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12 月--地豆镇与广州商人杜永雄夫妇投资 175万元兴建的幼儿园举行奠基仪式。
2000 年 07 月--四会市地税局按照税收征管改革要求,撤销原城区税务分局和 17 个镇(街道)的税务所。 地豆中心分局举行挂牌仪式。
2000 年 08 月--四会市肉联厂和地豆三乐肉联厂等 2 家机械化屠宰厂正式投产。
2006 年 09 月--地豆镇未莨岗小学 2006 年 9 月 1 日合并至地豆镇中心小学。
2007 年 09 月--地豆镇大布洞小学、连平小学 2007 年 9月 1 日合并至地豆镇中心小学。
2008 年 09 月 --地豆镇赤草崀小学 2008 年 9 月 1 日合并至地豆镇中心小学。
2010 年 05 月--地豆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建设有手术室、供应室、会议室等。
2011 年 12 月--地豆镇东平小学、龙福小学、塔莨小学、大东小学 2011 年9 月 1 日合并至地豆中心小学。
2011 年 12 月--地豆镇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
2012 年 03 月--地豆镇完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2012 年 12 月--地豆镇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
2016年12月--地豆镇文化服务中心被评为一级文化站。
2018 年 03 月--经四会市人民政府同意。我镇将地豆交通管理站闲置办公大楼按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改建为地豆镇综治中心。
2018 年 05 月--地豆镇获“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东省示范区”称号。
2018 年 8 月,地豆镇综治中心正式进驻办公。
2018 年 12 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带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一行在肇庆市委副书记张广宁,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伟忠,副市长胡礼宾等相关负责人陪同下,深入地豆镇,实地调研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工作情况。
2019 年 08 月--地豆镇通过乡贤捐资 200 多万元成立地豆镇奖教奖学助学慈善会。
2019 年 08 月--四会市地豆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室落成投入使用,有镇级人大代表63 人。
2019 年 10 月--地豆镇入选广东省森林小镇认定公示名单,获“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
2019 年 10 月--地豆镇的黄栎婷作为女兵方队一员参加国庆阅兵仪式。
2020 年 01 月--地豆镇汕湛高速路通车-地豆路段 10 公里,途经地豆镇下街村委会、地豆村委会、狮岭村委
会、东平村委会、连平村委会。
2020 年 07 月--地豆镇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国家卫生镇”。
2020 年 11 月--地豆镇组建镇党群服务、建设发展、社会事务、依法治理“四大中心"
2020 年 12 月 --地豆镇被评为 2018-2020 年度广东省文
明村镇。
2021 年 04 月--地豆镇诉讼服务站揭牌。
2021 年 08 月--由镇政府组织,地豆村、东平村、邓寨村、塔村和大东村 5 个村党支部牵头,发动沿线材民、乡贤、种养户等筹资筹劳,在地豆镇辖区内县道816 线和县道416线共 12.2 公里全线安装大阳能路灯 400 多盏,2021 年 8 月底全线亮灯。
2023 年 09 月--地豆籍运动员范俊杰在杭州亚运会赛艇项目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与队友孙满以 6 分 23 秒16 的成绩成功夺冠,为中国赛艇队再夺一金。
二、地豆特色
(一)四会市樱花谷乡村休闲旅游度假项目
1.项目背景
四会市樱花谷乡村休闲旅游度假项目是我镇于 2016 年下半年引进的一个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该项目由四会市樱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被列为四会市重点旅游项目。
项目以“田园风光、水韵生态”为主打品牌,规划充分利用水车村内丘陵、山地以及田园等地貌特点,建设花开·门户集散区等八大功能区,打造成为集乡村休闲、养生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樱花休闲旅游度假区。

2.项目类别
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投入资金8000 多万元。建成水车森林公园,大面积种植树樱花、茶花、桃花等观光树

