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上市公司一季报全面分化彩电、集成灶行业持续承压
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句话或许是对家电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的真实写照,其实从进入2024年之后各个家电品类的市场走势,就可以窥见相应领域内上市公司的收入与利润状况。但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产品格局还是品牌分布,在今年1至3月份的表现会出现巨大的分化。
由于各个家电上市公司在业务范畴、主营产品、区域分布、产销模式等等存在着明显差异,绩效籍此出现分野也是在所难免。综合而言,整个家电行业尽管已经步入了存量化博弈阶段,不过在多个细分领域仍然存在着些许红利,而以产品更新换代为主导的结构化升级正在驱动市场出现新一轮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规律都体现在了各个上市公司已经公布的数据上。
大白电平稳向上
2024年前面几个月空调市场的出货量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冰箱、冷柜和洗衣机产品的产销规模也处于一个稳定向上的态势,以这些品类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一季度的业绩表现都较为出色。
都呈同比增长态势,365.96亿元的营业 总收入同比增长了 2.53% ,而同期内实现 归净46.7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13.77% 8
美的集团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65亿元,同比增幅为10.19% ,史上首次在第一季度将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这在整个行业也是第一次出现;同期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以下简称:归净)90亿元,同比增长了 11.91% 。
这一点在长虹美菱身上也得到了体现,该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59.4亿元,同比增长 18.20% ;同期归净为1.56亿元,同比增幅为 26.93% 。还有海信家电,据其已经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4.8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 20.87% ,归净增长幅度更大,9.8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9.84% 。
海尔智家的业绩同样靓丽,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了689.8亿元,同比增长了 6% ,实现归净47.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20.2% 。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电器在今年一季度无论是营收还是归净也
还有澳柯玛,尽管营收规模和净利润都不,然而25.58亿元的营收和3196万元的归净分别同比增长了 2.95% 和5.38% 。奥马电器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现也很突出,41.98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24.60% ,而2.25亿元的归净增幅为27.83% 。

上述这些企业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海外市场的拓展及相应的绩效增长非常明显,家用空调行业从去年7月份开始至今出口端每个月的规模都出现了增长,除了在国内市场不遗余力地进行以旧换新激活存量需求之外,更是在全球化布局和业务拓展上实现了大跨度的突破。
厨电及生活小家电境况不一
作为烟机灶具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老板电器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现较为稳定,据其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元,同比增长了2.75% ,归净为3.98亿元,同比增幅也仅有 2.49% 。华帝股份交出了一份火红的一季报,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 15.6% ,归净为1.24亿元,同比增幅度为 34.61% 8
与此类似的还有万和电气,一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个月的营收为 19.8\{Z 元,同比增长了 23.53% ;同期实现归净
1.66亿元,同比增幅较为可观,达到了 34.69% 。九阳股份和苏泊尔同样保持着增长态势,前者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20.65亿元,同比增长了9.15% ,实现归净1.3亿元,同比增幅是 7.06% ;后者在今年前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高达53.78亿元,同比增幅达 8.38% ,同期内的4.7亿元归净增长了 7.23% 8
莱克电气在2024年一季度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入23.13亿元,同比增长 11.68% ,同期实现归净2.72亿元,同比增幅为36.06% 。石头科技的一季报也颇为靓丽,今年前三个月的营收和归净增长都非常大,18.4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58.69% ,而3.99亿元的归净增幅高达 95.23% 。与此类似的还有新宝股份,据其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营收规模34.74亿元,同比增长了 22.79% ,归净为1.73亿元,同比增长了 24.74% 。
但并不是所有的厨电、小电和生活电器类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都保持着集体上升的势头,小熊电器2024年一季度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该上市公司2024年前面三个月的营业收入为11.94亿元,同比下降了 4.58% ,同期实现归净为1.51亿元,同比降幅为 8.53% 。还有日出东方,一季度7.3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 16.25% ,而报
告期内还出现了亏损,亏损额度为5238.36
万元,归净同比降幅高达 386.66% 8
