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zhuzhai & Nanjing Jingya 2025 First Joint Auction
鸿观格物 南京十竹斋·南京精雅联合拍卖会
2025年5月18日

鸿观格物— 南京十竹斋·南京精雅2025 首届联合拍卖会
预展时间
2025 年 5 月 15 日 \~ 17 日 0 9 : 3 0 - 1 7 : 3 0
拍卖时间
2025 年 5 月 18 日(周日) 1 5 : 0 0 开 始
预展 / 拍卖地点
南京市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 399 路天正国际大厦 6 栋 18 楼
封面 Lot. 1067 封底 Lot.1089
所有拍卖均依据本图录中所印刷的拍卖规则进行本公司常年征集拍卖品,欢迎海内外藏家提供藏品

联 系 方 式:18914718445
联 系 方 式:13814187318
1. 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南京精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拍卖活动均依据本图录中所附之拍卖规则进行,参加拍卖活动的各方必须仔细阅读并予以遵守。
2. 竞买人应该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交付保证金并领取牌号入场。竞买人进入竞买场, 即表明该竞买人同意遵守本公司的规定和业务程序。
3. 本场拍卖会所有拍品的品相均以实物为准,拍卖图录仅供参考。因艺术品拍卖的特殊性,本公司声明对拍卖品的真伪或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各位买家应于竞投之前,对欲竞投之拍品的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并于展期自行审视拍品 ( 包括聘请专家帮助鉴定真伪),自行判断该拍卖品是否符合其描述。
4. 买受人应在拍卖日起七日内支付全部购买价款,逾期未交付者,本公司将不退还保证金,并将进一步追究买受人的违约责任。
5. 本公司所有拍品的著录只提供复印件,恕不提供原件。
6. 若竞买人不能直接参与竞买,可填写“委托竞投授权书”,本公司将代为竞买。
7. 买受人以支票、汇款等非现金方式付款的,须待银行确认到款后方可提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规定,本场拍卖会中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9. 本图录版权属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南京精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图录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或进行其它任何形式的使用。
10. 买受人须向本公司支付落槌价 15% 的佣金。
11. 本次竞买人应交付保证金人民币贰万元整(RMB 20,000)。
特别提示 : 买受人佣金为落槌价的 15% 。拍卖会结束后七日以内全额付清货款的,佣金优惠至 13.5%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件
苏文旅审〔2025]359号
关于对2025鸿观格物一南京十竹斋·南京精雅 联合拍卖会涉及文物标的审核意见
南京十竹斋文物拍卖有限公司、南京精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你公司拟于2025年5月18日在南京市天正国际大厦6栋18楼(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399路)举办举办“2025鸿观格物一南京十竹斋·南京精雅联合拍卖会”的申请收悉。经审核,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经文物登记单位登记,“白釉暗刻龙纹罐清雍正”等98件/套可交易标的允许拍卖(详见附件)。
二、你公司应在文物拍卖图录显著位置登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意见。
三、以上涉及文物的拍卖品出境时,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境手续。
四、请你公司依法开展文物拍卖活动,并于拍卖活动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填报文物拍卖记录。
本批复不作为对标的真伪、年代、品质及瑕疵等方面情况的认定。
附件:可交易标的目录 five-colour blue and white dish with figure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from the qing dynasty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行政审批处 2025年4月30日印发 |
“玉堂佳器”楷书款 D:35.5cm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盘
blue and white plate with figure story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D:26.5cm RMB:10,000-30,000

清顺治 青花麒麟纹大盘
blue and white large dish with ‘unicorn’ motif from the qing dynasty
“玉堂佳器”楷书款 D:35.5cm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吹箫引凤盘
blue and white cocktail tray with phoenix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无底价