种或花卉,种植面积约 1400 亩。建设了5公里环山休闲观光绿道,初步
构建花海、菜园、果园、观光台等专区。基本建成入口标识形象、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交通指示牌等标识系统。并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 50 平米,设施配置完善,内外装修美观的高标准旅游厕所。同时在项目区建成占地约4500 平米的停车场,下阶段将结合乡村旅游实际实施扩建,建成总面积约20000 平米的生态停车场。
项目二期建设已启动,计划投资 1 亿元,占地面积 340亩。主要打造两大区域:一是门户区域。具体包括花生主题展示中心、农业亲子互动区、农业科普长廊、花生主题餐厅、儿童游乐乐园、生态停车场、四会特色手工作坊、游船码头、三角梅展示区等。二是房车营地民宿区域。主要建设房车营地、民宿和相关配套建设。计划定期举办乡村旅游节会,以摄影采风、美术展览、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等为主要内容,以本地乡村旅游景观和特色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展创意新颖吸引力大、参与性强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
(二)红色文化馆
神仙村是我市地豆镇狮岭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土地革命时期,四会农民在彭湃、陈伯忠、赖西畴等革命先驱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四会二区各乡村农民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神仙村农民也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宣传和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这里粤桂湘边纵队独立团和绥贺大队及各区的武工队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展开游击战争。1993 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神仙村被列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庄。为广泛宣传四会市、地豆镇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全面挖掘传承地方红色文化,打造基层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阵地,2023 年底,地豆镇党委、政府投资 30 万元,以神仙村黄氏宗祠为基础打造了四会市地豆镇红色文化展馆。展馆展厅面积约 21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安装在墙壁的 21 块实木结构展板,其中大厅左侧墙面展板共 11 块,以介绍四会革命历史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前言,革命老区神仙村简介,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会工农革命运动发展情况(包括四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农会领导减租减息斗争、震动全省的“陈赖惨案”等),抗日战争时期四会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情况(包括四会抗日救亡活动的兴起、清三花四边区工委在地豆的活动轨迹、五指山抗日游击队开展反顽和抗日斗争情况、四会抗日义勇大队主要领导人等)。

大厅右侧墙面展板共 10 块,以介绍地豆区域内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为主,主要
内容包括自1948 年11 月起党的武装斗争推向地豆等地情况,地豆武工队伍积极响应粤桂湘边纵队号召迎接党的武装队伍进驻,党的武装部队和平进驻地豆墟,保卫地豆墟战斗的胜利,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四会全境情况,地豆英烈榜和结语。展厅内各展板对历史事实的记述清晰详实,且附有很多宝贵的原始图片,同时展厅内还陈列有军刀、军号、草鞋、马灯、军服等历史实物,使参观者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四会、地豆的革命历史,对开展爱国主义和本土革命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豆镇神仙村红色文化展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地方党组织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奋斗历程,对开展党员干部党史学习和党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彩明陶器厂
1.历史渊源与创始人背景
四会市地豆镇彩明陶器厂由佛山籍陶瓷工艺工程师、釉料

专 家 、“ 氧 化焰 红 钧釉 ” 和“ 龙 窑柴 烧 无烟技法”发 明 者梁 沛 星
于 2012 年在地豆镇君子甫瓦窑岭古窑原址附近投资创办。据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专家现场考察,认为瓦窑岭古窑营造窑穴的年代至少在明清时期,属龙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明牌工艺美术陶瓷由梁沛星先生于 1993 年开创制作,四会市地豆镇彩明陶器厂现由梁沛星先生之子梁裕章经营,梁沛星先生现已被佛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工厂概况与现状
创办时间:2012 年,选址于瓦窑岭古窑原址附近。占地面积:约 25 亩(生产区 8 亩),龙窑尺寸:长 32 米、高 2.4 米、宽1.9 米,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共12 名。
3.核心产品与工艺特色
(1)主营产品
陶艺摆设、艺术砖、园艺花盆、茶具等工艺美术陶瓷。
(2)技术优势
釉彩工艺:以自主开发的“红钧釉”闻名,成为岭南代表性釉种。
烧制技法:传承石湾陶艺,专精龙窑柴烧无烟技法,釉色独特、品质优越。

4.非遗传承与社会认可
(1)非遗认证
四会市“四会龙窑烧制技艺”非遗保护单位(2025 年 1 月列入肇庆市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
26 | 传统技艺 | 地豆彩明窑烧制技艺 | 四会市 |
(2)行业贡献
推动石湾陶艺技术在地域间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岭南陶艺文化影响力。

