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总部经济

兰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兰州市已认定总部企业72家,其中可直接认定型总部企业29家,综合型总部企业28家,功能型总部企业15家。
分县区看,城关区认定总部企业19家;七里河区认定总部企业15家;西固区认定总部企业11家;安宁区认定总部企业8家;红古区认定总部企业2家;榆中县认定总部企业2家;永登县认定总部企业1家;高新区认定总部企业9家;兰州新区认定总部企业5家。
招引企业中认定为总部发展目标:企业的共4家,分别为兰州得泽物流有限公司、华邦建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建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核汇能(甘肃)能源有限公司。
兰州市已认定总部企业 72家 | 其中可直接认定型总部企业 29家 | 综合型总部企业 28家 | 功能型总部企业 15家 | |
城关区认定总部企业 19家 15家 | 七里河区认定总部企业 西固区认定总部企业 11家 | 安宁区认定总部企业 8家 | ||
红古区认定总部 榆中县认定总部 企业2家 企业2家 | 永登县认定总部 企业1家 企业9家 | 高新区认定总部 兰州新区认定总部 企业5家 |

为深入贯彻全市现代服务业暨总部经济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兰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兰政办发【2024】57号),按照“内培外引I”的工作思路,坚持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努力培育引进一批总部企业,推进总部经济职能、指标、效益归总,带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不断聚集,提升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到2025年底,总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累计认定总部企业达到90家以上;到2026年底,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逐步建成总部经济集聚发展高地,全市累计认定总部经济企业突破100家。


总部经济产业链图

13
都市型现代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着力构建“ 6{+}7 ”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和“百玫瓜桃鱼梨面”七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放大优势,着力打造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统筹推进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产业集群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正在开展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先后建成万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49个,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684个,每个县区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效益明显、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80.2万亩、产量311.5万吨,畜禽养殖量达到883.6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16.8万吨。

大力实施“2512”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1家、市级81家。依托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打造“园区 ^+ 基地”“园区 ^+ 链条”“园区 ^+ 集群”发展模式,以工业思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二产带一产、连三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形成了“生产一加工一销售”全链条发展、多业态融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经营收入总额达到170多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家。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全市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走好“工业 ^+ ”“互联网 ^+ ”“生态 ^+ ”“文旅 ^+ ”四条路径,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重创新、重融合、重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力构建富有兰州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2027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一产增加值达到87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聚力打造“2547”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即25条产业带、4大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5条 产业带 | 食:永登西北片粮食产业带,榆中北部山区粮食产业带,皋兰中北部 禾尚头小麦产业带 |
蔬 菜:永登西北片、庄浪河流域蔬菜产业带,榆中二阴山区、国道309 沿线、宛川河流域蔬菜产业带,红古湟水河流域蔬菜产业带 | |
中药材:榆中南北部山区中药材产业带,永登西北部山区中药材产业带 | |
兰州百合:榆中县北山片区百合产业带,七里河南部山区百合产业带,西固 南部山区百合产业带 | |
苦水玫瑰:永登庄浪河流域玫瑰产业带 | |
白兰瓜:皋兰什川、城关青白石白兰瓜产业带 | |
白凤桃:安宁安宁堡、九合、七里河八里镇白凤桃产业带 | |
软儿梨:皋兰什川软儿梨产业带,永登庄浪河流域软儿梨产业带 休闲农业:省道S104沿线(车道岭、浪街、李家庄、兴隆山、河湾、七里 河百合优势生态区、关山、河口古镇等)南线休闲农业产业带,(青 | |
城古镇、什川古梨园、野生动物园、水墨丹霞、满城渔歌、鲁土 司衙门、土鲁沟)北线休闲农业产业带 畜牧养殖:榆中青城及北部山区生猪产业带,永登大通河、庄浪河流域生猪 | |
产业带,皋兰北部片区生猪产业带,永登西北山区牛羊产业带, 榆中北部山区牛羊产业带,皋兰北部片区牛羊产业带,红古湟水 河流域牛羊产业带 |
4大产业集群(“117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百亿级高原夏菜产业集群
以榆中县、永登县、红古区为主,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冷链仓储和产品加工体系,推动树屏众创城食品园区和榆中县农产品加工园区预制菜生产,打造兰州高原夏菜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124亿元)。
百亿级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发挥各县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百玫瓜桃鱼梨面”7个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打造百亿级地方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91亿元)。
七十亿级草食畜产业集群
以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红古区为主,发展生猪、肉羊、肉牛、奶牛养殖业,做响“永登县七山羊”“榆中甘草羊”等优势品牌,开发生产一批地域特色肉类预制菜产品,打造七十亿级草食畜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70亿元)。
三十亿级马铃薯、中药材产业集群
以榆中县南北部山区、永登西北部山区为主,发展种薯、商品薯等马铃薯产业和甘草、黄芪、党参等中药材产业,打造三十亿级马铃薯、中药材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27亿元)。