集成灶版块这几年一直是在负重前行,2024年第一季度的行业环境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该行业的四大上市公司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净在一季度都出现了全面下滑。
其中火星人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5.44% ,0.37亿元的归净同比下降了24.52% ;浙江美大同样是如此,2.73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 19.39% ,0.77亿元的归净同比下滑 23.34% 8
帅丰电器一季度营收为1.17亿元,归净为2223万元,同比降幅分别是 32.96% 和 44.50% ;亿田智能一季度的营业收入是1.27亿元,归净仅为452.71万元,同比下滑的幅度分别是 44.49% 和 88.88% 。尽管所有的集成灶上市公司都实现了盈利,但是无论是营收还是归净的下滑幅度都很明显,这也反映出该细分领域后期仍将承受着较重的压力。
彩电行业持续承压
不仅仅是集成灶领域,过去这么多年来,彩电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境况,移动终端对电视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强大的替代效应,国内市场无论是出货和零售的数据均不甚理想。
海信视像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尽管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27.02亿元,同比上升了 10.61% ,然而同期内的归净为
4.67亿元,同比出现了 24.81% 的降幅。创维数字的一季报折射出了彩电行业的窘境,报告期内22.84亿元的营业收入下滑了 2.50% ,1.06亿元的归净同比下降了9.51% 8
深康佳A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是24.63亿元,同比降幅为 46.47% ,而同期亏损5.1亿元,归净的降幅达到了 434.49% 之巨。四川长虹的营收和归净在今年前三个月倒是都出现了增长,237.71亿元的营收增长了 3.61% ,1.76亿元的归净增长了 111.77% 。
TCL科技在2024年一季度的营收是399.08亿元,同比增幅不大,仅为
1.18% ,而报告期实现的归净为2.4亿元,同比出现了 143.7% 的增幅。但是,,今年一季度的TCL科技的半导体业务营收增幅达到了 54.58% ,对其整体业绩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上述提到的所有上市公司及其相应财务数据只是家电行业各个品类在今年一季度整体走势的代表,考虑到具体的竞争格局及市场博弈,有些企业在市场环境并不十分恶劣的态势下营收和净利其实也未必会出现增长。以雪祺电气为例,该家新晋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降幅仅为 0.88% ,同期实现归净1758万元,同比降幅是 4.68% 。

整体而言,国内家电市场曾经持续高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产品更新换代、以旧换新、消费升级和分层是主趋势,细分赛道还具备一定的红利,德尔玛在今年一季报营收和净利的双增便是案例。还有在商用空调、冷冻冷藏、环境设备同样拥有丰富的机会,英维克在2024年一季度优越的业绩表现就是例证。
在这些偏向于B端业务的上市公司较多,也就不一一例举。事实上,包括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TCL科技等在内的大型上市公司,都在纷纷以科技化、全球化作为战略指向,也都在B端业务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出了国内家电市场的存量化特质。
美的2024一季度营收破千亿,再创单季新高
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4月29日,美的集团正式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美的集团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1065亿元,同比增长10% ,继去年二季度以1012亿首破千亿记录之后,又首次在一季度实现突破千亿,并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扣非归母净利润92亿,同比增长 20% 。经营性活动现金流139亿元,同比增长 50% 。ToC智能家居业务、ToB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分别实现11% 和 19% 的增长。
一季度内,美的还亮相多个国际知名展会,如美国厨房与卫浴展(KBIS)和2024美国制冷展(AHR),对外展示了其绿色低碳的理念,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绿色、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显示,美的一季度的ToC与ToB业务均实现稳步增长。
“科技领先”为立身之本,ToB业务稳健升级
“全球突破”步伐坚定,推进海外业务本土化
美的坚定“全球突破”战略,大力拓展海外新渠道与新市场,进一步推进本土化服务。2024年一季度,海外电商零售额实现大幅增长,同比提升约 60% 。并在巴西、埃及、马来西亚和中东市场,实现自有品牌销售同比增长超 50% 。此外,美的空调北美首家HVAC(暖通)展厅在纽约正式开业,并获得Intertek首张R454B分体空调认证和热泵热水器需求响应认证,进一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为全球绿色低碳贡献企业力量。
美的在海外市场持续坚定OBM优先战略,规划增加投入30亿元,以加速海外自有品牌业务发展。加强研发、制造、市场、服务等全价值链本土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全球
ToB端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整体实现同比增长 9% 。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77亿元,智能建筑科技收入82亿元,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为67亿元。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聚合“绿色能源”与“工业核心部件”领域的核心科技力量,提供绿色、高效、智慧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绿色能源方面,科陆电子AquaC系列储能产品荣获DEKRA德凯签发的全球首张储能系统级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认证证书,这是对科陆储能产品卓越性能和稳定性的有力证明。工业核心部件方面,威灵电机凭借“空调风机电机”荣登全国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威灵汽车部件“电动乘用车热管理用 CO_{2} 转子式压缩机”通过“国际领先”水平鉴定,实现乘用车历史上首个转子式压缩机。