5.未来发展规划
(1)非遗传承基地建设
投资者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充分挖掘瓦窑岭古窑文化,计划以彩明陶器厂为基础,打造“瓦窑岭龙窑文化非遗传承基地”,整合古窑遗址文化资源。以现
有的四会市地豆镇彩明陶器厂为基础建设地豆镇瓦窑岭龙窑文化非遗传承基地。
(2)政府配套支持
四会市、地豆镇两级也将在近年内筹资在地豆镇彩明窑龙窑技艺非遗传承基地项目的周边区域开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项目包括龙窑非遗文化走廊、停车场、特色旅游标识、旅游厕所、路面硬底化、自来水管网改造、网络设施建设、路灯设施、美化绿化等工程。

三、地豆乡贤
(一)四会市樱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观南
吴观南是四会市地豆镇水车村委会水车村人。他生财有道,积累了雄厚的个人资产。他关心家乡建设,热心公益事业发展。1995 年,吴观南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捐资 60 万元兴建了东和小学办公楼、教学楼以及教师宿舍等,改善了该学校的基础设施。1997-1998 年期间,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吴观南再次捐出巨资修筑了一条6 米多宽的水泥路,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2016 年,吴观南又不遗余力地着手规划家乡建设美丽乡村的筹建工作。他投资了 520 万元在家乡水车村建设了占地面积约 500 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了占地面积约 200 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建设了占地面积约 300 平方米的健身室以及一个高标准的篮球场。2016 年下半年,吴观南再次投下巨资在家乡水车村临近的一块山头建设镇级森林公园。

(二)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淦钧

江淦钧先生,1964 年1 月生,中国国籍,大专学历,2003 年 7 月至今先后担任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现任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董事。1984 年至 1998 年曾在广东省华侨友谊公司、广东省天贸集团及广东怡得公司工作,1998 年至 2003 年在广东汇高公司工作,2010 年至
2016 年 9 月兼任广州易福诺木业有限公司董事,2014 年至2022 年 12 月兼任司米厨柜有限公司董事,2017 年 6 月起兼任索菲亚华鹤门业有限公司董事。
(三)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赛艇双人双桨项目冠军范俊杰

范俊杰,男,肇庆四会人,中国赛艇运动员。2006 年,就读肇庆四会市地豆镇地豆中学的范俊杰,被选入四会市业余体育学校篮球队参加训练,不久后就被选入肇庆市业余体育学校皮划艇队。他刻苦扎实、成绩突出,2010 年经过选拔,又被输送进广东省赛艇队。
进入省队后,范俊杰开始在赛艇领域崭露头角。当年,他参加省运会,就获得了皮划艇单人、8 公里团体赛、双人
1000 米三枚金牌。2012 年,他获得了全国赛艇锦标赛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金牌。
优异的成绩,让他获得国家队的“入场券”。2013 年,范俊杰进入国家赛艇队成为专业运动员。2018 年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2021 年,获得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银牌。2023 年 9 月24 日,获得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2024 年 1 月,获得 2024 年全国陆上赛艇锦标赛男子轻量级 2000 米陆上赛艇季军。
四、地豆成就
(一)基层党建
镇党委召开理论中心小组学习 12 次,各班子成员到所驻村(社区)讲党课和领学 30 余次,开展理论学习集中研讨 7 次,专题研讨 8 次;镇党委书记先后带队到佛山三水区、四会市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镇基层工作一线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70 多次。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和重温入党誓词 20 余次,开展“初心讲坛·书记说”30 多次,推动肇庆市“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落地落实,圆满组织召开2023 年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共解决大小民生实事共256 件,开展“暖心大走访”82次,“建言献策”活动 23 次,设立问题清单 14 项,制定问题整改措施共计 42 条,完成“组织设榜、党员揭榜”榜单52 项,充分调动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经济产业
成立四会市地豆商会。全镇 7 家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中小企业工业产值稳步增长。德肇金属公司产值同比增长 72.89% ;狮岭工业园产业平台搪瓷特色产业总产值 23.03 亿元;狮岭工业园基础设施提升及配套项目已纳入四会市 2023 年专项债项目,项目总投资 1.1 亿。增资扩产金家乐公司新增建设炊具类产品项目、晟南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扩建项目、世经拉链公司年产值5 亿元拉链产品项目,积极引进日强坚果公司年产值5 亿元坚果加工项目,谋划推动