明晚期 青花人物孔明碗
blue and white kongming bowl from the ming dynasty
RMB:50,000-80,000
孔明碗,又称诸葛碗,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孔明碗。对于孔明碗的用途研究,有多种说法。第一种,作为温食器,镂空部分灌入热水,可使得食物在碗中保持温热状态。第二种,作为祭祀用器,因碗中部镂空,能承食物的空间极小,这样只需少许的祭祀食物,便可完成祭祀仪式,算是古人的节省之法。
本品直口,弧壁,自口至底渐收,圈足,碗内底较外底为浅,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夹层,称为诸葛碗、暖碗或夹层碗,碗底有一圆形孔洞,与内外壁的夹层相通。碗外壁饰如意云纹,内壁绘山水人物。运用色线平深法,用笔刚劲,整器造型墩重,典雅考究,胎质细腻,釉面光润,为典范之作。

明晚期 青花爵禄封侯小碗
small bowl with blue and white flowers from the ming dynasty
无底价

明晚期 青花人物碗
blue and white bowl with landscape figures from the Ming dynasty
无底价

“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RMB:50,000-80,000
拍品撇口,深弧腹,圈足,器型沉稳端庄。通体青花绘制百鸟朝凤图,“百鸟朝凤”又称为“有凤来仪”,有凤来仪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凤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乃古之吉兆。《山海经》云:“丹穴之山……有鸟焉……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飞凤仿若身披德义礼仁信等各种美德,自天而降,予天下祥福安宁。本件拍品画片绘制构图严谨,青料浓艳、沉稳。正中绘制凤凰,运用传统工笔勾勒技法,刻画极为细致,生动。周围百鸟、山石、草木刻画亦一丝不苟。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碗
blue and white flower bowl with entwined branches from the qing dynasty敞口,弧腹,圈足,遍施白釉,碗沿内外一圈卷草纹,外壁腹部青花绘以折枝花卉,碗心折枝莲纹与内壁四组折枝花卉互相呼应。圈足绘一周回形纹。构图严谨疏朗,运笔潇洒自如,各色花枝交错分布,彼此留空开阔,因循章法绘制,予人视之倍觉清雅悦目。本品青料浓淡兼施,有深浅、浓淡、虚实之分,层次丰富,从而令画面富有写意水墨的意趣,衬以如雪釉地,更显风骨。

明晚期 青花人物碗
blue and white bowl with landscape figures from the ming dynasty
“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
无底价

1011
明晚期 青花云鹤纹大盘
blue and white large dish with a cloud and crane design from the Ming dynasty
“富贵佳器”款 _{D:36.9cm}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盘
blue and white figure story plate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D:26cm RMB:10,000-30,000


清康熙 青花山水纹钵式炉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motif potter's stove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本品侈口束颈壶腹圈足,成钵式炉形,器型敦厚庄重,胎质坚致洁白厚重,紧皮亮釉,以青花装饰,青花发色青翠湛蓝,为典型翠毛蓝发色,口部绘双弦纹颈部绘八宝纹饰,器身绘通景山水人物纹样,画中人物或携琴访友、或品茗对弈、或登高望远、或扁舟垂钓,一派寄情于山水,安闲雅适之意,跃然而出,再衬以楼阁亭台、小桥流水,溪流潺潺、烟波淼淼,细浪粼粼,古松苍苍,长空浩浩,归雁翩翩,怪石嶙峋,营造一副世外仙隐之高远意境,康熙时期由于社会尚未完全安宁,此类题材反映了人们对安适生活的向往,几近常见,画面布局舒朗有致,笔力遒劲,皴法自然,采用斧劈皴法,分水明晰,犹如墨分五彩,透视立体,虽绘于瓷面而不输宣纸,可见之匠心独运,非一般之工匠可为,乃大师之佳作,实为熙朝珍稀难得之收藏佳器。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盖罐
blue and white covered jar with landscape fgures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
RMB:30,000-50,000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变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泻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分分明。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了八九种色阶。山石的描画,多采用斧劈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这全靠画工手笔功夫来完成,构图讲究多样化,强调画面活泼有趣味,视野开阔,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美的情境。