智慧建筑科技以楼宇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核心,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包括暖通系统、楼宇智能化、电梯业务、能源管理等数智建筑全栈解决方案。在1月的第三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美控发布新一代自控节能技术新品“KONGSmartControl"与“KONGDDS”,通过数据AI驱动和物理约束,建立高精度的暖通空调系统模型,实现分钟级的实时优化调节,提供包含冷热源机房、空调末端在内的系统级运行优化节能服务,可在现有暖通空调自控系统基础上实现节能 10-30% 0
机器人与自动化涵盖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及传输系统解决方案。旗下瑞仕格物流在3月正式发布新款高密度存储解决方案—MegaStore托盘子母穿梭车系统。该系统具备高存储密度与高吞吐量,系统可高效处理订单库存能力比传统平库提高 40-60% 8
“绿色战略”可持续发展, ESG四大维度全新出发
在近期发布的《2023美的集团ESG报告》中,美的从“守护蓝色星球、构建和谐社区、践行科技尽善、共创繁荣生态”四个维度出发,与全球用户共同建设更绿色的未来。
美的已有28家工厂获得国家绿色工厂认定、35家工厂获得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37家工厂获得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美的旗下家用空调顺德工厂、威灵电机顺德工厂分别荣获瑞士SGS“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钻石级”认证、德国莱茵TUV的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各自行业在全球范围的首家“零废工厂”。
美的积极响应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号召,已连续四年开展“绿电行动”,今年一季度内,美的旗下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实体门店超过2.5万家,覆盖用户71万人,累计成交超过128万台。通过覆盖中国区县及重点乡镇级市场的绿色回收网络,实现绿色回收量93万台/套。有效推广绿色低碳消费,引领国内绿色生活方式转型。
美的秉承“科技尽善,生活尽美”的发展愿景,拥抱更绿色、更美好的未来。
格力电器公布2024年一季报和2023年报业绩均创历史新高
4月29日晚间,格力电器(000651)公布了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上述两份报告显示,无论是2023年度的营业总收入还是2024一季度的业绩,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格力电器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050.18亿元,同比增长了 7.82% ;实现归母净利润达到了290.1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8.41% 。2019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总收入曾经突破2000亿大关,为2005.08亿元。随着当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整个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身处其中的格力电器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但从2021年开始,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就没有停止过增长的步伐,而且过去五年以来每个年度的归母净利润都在220亿元以上,这也可以看出格力电器经营质量之高。2023年无论是营业总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都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格力电器的分红一贯是慷慨,2023年现金分红达到了131.42亿元(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自上市以来格力电器已经累计分红达1552.98亿元(含回购公司股份金额300亿元及2023年度
分红)。
2023年报还显示,格力电器过去一年在TOC和TOB端的业绩是全面飘红,除了以空调为代表的主营业务稳定增长之外,其多元化发展布局也正在给其营业总收入的增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报告期内,格力电器空调版块的营业总收入为1512.1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 12.13% ;同期内工业制品版块实现营业总收入100.0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 31.63% ;智能装备在2023年营收同比增幅更大,高达 55.03% 。绿色能源版块的业绩同样是十分靓丽,2023年以71.06亿元的营收规模实现了51.16% 的同比增幅。
与营收、净利及多元化发展均创佳绩交相辉映的是,2023年格力电器经营质量还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年报显示,空调版块的毛利率同比又提升了4.6个百分点。海外市场的营收同样在增长,2023年格力电器外销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为 7.02% 。值得一提的是,其海外业务的自主品牌占比近 70% 0
一直以来奉行自主创新的格力电器对研发的投入也很大,2023年研发队伍得到了再次扩大,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65.96亿元,同比增长了 2.53% ;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46.7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 13.77% 。一如2023年营业总收入创下历史新高,格力电器在今年一季度也创下了同期内的历史最佳成绩。

就在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的前一天,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将“投入30亿元回馈格力用户,启动大型以旧换新活动”。在存量化博弈已经成为国内家电市场大趋势的今天,格力电器还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企业资源投入驱动消费升级,以高质量、高品质产品和解决方案,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业绩持续狂飙,长虹美菱做对了什么?