肇 庆市 杨和 海鹏 食有品限 公司 发展 肉
鹅预制菜深加工项目,引进投资广东三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 亿元中药材加工项目。
全年完成 1000 亩花生、5000 亩蔬果、3000 亩坚果、3000亩南药和 8000 亩花卉苗木种植,完成 787 万只肉鸡、5.9 万头生猪、82 万只肉鸭和肉鹅出栏以及 6600 亩水产养殖。引进专事南药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德森生物科技(肇庆)有限公司、广东三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善南药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和功能区域。通过“公司 + 集体 *+ 农户”联动模式,打造日强公司澳洲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引进四会市骏晟食品有限公司预投资 1 亿元专事坚果加工厂进行成品加工,加速地豆镇坚果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三桂村探索村域“飞地经济”模式经验做法被南方日报报道宣传。全镇 12 个村委联合成立四会市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村委联办经济合作总社(企业)新模式。
规划建设邻里中心(小型商业综合体),动员乡贤投资力量,预投资3 亿打造消费商圈。在地豆圩镇周边加快建设广东飞南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区,生活区建成后可容纳1800 名员工,生活区大楼已完成封顶。佛山市驻镇帮扶项目在地豆落地 26 个,引入社会企业投资 2900 万元,组团单位自筹资金 163.75 万元。
(三)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乡贤文化、学子文化、陶艺文化。实施地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施提升,加强地豆镇乡史馆、神仙村红色文化展厅、首批 10 间客家书院(室)建设。推动《地豆客家文史》《地豆乡贤名录》《地豆客家学子名录》等三本客家文史丛书编纂编录。地豆籍运动员范俊杰获得亚运会赛艇项目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地豆花生包、地豆烧肉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豆镇“湾区客乡·畅享地豆”主题徒步活动成功举办。地豆镇“酒旅融合”打造连平甜香酒文化村经验被西江日报报道推广。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客家美食走廊沿线、客家文化旅游观光带发展。推动陶艺文化进校园,加快建设陶文化创意园。
(四)基础提升
推进圩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风貌管控,完成外立面整治、店铺招牌升级改造,实施四会市地豆镇供水主管网更新

改造工程,完成何礼河清淤清漂,完成村庄开展风貌提升5 条,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农田灌溉渠提升建设项目,解决约1500 亩农田灌溉难的问题。支持配合 S260 至荷木村路段道路提升、小东至 X416 线路段路面拓宽等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强化 S260 线地豆高速出口至地豆圩镇路段道路升级改造,完成地豆高速出口至地豆圩镇路段道路沥青铺设。加快推进 35kV 地威线、 10kV 塔崀线升级改造、10kV 塔崀线配电自动化改造;地豆镇省、国道沿线已全线完成路灯提升亮化。
(五)民生实事
城镇新增就业 230 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开展“育苗行动”,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 100% 完成企业净增长目标数,全年新增个体户市场主体 65 户。地豆镇敬老院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一星级养老机构,幸福院(地豆村委会)建成长者饭堂并投入使用。地豆中学纳入四会中学校区。配合做好乡镇幼儿园回收转制工作。社会保险征缴和参保工作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率均达到时序进度,全面完成 60 岁以上经济困难家庭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
巩固提升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全力迎接国家卫生镇复审工作。持续提升镇域医疗水平,完善村级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地豆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为肇庆市乡村医疗标杆,各行政村至少配置 1 个卫生站,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打通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扎实做好平安四会建设各项工作,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地豆镇被定为四会市 ^{66}1+6+N^{99}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示范点,试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六)所获荣誉
序号 | 荣誉名称 | 获奖时间 | 颁发部门 |
1 | 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 | 2012年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 | 广东省教育强镇 | 2013年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东省示范 区 | 2018年 | 广东省“行动”领导小组 |
4 | 国家卫生镇 | 2020年 | 全国爱卫会 |
5 | 广东省文明村镇 | 2020年 |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
6 | 肇庆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 2020年 | 肇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
7 | 肇庆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 (街道) | 2022年 | 广东省信访局 |
8 | 四会市直机关模范创建标兵单位 | 2022年 | 四会市委 |
青年担当筑梦地豆沃土专业赋能焕发影院新生振兴之路续写时代华章