清康熙 青花麒麟送子人物罐
lue and white 'unicorn' jar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RMB:30,000-50,000
麒麟送子是中国古代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麒麟既为仁瑞之物,又有以“麒麟儿”称许他人小儿之谓,在附着“天仙送子”之俗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担纲送子的灵物,由麒麟的王道之征到麒麟送子之俗信,其实也是麒麟形象由“帝王世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晋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束腰笔筒
blue and white character story waisted brushpot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博古纹笔筒
blue and white bogu pattern brush holder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RMB:30,000-50,000
博古纹是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之一,自宋代产生后博古纹这种装饰题材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但是博古纹在瓷器器物上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记载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因明代早中期时,瓷器绘制主要是以反映宫廷文化,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装饰的官窑器物而此时的民窑主要是适应平民大众的瓷绘为主。直到明晚期时,博古纹为顺应文人世大夫的需要,在民窑的生产极为兴盛。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宋《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名,因全书收录宋微宗宣和内府所藏商至唐代铜器,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而名博古。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为博古其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的意思。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figure brushpot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

清顺治 青花花鸟纹花觚
blue and white goblet with birds and flowers from the shunzh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致,瓷化程度较好。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 天启、 崇祯的风格,造型上线条简单平直,比明晚期所做更加规整 细腻,一改万历以来民窑制作草率的风气。器物形体多高大厚重,轻巧的器形不多见,风格上风格趋于简单,朴素典雅、端庄大方。
清康熙 青花冰梅纹花觚
blue and white goblet with ice-plum design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

明崇祯 青花花卉纹莲子罐
blue and white lotus jar with floral motif from ming dynasty
RMB:50,000-80,000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明崇祯(公元 1628—1644 年,明思宗朱由检年号)朝历时 17 年,由于战乱频繁,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基本处于停烧状态,但民窑生产仍然兴旺。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路瓷器和粗路瓷器之分,不少精品颇受收藏爱好者喜爱,崇祯青花瓷器应不能轻视。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罐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jar with cloud and dragon from the shunzh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RMB:10,000-30,000
拍品直口、丰肩、腹部下收、圈足,胎体坚致,釉面莹润,形制丰腴。通体以青花绘就,外壁通景绘云龙三显图,以浓料饰苍龙,以淡料涂饰云雾,所饰苍龙,威猛霸气,张口吐舌,指爪有力,周身环绕火焰,戏耍宝珠,于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尽显盛世之韵。全器以青花绘制,腹部以两条穿云龙纹为主体纹饰,威龙游走气势如虹,四周满布云纹,布局张力十足,充满清早期龙纹青花之隽永。

清康熙 青花花卉纹盖碗
blue and white lidded bowl with floral motif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狮钮盖罐
blue and white covered jar with figures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清康熙 五彩花鸟开窗博古罐
five-colour open-window jar with floral motifs from the qing dynasty

明崇祯 青花花卉纹花觚
blue and white goblet with floral design from the ming dynasty
无底价
此件器身线条流畅自然,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挺拔与优雅,每一处弧度的设计都饱含巧思,既展现出庄重的气质,又不失灵动之美。高挑的身姿,比例协调,仿佛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其上的青花故事,而历经岁月精心雕琢而成。它宛如羊脂玉般温润细腻,触手生温,轻轻抚摸,便能感受到时光沉淀其中的细腻质感,每一寸都在诉说着工匠们的专注与执着。这般胎质,为青花的绘制提供了完美的画布,使得青花能够尽情绽放光彩。青花发色,幽蓝深邃,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又似一泓深不见底的清泉,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明崇祯 青花螭龙花卉纹蒜头瓶
blue and white garlic vase with chi dragons and flowers from ming dynasty