随着家电行业步入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新时代,企业如何凭借科技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并驱动规模增长,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长虹美菱在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中,以显著的业绩表现和市场策略,生动诠释了这一发展路径。
4月19日下午,长虹美菱2024年一季报出炉,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长虹美菱2024年一季度营收59.4亿元,同比增长 1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 26.93% 。
而此前发布的2023年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242.48亿元,同比增长19.95% ,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增长 203.04% ,利润实现大幅猛增,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再往前推移,2022年长虹美菱同样营收和利润双维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202.15亿元,同比增长 12.1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371.19% 。


柜、空调、洗衣机等在内的家电核心产业,并拓展其他产业,在家电存量时代、大健康时代、物联智能时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新质生产力的构建与释放
当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购买力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家电市场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稳定增长的转变,逐渐步入“存量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家电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等多重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经营业绩连续一路“狂飙”的背后,是长虹美菱在强化家电业务板块的同时拓展多元化产业,构建了丰富的产业形态。目前长虹美菱拥有包含冰箱
长虹美菱年报显示,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相比2022年增长 7.08% ,优化研发体系,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长虹美菱构建多层次核心技术优势、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产品差异化竞争,不断创新求变,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双重驱动
面对家电市场向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深度转型,长虹美菱的新质生产力构建与科技创新战略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为产品升级与市场规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长虹美菱坚持打造让食物更保鲜的冰箱、让衣服更洁净的洗衣机、让空气更清新的空调、让水更干净的生活电器、让样本更安全的生物医疗,用更新鲜的产品给亿万消费者带来更新鲜的生活方式。
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陆续推出了行业保鲜最好的M鲜生冰箱、行业首创全无尘新风空调、超一级能效巨能省柜机、行业引领洁净如手洗的滚筒洗衣机、行业首款智能茶吧机以及制冷达零下 180°C 的超低温医用冰箱等系列行业领先产品,不断用更新鲜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的生活方式。
2023年长虹美菱冰箱(柜)业务实现收入约88.09亿元,同比增长20.47% ;空调业务实现收入约115.66亿元,同比增长 18.24% ;洗衣机业务实现收入约13.29亿元,同比增长76.37% ;厨卫、小家电业务实现收入约18.49亿元,同比增长 15.16% 。
从年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需求不振、市场低迷的行业环境中,长虹美菱找到存量市场里的增量元素。长虹美菱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性的战略视野,成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的双重驱动,有力回应了存量时代家电用户需求的新变化。
受到政策助力、消费需求增长等多重利好影响,2024年家电市场迎来“以旧换新”浪潮。长虹空调在今年第14届空袭活动中,加码“以旧换新”;美菱也在全国开展“以旧换新,美菱鲜行”大型公益推广活动。长虹美菱长期坚持以技术创新、产品选代、服务升级给予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率先发力、在存量中挖掘增长的有利支持。
新质生产力并不仅仅是一个时下热捧的名词,之于长虹美菱已经是持续创新、升级、变革的内在动能,加速其全面构建智造体系能力,专注做产品,用心做服务,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季报集成灶集体惨淡是机遇的拐点还是沉沦的开始?
