托管规模
超 100 亿元,带来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 115 亿元,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量
超 12 亿美元。横琴农行与澳门银行机构在 CIBM 业务的协同合作,为琴澳
两地金融机构在合作方向、合作流程方面提供了参考,助推了琴澳金融互
联互通高质量发展。
案例:
“粤信融”合作对接“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打通粤澳资信数据共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大湾区跨境投融资需求越来
越活跃。大湾区居民在跨境办理贷款、信用卡、开立银行账户等业务时,
需要向境内金融机构提供境内外银行资产证明等材料,但金融机构在以往
对此类征信材料缺少有第三方认证等完善双方信赖链条的可靠措施。
为解决跨境信息真实性验证的问题,2022 年,华发金融科技研究院
会同南光通、联合金融、万高科技、微众银行等共同研究打造了粤澳跨境
数据验证平台。该平台定位于服务粤澳两地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平台使用与粤澳“健康码”互认一脉相承的国产开源区块链 FISCO BCOS,
应用区块链可信验证和数据指纹等技术特点,有效解决了跨境业务的痛点。
2024 年,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推动“粤信融”征信平台与“粤
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合作对接,正式上线“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让
金融机构获取客户在境内外资信的真实性验证。
在“粤信融”跨境验证业务推动工作中,中国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区分行(以下简称“横琴中行”)与人民银行珠海分行进行沟通,并对澳
44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资目标群体进行梳理摸查,锁定横琴某企业为意向目标后,主动开展营销
工作和操作流程培训辅导,并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详细的分析。后续
发挥中银集团专业服务优势,联动澳门分行查询其在澳门分行的资产情况,
利用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平台区块链验证技术进行校验真实性,从而为企
业“增信”赋能,为客户提供授信支持。
这一案例标志着“粤信融”首笔跨境验证业务在横琴成功落地。跨境
数据验证平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共享信用信息,解决跨境资信验证
难题,为内地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和路径。
案例:
首单“深合债”
助推澳门国际债券市场建设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明确鼓励合作区内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华发投控集团结合华
发集团过往赴澳门发行首笔莲花债相关经验,依托旗下境外公司作为发行
人,在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和卢森堡证券交
易所上市发行 5 亿元人民币高级无抵押担保债券,成为合作区首单落地的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债券”。首单“深合债”发行获得了澳门中央
证券托管结算一人有限公司、MOX、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厦门国际银行、
澳门国际银行等数十家境内外机构的大力支持。
首单“深合债”有效提升澳门债券市场活跃度,并为合作区联动澳门
加快发展国际债券市场夯实基础,历史性地创下了三个“全国首单”:首
单落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债券”,首单以人民币计价的澳门、
卢森堡两地上市非金融类企业债券,首单利用中、英、葡三语向市场宣布
交易、簿记和定价的澳门债券。此外,首单“深合债”还荣获“第九届介
甫奖—优秀离岸人民币债券产品奖”“2023 年度自贸区创新产品优秀案例”
等奖项与荣誉。
45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
46 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47
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