清康熙 青花麒麟送子罐一对
blue and white unicorn jars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笔海
blue and white garlic vase with figures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D:22cm
RMB:50,000-80,000
此笔海,器呈筒形,口底相若,外圈施釉形底,胎质坚实,釉质肥润,典雅敦厚。通体以青花绘山水人物通景图,奇石秀峰,山石林木,茅舍掩映,江水弯延,三两高士临江远眺,画工精细,线条流畅,纹饰隽美,在画中感受到妙趣天然的效果。青花发色十分雅洁,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渲染自然。全器通景构图疏密有致,画意高远,展示出一种雅逸清幽的意境,为康熙时期青花文房之佳作。
康熙青花山水瓷绘里面,包含着瓷绘巧匠的匠心独远,深刻体会艺术境界所具有的心灵感受,把充满哲学意味和美学情趣的画面装饰于瓷器物之上,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1038
明崇祯 青花刀马人物莲子罐
blue and white lotus jar with figures from the chongzhen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来源: 国有文物公司旧藏
_H:13{cm}
RMB:80,000-100,000
晚明民窑青花挣脱三百年宫廷桎梏,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此时的莲子罐造型堪称典范——竖橄榄型器身饱满圆融,舒展的颈部与底足形成优美过渡,器盖线条与罐体浑然一体,展现出文人意趣与实用美学的完美平衡。
从工艺特征观之,口足部的釉下暗刻卷枝纹堪称崇祯青花 " 身份证 ",而青料发色已初现康熙墨分五色的端倪。尽管分水技法尚未臻化境,但其青翠欲滴的呈色效果与文人意蕴浓厚的画面构成,已然确立晚明民窑青花的审美标杆。这类 " 高路份 " 的精品之作,在挣脱官窑程式后反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恰似末世黄昏里绽放的绝美昙花。抚摩这件四百年前的遗珍,不仅能感受胎釉温润的触感,更可触摸到一个时代的精神脉动。当王朝的丧钟在北方响起,景德镇的窑火却以这种方式,为华夏陶瓷史谱写下悲怆而绚丽的终章。

清康熙 青花博古缸
blue and white bogu jar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来源: 国有文物商店
H:28.5cm
无底价
卷缸又称画缸,属于文房清玩的一种,卷缸成为文房用物,始于唐代开科取士。很多应试的文人,会在考试前把自己的得意诗文书于卷轴内,呈谒于公卿之门,冀求延誉传播。此品为青花博古纹小卷缸,器型较小,敞口鼓腹、缸沿突出、圈足内收,端庄隽秀;应该是陈设于文案上,用以装陈手札类文卷。其上单线开光,其内绘杂宝、博古等纹饰吉庆祥瑞,青花发色浓丽沉稳,分水画法娴熟可见浓淡笔韵,具有典型的康熙青花风格,为一件文房佳品。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花鸟凤尾尊
blue-glazed, gilt-bronze, bird and phoenix-tailed zun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洒蓝釉始见明宣德官窑,着色剂为钴,因用吹釉方法施釉,釉面布满水渍样蓝色斑点而名。又名“雪花蓝”,属于名贵品种。康、雍官窑有产,乾隆开始少见。此瓶器型颇大,圈足,细砂底。它的外壁罩洒蓝釉,而口沿,足端所施一线粉白釉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器物外壁施洒蓝釉,蓝釉深沉华美,施釉均匀,釉色莹润,远观浑然一色,近看如“蓝地融雪”且胎釉结合紧密。瓶颈、腹部饰绘描金开光滕王阁赋全篇,代表了康熙时期典型的审美特征。此器为康熙时期官宦人家之陈设器物。

无底价

清康熙 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盖罐
blue and white small covered jar with entwined floral design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无底价

明晚期 青花六方人物罐一对
blue a pair of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jars from the early ming dynasty