四月下旬以来,集成灶行业四家上市公司分别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本以为作为行业优秀代表的四大品牌能有所挣扎,但没想到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重。数据披露:帅丰电器当期营收约1.17亿元,同比下降 32.96% ;扣非净利润约1792万元,同比下降 47.25% 。亿田智能当期营收约1.27亿元,同比下降 44.49% ;扣非净利润约-98.75万元,同比下降 102.58% 。火星人当期营收约3.48亿元,同比下降 15.44% ;扣非净利润约3380.44万元,同比下降18.07% 。
而同一时期,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集成灶市场大盘,2024年一季度国内集成灶市场累计零售额、量分别为42亿元、45万台,同比分别下滑 11.9% 、 10.5% 8
一句话,一季度集成灶行业四大上市企业的业绩降幅远高于大盘。即便如坊间人士猜测的“可能会照顾到2023年年报统计的需要而适当调整”,但真如这种猜测,“被照顾”的2023年年报也一片惨淡,四家上市公司除了美大一家的净利表现尚算亮眼之外,其余无一例外均遭遇营收和净利双下滑。客观地说,集成灶行业上市公司的集体业绩表现及与行业大盘的对比,放在整个家电行业,确属罕见。
宏观的原因不再赘述,整个厨电行业乃至家电行业近年来的不景气已被认同。存量市场作为销售主航道的今天,集成灶特殊的产品设计确实“吃了不少亏”(集成灶业内人语)。但同时,值得行业反思的是,作为行业新进入者的老板电器,为何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营收大增20.58% (2023年老板电器年报,集成灶营收4.64亿元,同比2022年增 20.58% ),“这或许意味着集成灶行业多年发展以来,并未形成有效的专业壁垒”,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也给眼下的集成灶企业提了一个醒,集成灶行业的品类红利和高增长时代已经远去,接下来的竟争将更加酷烈”。


始。跳出集成灶而站到“集成”的思路上开辟新增长曲线,或者围绕厨房场景扩充新的品类,成为过去的两三年大部分企业都在做的事情。
同时,围绕着集成灶本身的升级、包括智能功能的叠加,蒸烤消储的花样组合,围绕着品牌向上走、渠道向一二级市场推进等等工作,也被各个企业进行不懈的尝试。
事实上,寒意早在2022年就已袭来。数据统计显示,2017-2021年集成灶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30% 。到2022年开始徘徊,2023年行业首次遭遇量额双下滑。但近年来由于投资惯性,仍有大量品牌增资扩产以及外来新进入者。根据艾肯家电网2023年年终的一则资料梳理显示,帅丰在2022年新增的40万套集成灶产能,火星人2022年开建预计在2025年释放的12万台产能;美大2022年已经投产且在未来要形成110万台的产能、美的在2022年形成的97万台产能,这里还不包括亿田、佳歌、森歌等因产线升级而带来的产能扩增。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如果上述产能全部释放,整个集成灶行业至少新增300万台产能。
但如果抛开这些众所周知、且家家在做的工作之外,以笔者个人的看法,在如今消费分级更加明显的当下,集成灶最需要解决的是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集成灶到底是定位品质需求型产品还是刚需产品。第二,集成灶的建材属性和家电属性既然交织在一起,那么至少在渠道建设上能否更旗帜鲜明一些(毕竟有时候的都要,等于都难做好)。第三,能否切实、主动地打破地域观念、家族企业思维,以更积极的行动推动企业去拥抱变化,这才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蛋糕肉眼可见地缩小,但分食的刀叉越来越多,可想而知接下来有多难”,前述业内人士说道,“接连遇挫,这说明行业的红利期早已远去,接下来的竞争逻辑和以往会截然不同”。“这对集成灶行业来说,是个拐点,但如果不理性对待,再延续以往的方法盲目投入,很有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一款吸净率“打底”都达到 99% 的厨房油烟神器、曾创造过三年时间由百亿元破二百亿元尔后再向300亿元逼近的行业,不应该在存量市场里一退再退,毕竟这样的市场环境大概率会延续,现实早已退无可退。
实际上,集成灶行业的警醒早已开
又创历史新高家电零部件企业靠什么?
