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发展动态
庆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25年第7期
本期头条
3月22日,第三届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相城举行,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联盟等揭牌成立,超210亿人工智能项目签约。同时,各方合力推动金融支持、数据空间建设、法治探索及人才培育,助力产业发展。
未来动态
国内首座“碳中和”加氢站获评成功。我国首座“碳中和”母子联合加氢站位于山东青岛黄山区,可给用氢、运氢车辆供氢。团队开发节能技术,借5.5兆瓦光伏绿电零碳排,站用电量占光伏发电量约 30% 6
▲国内首次将AI技术成功应用于发电厂设备控制。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珠海电厂原控制设备受多因素影响,需人工操作。科研团队经3个月完善AI模型,实现供热量高效精准调节,未来还将深化AI应用迈向智能化。
“西电东送”新通道开工建设。国家电网大同一怀来一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计划2027年6月投运。此“西电东送”新通道将完善华北主网架,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出超低温高比能锂电池。研究人员通过创新电解液配方与负极材料改性技术、自适应热管理技术、低温阻抗优化设计,攻克了锂电池在超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难题,未来可应用于极地科考、边境巡检、灾害救援等领域。
全国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完工。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完工,采用 390°C 高温与
190°C 低温双罐储热,储热容量1000兆瓦时,能有效解耦热电解耦,增强火电调峰能力,提升供热稳定性。
明阳“木星一号”纯氢燃气轮机全速空载测试成功。由无锡明阳氢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木星一号”顺利完成整机全速空载测试,“木星一号”纯氢燃气轮机可通过“电-氢-电”模式,将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新能源转化为稳定可控的电力,年用氢量超1万吨。
国家部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多方面提出十七条措施推进绿证市场建设,明确到2027年完善交易制度等,2030年健全制度体系,提升自主消费需求,实现绿证国际应用,促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27个试点,要求有关地区重视推进试点建设,试点城市和园区履行主体责任、科学编制方案。
江苏省
江都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举行。扬州市江都区举办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江都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联盟启动,扬州云谷揭牌,20个数字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现场还展示超百项“数字产品”,数字经济将成江都发展新增长极,助力迈向新台阶。
无锡打造“AI治之城”。无锡打造全球首个“AI治之城”,DeepSeek驱动政务全场景升级。政务服务大厅数字导办人“小运”接入后能力飞跃,“无难事、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接入AI大模型,城市治理中还开发了欠薪监测预警双模型。
北京市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5年北京市未来产业发展专场举行。北京亮出未来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计划,包括在6G、脑机接口等15个领域推出38项精准政策措施,创建31个创新平台等,未来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脑血管病药械研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和跨学科合作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采用数据驱动范式促进药物研发,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字病人模拟等创新研究。
■北京首家AI+新材料全流程智能实验室落地沙河高教园。依托DeepChem 智能合成平台实现实验流程高度自动化,提升研发效率,还将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市
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开幕。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启动,涵盖先进材料、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重点产业布局图包括10条前瞻部署的重点产业链、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14个主导产业特色赛道聚集区,37个场景面向全球揭榜挂帅等。上海智造空间云链平台首批上线59个优质项目。
2025浦江创新论坛之生物混合机器人专场在华东师大举行。论坛以多学科交叉促技术产业化为主题,聚焦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产品视角与产学研贯通。
浙江省
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工作推进会暨“人工智能 ^+ 制造”现场会在宁波召开。会议部署了2025年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 ^+ 制造”行动等重点工作。
■浙江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要点》提出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光伏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累计不少于988万千瓦。
沪嘉苏首条低空交通环线投运。连接“上海浦东一嘉兴南湖一苏州金鸡湖”的首条低空交通环线正式投运。该环线全长275公里,最高时速达230公里,最大航程超560公里,通行效率是地面交通3倍以上,大大缩短三地通勤时间。

广东省
深圳光明数字智造产业园交付。作为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首批入驻8家人工智能及精密仪器企业,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打造低空交通运输示范城市,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大湾区跨境低空飞行服务,并争取资金、金融支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天津市
天津公布首批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天津确定滨海高新区、经开区、武清区、天津港保税区为首批4家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各先导区分别在核心芯片、核酸药物、生物制造等领
域,集聚创新资源、人才等。
天津经开区获批无人机试飞空域。天津经开区京津冀无人智能产教融合基地等园区获批无人机试飞空域,高度120米,涵盖多园。空域将配套设施保障飞行,区内已集聚近30家相关企业,未来将打造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区,探索管理新模式。
重庆市
■重庆开通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急救药配通道。此为军地民协同的医疗物资低空运输示范项目,将重构新桥医院急救时效体系,有望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专家观点
低空经济——三维空间的基建革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蔡银寅认为,低空经济是当下中国构建核心引擎的最佳载体之一,进行的是三维空间的基础设施革命,能改写经济地理的底层代码,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产业乘数效应远超传统基建。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生力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田杰棠指出,未来产业堪称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当前,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刻不容缓,通过强化前沿技术、早期资金、顶尖人才供给,实施分阶段市场培育政策与适应性治理机制,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数字经济成国家战略,传统工业转型是主战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指出,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下互联网革命步入下半场,制造、能源、交通等传统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可降能耗、提效率、升质量,大幅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中航工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将带动低空经济腾飞。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指出,我国已步入低空经济黄金机遇期与产业腾飞期。中航工业联合航天科技、中国航发等7家央企集团组建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有望带动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低空装备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当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多元,涵盖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领域,未来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助力“空中之城”从构想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