清康熙 青花洞石花卉四方瓶
blue and white travertine floral four-sided vase from from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
无底价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罐
blue and white with fish and algae jar from the jiajing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无底价
嘉靖时青花料用回青加上瑞州石子青相调配,颜色蓝中泛紫红,有一种浓重而鲜艳的意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清代朱琰所著《陶说》中称 :“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倩可爱”。拍品口沿以如意云头纹装饰,缸身上下绘莲瓣钱纹为辅助装饰,规整疏朗,而主题画面则为吉祥鱼饰,辅以水藻纹,是为嘉靖最具表现力的“满池娇”装饰。若以绘画而论,“满池娇”并非以嘉靖为最早,但嘉靖官窑在“满池娇”画面的运用上最为成功。试以本品而论,可见其绘画之线条并非如明早期或晚清那般工致细密,然则古拙有力,运笔恣肆而不失神韵,在鱼儿与水藻的空间分布上亦是十分自然,绘者似未刻意经营画面空间,却给人意蕴无穷之感,因其质朴自然的生动,得以展现诸鱼无拘无束之游姿。

明中期 青花高士三足炉
blue and white three-legged stoves from the ming dynasty
无底价
明中期的民窑瓷器主要还是以青花为主,画片儿上的风格写意洒脱,线条由明早期的粗犷风格逐渐向细致转变,但远未达到清代画片儿的细致风格。有明一代,民窑瓷器都离不开粗犷的画面风格与粗厚胎体,所以现在人们口头俗语“粗大明”。
炉呈筒式,圆口,直腹,平底,下承以三小足。器型小巧。腹部主题图案为高士郊游图,画面布局疏朗有致,人物用笔潇洒,自然景色写实逼真,表现了弘治朝瓷绘的娴熟技巧。为明代弘治民窑中的上乘之作,文人案头的雅赏。
整个画面构图疏密有致,极见章法,布局疏朗明快,手法十分巧妙,极富戏剧效果,仿佛观看一出舞台剧一般。绘画笔法细腻,线条流畅,人物比例准确,笔法凸显写意风格,显现潇洒之意境,可见画工有极深的白描功力,讲究线条的表现力,脸部的线条纤细柔和、精准,使人物栩栩如生又相互呼应,衣纹表现富有动感。整体笔法既圆润精细,又纵横洒脱,表现了古代高士飘逸的神情,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明嘉靖 青花穿花龙纹大碗
blue and white flower large bowl white dragon design from the jiajing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H:4.9cm;D:33.5cm RMB:200,000-300,000
本品形制硕大,青花发色艳丽,釉色透亮明快。碗心双圈内绘五爪云龙,龙眼圆睁,毛发直竖,车轮式爪,周身衬以缠枝莲纹。碗外壁绘双龙穿行于缠枝莲中,龙身遒劲有力,身姿盘曲,张牙舞爪做奔腾之态,五官描绘生动逼真,龙角以留白装饰,颇具特色,爪为轮状五趾,鬃发飞扬。周身环绕缠枝莲纹,疏密有秩,恰到好处。外底心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字迹工整。本品纹饰布局疏朗协调,有别于一般嘉靖朝制瓷的繁缛华丽。清新明快,亦不失皇家气派。
本品青花发色蓝中发紫,仿若朝珠上的青金石色,为嘉靖特有的“回青”料发色。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不见成化青花之浅淡,亦无永宣铁锈斑之冷峻,正如《陶说》一书中所载:“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