百千万工程赋能地豆镇旧影院活化实践创新
Planning and Design

附录 5:规划设计图示一、改造前规划设计图

二、改造后规划设计图

百千万工程赋能地豆镇旧影院活化实践创新
Compilation of

目 录
引 言 ... 178
一、品牌 IP .. 179
(一)内在精神:攀登者姿态 180
1.发展态势 180
2.奋斗精神 180
3.视野开拓 180
(二)外在行动:领跑者形象 180
1.奔跑动作 180
2.旗帜符号 . 180
3.交互设计 180
(三)文化转译与商业价值 180
1.非遗活化 .. 180
2.场景适配 181
3.流量转化 181
二、地豆 logo ... 181
(一)核心元素:花生(地豆镇的文化象征) ........ 181
1.地域关联 181
2.文化传承 181
3.生命力象征 . 182
(二)核心元素:阳光(地豆镇的发展愿景) 182
1.希望之光 . 182
2.温暖感知 182
3.未来导向 .. 182
(三)动态关系:花生与阳光的交互意义. 182
1.拼搏精神可视化 . 182
2.产业升级暗示 . 182
3.品牌延展空间 . 182
(四)色彩与构图的深层表达 182
三、农产品包装. 184
(一)地域符号现代化 184
(二)产品特性可视化 184
1.澳洲坚果 184
2.葡萄 . 184
3.砂糖橘 . 184
4.嘉宝果 . 184
(三)功能体验升级. 184
1.可视化品质验 184
2.场景化规格矩阵 . 185
四、文创产品. 186
(一)IP 形象的多维化应用 186
(二)非遗技艺的当代化 190
(三)花卉美学的符号化开发 193
结 语. 196
引 言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旧幕新章·地豆映像—百千万工程赋能地豆镇旧影院活化创新实践项目以创新思维激活历史空间,通过打造核心 IP“趣小豆”,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项目立足地豆镇特色文化资源,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构建起完整的文创产品体系。
“趣小豆”IP 形象以地豆镇文化基因为创作源泉,既承载着地方记忆又彰显时代活力。团队围绕当地非遗文化、盛产花卉以及地豆镇名寓意等维度进行文传产品设计,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创新表达,开发出兼具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的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对地豆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升级设计,实现了从传统农产品到文化商品的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
文创产品图鉴系统呈现了“趣小豆”品牌视觉体系、文创产品设计成果及农产品包装升级方案,展现了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些作品不仅是设计成果的展示,更是对地豆镇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乡镇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豆样本”。期待通过这些设计,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地豆、爱上地豆,助力地豆镇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品牌 IP
“趣小豆”作为地豆镇旧电影院改造项目的核心 IP 形象,承载着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使命。命名融合了“地豆”地域特色与“趣味”活力基因,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富有记忆点。“趣”字既代表改造后的空间充满趣味体验,也谐音“去”,暗含“邀请大家来到地豆”的互动性;“小豆”则直指地豆镇地名,以拟人化手法赋予 IP 亲切感,拉近与大众的情感距离。