在家电横盘,整机企业强化零部件自制能力的当下,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家电零部件企业依然收获了火红的业绩。
2023年大洋电机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均创下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12.88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3.28% 、 47.57% 。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81% 22.58% 。
三花智控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5.58亿元,同比上升 \underline{{15.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1亿元,同比上升 13.51% 。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13.40% 7.73%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同比 | |
大洋电机 | 112.88 | 3.28% | 6.30 | 47.57% |
三花智控 | 245.58 | 15.04% | 29.21 | 13.51% |
海立股份 | 170.31 | 3.20% | 0.31 | -13.94% |
东贝集团 | 59.04 | 10.45% | 1.88 | 32.67% |
长虹华意 | 128.89 | -1.58% | 3.62 | 37.83%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同比 | |
大洋电机 | 27.22 | 0.81% | 2.08 | 22.58% |
三花智控 | 64.40 | 13.40% | 6.48 | 7.73% |
海立股份 | 55.80 | 29.72% | -0.07 | 不可比 |
东贝集团 | 14.58 | 12.83% | 0.48 | 25.16% |
长虹华意 | 33.4 | -21.16% | 0.8 | 26.96% |

2023年度海立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0.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20% ;2023年度营业毛利率 12.38% ,较上年同期增长2.7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9.72% 0
2023年东贝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59.04亿元,同比增长 10.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 32.67% ;生产压缩机3,950.68万台,同比上升 25.33% ;销售压缩机3,870.12万台,同比上升 20.84% 。此外,电机业务全年产销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12.83% 、 25.16% 8
2023年长虹华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37.83%_{md{0}_{ Q}} _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6.96% 。
多元化是集体选择
业绩之所以飘红,得益于家电零部件企业战略都在往多元化方向走。
大洋电机已形成了“今天”,“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明天”-“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未来”-“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完善的产业阶梯式发展格局。
财报显示,2023年大洋电机建筑及家居行业营收占比达到 54.54% ,同比下滑 1.11% 。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营收占比为41 98% ,同比提升11 65%_{md{o}}
三花智控也持续更新拓展业务布局,除了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汽车零部件业务,还入局仿生机器人领域,还同步推进储能领域应用零部件的市场机会拓展,以及储能热管理机组开发。
按照产品划分,三花智控2023 年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 为146.4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59.63% ,同比上升 5.86% ;汽车零部件 业务营业收入为99.14亿元,占营业收入 比重达 40.37% ,同比上升 31.94% 0
冰压龙头一长虹华意2023年冰箱压缩机销量达到7273万台,连续十一年稳居全球第一。同时其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规模进一步大幅增长,2023年长虹华意旗下的浙江威乐完成压缩机销量38万台,同比增长 62%_{\odot} _此外,浙江威乐顺利搬迁新园区,新增年产能60万台,形成单班80万台/年的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随着与马瑞利汽车空调和压缩机领域业务的成功合作,海立股份发展形成“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其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两大主业双驱动的格局。2023年海立股份传统业务转子式空调压缩机销量创历史新高,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并获得多个项目新定点或量产。其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销量同比增长 43% ,实现高于行业增速的发展;海立马瑞利也加快向新能源业务转型,2023年新能源业务自身占比较上年提升近1倍。
东贝集团积极推进相关多元化发展,以研发、生产冰箱压缩机、冷柜压缩机为主要业务,同时发展与压缩机相关的产业,包括电机、铸件、商用制冷器具等。
海外布局显成效
落实全球化供应版图,加快国际化业务布局,也是家电零部件企业业绩飘红的背后原因。
财报显示,2023年三花智控国内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7.41% ,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54.58% ;而国外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31% ,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5.42% 。由此可见掘金海外已经成为三花智控的增长引擎。


2024年,在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上,三花智控将完成越南工厂二期的建厂并实现产线落地,扩大墨西哥、泰国产线,扩展优化全球化生产布局。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三花智控将积极推进墨西哥、波兰及国内绍兴滨海、中山、沈阳等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产能布局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去年长虹华意旗下的加西贝拉墨西哥工厂正式投产,成为中国冰压行业首个在海外自主建立的制造基地,无缝对接北美高端市场。网络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计划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三条冰箱压缩机生产线,年产冰箱压缩机600万台。
海立股份也通过海外布局,挖掘未来增长潜力。2023年其国内营业收入100.77亿元,同比下滑 2.89% 。与此同时,国外营业收入63.33亿元,同比增长
12.39% 。
海立股份2023年年报提到,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坚定走国际化道路,加快国际化业务布局。借助海立马瑞利遍布全球11个国家的业务体系和组织,加快推进海立集团全球化业务布局。
东贝集团2023年压缩机业务在美洲、非洲、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的变频产品拓展已初见成效,全年变频销量、商用R290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近 40% ,部分地区订单增长近3倍,部分商用产品首次实现外销批量。电机业务方面,持续加大外部市场攻坚力度,业务重心瞄准优质客户资源,外销冰压和生活电器类电机份额占比持续攀升。全年产销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其中,外销电机546万台,同比增长 47% 。
“混乱不是深坑,而是一把梯子”,凭借多元化战略,全球化布局等,家电零部件企业在传统主业之外,开拓了另一番光景,从而走出了一条条增长曲线。这一点与家电整机企业的业绩增长,可谓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