清中期 青花百猴图瓶
blue and white vase with monkeys from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清嘉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长颈瓶
lue and white glazed red 'cloud and dragon' long-necked vase from the qing dynasty
“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RMB:80,000-100,000
此瓶直口,长颈,圈足,胎质细腻,刻画线条流畅,釉色乳白。釉面滋润莹亮,整器以头肩腹部为中心,饰以云龙纹。构图简洁,重点突出。用青花料绘出变化多姿的云,用铜红料绘出猛龙从云中腾跃而出,张牙舞爪。龙双角、五爪,威猛矫健,气势磅礴。鳞纹画法很见功力,起笔浓,运笔淡,笔笔如此,富有弹性。
青花釉里红瓷,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花口盘
glazed red dish with entwined branches and flowers from the ming dynasty
D:19.6cm
无底价
拍品釉里红盘呈现少见圆形小盘形制,而传世之作大多如故宫博物院之例为大型葵瓣型盘,本品器型较葵瓣型更加简洁精准,小巧精致,所绘缠枝菊花及牡丹纹细腻有致,回纹精准化一,足证此盘卓然至臻。由于贸易限制,进口钴料愈发难得,遂铜红料作为钴料之替代,使用渐多。此盘釉里红发色均匀柔和,为典型该时期之呈色。成功烧制釉下铜红之难,由遗留故宫所见此时期作品可窥一斑,甚至连一些铜红纹样污晦不均者皆得留存于世。

清雍正 柠檬黄釉卧足杯
reclining footed cup with lemon yellow glaze from the yongzhe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D:5.6cm
RMB:200,000-300,000此杯为雍窑少见卧足杯型,弧口,浅腹,卧足,尺寸小巧玲珑,造型雅致端庄,属清代御瓷中杯形较为名贵的种类。外壁满施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内壁则施白釉,洁净怡人。器形轻盈灵透,形色相配,相得益彰,可见雍正御瓷丽质非凡,底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其款字体清秀工整,神韵雅致俱存。柠檬黄釉瓷器的制作造价高昂,故所制杯盘施以一种非常特殊的白釉,此种白釉洁白细腻,略带极细的棕眼,予人柔软凝腻之感。
柠檬黄釉器,形简而色单,但烧制不易,胎体、釉汁、炉火必需臻善精熟,方见成品,但有微瑕,则前功尽弃。清时,单色釉品种以雍正朝为最,而柠檬黄釉则以雍正御窑为最首,连乾隆时期的瓷匠亦以雍正柠檬黄釉器作为烧制的蓝本,参考乾隆朝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事档》载录:「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
参阅: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Lot1024 清雍正 柠檬黄釉卧足杯,成交价: \yen95,45 万



来源:伦敦苏富比 2017 年 11 月 8 日 lot.0065“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D:21.6cm
RMB:200,000-300,000


此件黄釉盘为撇口,弧腹,圈足,造型规整大方。盘通体以浇釉技法施黄釉,釉面光亮,晶莹透澈,温润如玉,底内施白釉,双圈内青花书“ 大明嘉靖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书款秀劲大方。黄釉器为明代单色釉中较为名贵的品种。一方面,黄色可谐音“皇”,是帝王十分崇尚的颜色,如《通典》注:“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尤其明清时期,黄釉瓷为宫廷垄断,严禁民间使用。另一方面,明代黄釉瓷以弘治朝烧制者最佳,号称“娇黄”,本品为嘉靖朝官窑,继承弘治之作,而色更浓艳,犹有“娇黄”风采。

清雍正 白釉暗刻龙纹罐
white-glazed jar with a darkly carved dragon design from the yongzhe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无底价

明嘉靖 黄釉暗刻龙凤纹碗
yellow glazed bowl with dragon and phoenix motif from the jiajing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明清宫廷用瓷中,黄釉品种专供御用,其中釉下暗刻纹饰者较少,而似拍品碗心与外壁均饰龙凤纹者,更是难得一见。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造型规整。内外壁均施黄釉,釉面肥厚,碗心和外壁均暗刻龙凤呈祥纹,碗心龙凤呈团状,外壁则为飞翔式,纹饰风格具有典型的嘉靖特征。底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双圈青花楷书款。此碗为明代官窑黄釉碗的经典式样,口外撇而腹深宽,素有“宫碗”之称。黄釉器,因其谐音“皇”,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最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祀土地神之用。与拍品相类者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 48,图 4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