(一)内在精神:攀登者姿态。
趣小豆身着专业登山装备的设计绝非偶然—登山服、登山鞋与护目镜的细节刻画,象征着地豆镇发展正处于“向上攀登”的关键阶段。这一意象包含三重深意:
1.发展态势。登山是一个持续向上的过程,隐喻地豆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正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产业能级与文化影响力。
2.奋斗精神。装备的专业性体现攻坚克难的决心,呼应地豆镇通过旧改项目突破资源限制的实践。
3.视野开拓。护目镜的设计暗示登高望远,预示项目将帮助地豆镇发现新机遇,如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未来方向。
(二)外在行动:领跑者形象。
IP 动态设计的每个细节都服务于“引流地豆”的核心目标。
1.奔跑动作。身体前倾、步伐有力的造型,传递出改造项目“加速推进”的紧迫感,同时暗示旧电影院将成为带动区域活力的“发动机”。
2.旗帜符号。手中挥舞的“趣”字三角旗,既是集结号(号召游客参与),也是指南针(指向地豆新地标)。
3.交互设计。奔跑方向面向观众,形成“向你而来”的代入感,打破传统 IP 静态展示局限,契合短视频时代的传播需求。
(三)文化转译与商业价值。
1.非遗活化。团队将地豆葵编图案融入登山包的纹样之中,这一创新不仅让传统的手工艺在现代产品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使现代运动美学与农耕文明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同时,装备扣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农具造型,这种细节上的处理使得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场景适配。IP 形象可衍生为如登山版、丰收版、节日版的不同版本,这种多场景适配的能力使得该 IP 形象在政务宣传、农产品包装、文旅导视等多个领域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价值。
3.流量转化。奔跑动作天然适合制作动态表情包、AR 互动滤镜,这些新媒体形式不仅易于传播,还能引发用户的共鸣和互动,为后期线上营销埋下伏笔。
“趣小豆”不是简单的卡通形象,而是地豆镇发展理念的视觉宣言。它以攀登者诠释奋斗底色,用领跑者定位项目价值,最终实现“一个 IP 激活一座小镇”的愿景,后续将通过系统化的文创开发与传播策略,让这个“地豆代言人”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区域文化认同的新图腾。
二、地豆 logo
(一)核心元素:花生(地豆镇的文化象征)
1.地域关联。花生(地豆)是四会市地豆镇最具代表性的农作物之一,直接点明地域名称,强化品牌识别度。
2.文化传承。花生在当地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承载着农耕记忆,Logo 以花生为视觉主体,体现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
传承。
3.生命力象征。花生“破土而出”的动态造型,隐喻地豆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突破发展瓶颈、焕发新活力的进取姿态。
(二)核心元素:阳光(地豆镇的发展愿景)
1.希望之光。阳光元素以放射状线条呈现,象征政策支持、产业机遇等外部助力为地豆镇注入发展动能。
2.温暖感知。采用暖色调(如橙黄色)阳光,传递地豆镇“以人为本”的亲和力,呼应公益惠民的项目定位。
3.未来导向。阳光照射方向与花生生长趋势一致,形成视觉引导,寓意“当下行动”与“长远光明”的辩证关系。
(三)动态关系:花生与阳光的交互意义
1.拼搏精神可视化。花生冲破土壤的造型搭配阳光自上而下的照射,构成“努力 + 机遇”的叙事逻辑,诠释地豆镇“自力更生 + 借势而为”的发展哲学
2.产业升级暗示。阳光对花生的“滋养”可类比科技、文旅等新产业对传统农业的赋能,呼应项目中电商直播、文创开发等创新模块。
3.品牌延展空间。二者组合可变形为“种子与光”“丰收与能量”等子图形,为后续农产品包装、文旅宣传提供设计母体。
(四)色彩与构图的深层表达
花生壳采用大地色系,强化泥土质感与乡土情怀;阳光使用渐变金黄,兼具自然感与现代性,避免传统农业符号的陈旧印象。花生轮廓与阳光射线间的留白形成“萌芽”形态,暗喻项目将培育如非遗活化、青年返乡等更多可能性。
该Logo 绝非简单的图形拼接,而是通过“地豆(花生)—阳光”的意象组合,完成从“地方物产”到“精神图腾”的升华。后续将在文创产品、空间导视中强化这一视觉语言,实现“一个符号,全域应用”。


三、农产品包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化是提升附加值、打通产销链条的关键一环。本次地豆镇旧电影院改造项目以“趣小豆”为核心 IP,对地豆镇四大特色农产品—澳洲坚果、葡萄、砂糖橘、嘉宝果进行系列化包装升级,实现从“土特产”到“文化商品”的转型。
(一)地域符号现代化
在包装设计中创新性地引入“地豆印章”视觉符号,形成独特的“地豆视觉语言”。印章式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的质朴感,又以鲜明的红白对比色块形成强烈的视觉记忆点,在包装醒目位置钤印,构建起“地豆出品”的品质认证体系。这种设计手法既实现了地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转译,又通过印章这一传统信用载体,强化了农产品原产地的可信度与品牌溢价能力。
(二)产品特性可视化
1.澳洲坚果。以“裂壳”造型表现果实饱满,搭配木质纹理强调自然生态。
2.葡萄。采用渐变紫色表现果霜质感,融入藤蔓曲线传递新鲜度。
3.砂糖橘。橙黄色块与叶片剪影组合,突出甜蜜多汁的 味觉联想。
4.嘉宝果。深紫与粉红的撞色设计,强化“树葡萄”的稀缺属性。
(三)功能体验升级。
1.可视化品质验。创新开窗式结构。让消费者直观看到
产品品质,消费者无需拆封即可直观检验澳洲坚果的完整度与烘焙色泽、葡萄果粒的饱满度与果霜留存情况、砂糖橘的皮薄特征与新鲜程度、嘉宝果的紫黑成熟度。
2.场景化规格矩阵。针对不同渠道的消费需求痛点,开发梯度化包装解决方案,设计 250g{-}5kg 多规格包装,匹配零售、礼品、电商等不同场景。

四、文创产品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传统产业的重要引擎。本次地豆镇旧电影院改造项目以“趣小豆”IP 为核心载体,深度融合地豆镇非遗技艺(搪瓷、竹编)、特色花卉(三角梅、夜香花)等文化元素,打造涵盖日用文具、生活用品、家居装饰、文化礼品等多元品类的文创产品体系,实现从“传统工艺品”到“现代生活美学产品”的转型升级。通过 IP 形象的艺术化演绎、非遗工艺的现代化转译以及当地代表花元素的时尚化表达,构建起具有鲜明地豆特色的文创生态,让乡村文化以更年轻、更亲民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场景。
(一)IP 形象的多维化应用
以“趣小豆”登山者核心形象为创意原点,规划设计日用文具、数码周边、家居装饰等主题兼具趣味与功能的文创产品,通过场景化的产品布局,实现 IP 形象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价值转化。




(二)非遗技艺的当代化
精选地豆镇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搪瓷与竹编工艺,打造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匠人”产品线。在搪瓷品类中,将传统釉彩工艺与家装产品结合,创新开发吉祥卡通摆件;在竹编品类中,则推出果盘、蒸笼、竹篮等厨具产品,既保留传统编织技法,又满足当代生活需求。




(三)花卉美学的符号化开发
深度挖掘三角梅(坚韧)与夜香花(奉献)的文化内涵,构建完整的花卉文创体系。产品开发遵循“三个层级”原则:首先,基础级为明信片、钥匙扣等快消品;其次,进阶级包含丝巾、抱枕等生活用品;第三,收藏级则推出限量版拼图礼盒、艺术装饰画等。采用感光变色技术呈现夜香花的昼夜变化特性,运用激光雕刻工艺展现三角梅的立体肌理,使花卉元素从自然形态升华为艺术符号。









结 语
地豆镇旧电影院改造升级项目文创产品图鉴系统呈现了从核心 IP 打造到产品落地的完整创新链。“趣小豆”形象以攀登者姿态诠释奋斗精神,农产品包装以现代设计激活传统物产,非遗文创用品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这些成果不仅是美学表达的集合,更是文化赋能产业模式的生动实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以更高远的视野开拓创新。首先,IP 生态延伸。将“趣小豆”从平面形象发展为沉浸式文旅体验符号,让 IP 故事走进游客的每一个互动场景;其次,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文创销售反哺农业升级,形成“创意—生产—消”的良性闭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第三,数字技术加持。运用 AR/VR 技术让非遗产品实现“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的立体化呈现,打造虚实融合的文化消费新体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这个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时代,让每一件文创都成为地豆镇的故事讲述者,让每一次消费都化作乡村振兴的助力。我们坚信,今日的成果既是阶段性终点,更是扬帆起航的新起点。未来,我们坚信地豆镇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传承与创新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青年担当筑梦地豆沃土专业赋能焕发影院新生振兴之路续写时代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