14
现代服务业 产业现状 Industry status quo

近年来,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市第三产业稳步增长,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 65% ,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主阵地”。全市商贸服务业持续繁荣,电商交易额增长显著,冷链物流、现代化物流等物流产业多元化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稳步推进,数字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兰州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地区。
龙头企业 Leading enterprises

兰州市已初步形成西关南关商圈、东方红广场商圈等七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商圈,亚欧商厦、兰州中心、中天健广场、正宁路夜市、张掖路步行街、兰州老街皇冠假日酒店、甘肃国际会展中心、等协同发展,呈现以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务金融、会议、展览展示等多种业态并存的商业模式。唯品会区域结算中心等相继落户,陇萃堂等本土电商企业发展迅速,在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方面表现突出。引进万象城等“西北首店、甘肃首店”32家,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现有星级宾馆29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家)。
全市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累计达到34家,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物流数据报告)。甘肃(兰州)国际陆港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多次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打造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兰州毅德国际商贸城、甘肃物产集团兰州物流园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仓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六个方向”国际货运班列和JSQ商品车出口班列常态化运营。
兰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作用发挥显著。
以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在兰军工企业、驻兰央企等为主的“新四军”科研单位84家,各类科研机构1200多家,拥有各类高等院校31所,以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9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77个,两院院士41名。

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仓储物流、新零售业、智慧旅游、医疗康养、服务消费等产业确定招商项目,开展定向、定位、定点精准招商活动,加快完善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流通、信息软件、科技、文旅、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7+N ”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全力构建推进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商贸流通、仓储物流、新零售业、智慧旅游、医疗康养、服务消费开展定向、定位、定点精准招商活动,加快完善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流通、信息软件、科技、文旅、商务服务
产业布局
Industrial layout

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塑造风光秀美、生态宜居、文化深厚、时尚现代的城市新形象,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持续壮大楼宇总部、电子商务、现代金融、会展经济等战略主导产业。建设区域性现代消费中心,打造特色消费产品体系,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假日经济和地铁经济。

围绕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定位,重点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新兴服务业基地和陆空一体化物流枢纽。依托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交通物流、甘肃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京东云仓等项目建设,以特色农产品电商消费为重点,加大对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广培育一批具有新区特色的跨境电商模式企业和网货品牌。

提升远郊区县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增强面向民生领域的生活服务业县域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差异化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业生产向产销服务一体化转型,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业态,构建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着力挖掘农村电子商务和旅游消费潜力,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
现代服务产业链招商地图



15
外贸招商 产业现状 Industry status quo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兰州已经从一个内陆城市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城市。目前我市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有350多家,出口7大类1300多种商品,主要是机电、农副、生物制品和中成药等产品,进口7大类400多种商品,主要是资源类、化工、农副等产品。我市与俄罗斯、马来西亚、刚果民主共和国等13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包括10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14个RCEP国家。
外贸进出口业务企业有:350多家
出口:7大类1300多种商品进口:7大类400多种商品
贸易往来国家:
俄罗斯、马来西亚、刚果民主共和国等136个国家,包括10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
14个RCEP 国家
龙头企业 Leading enterprises
兰州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外贸龙头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以兰石集团公司、耐驰泵业、海默科技等为代表的石油装备出口企业,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甘肃中仕达贸易有限公司、甘肃亚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进出口企业等,依托我市丰富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长期深耕国际市场,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兰州市区位与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开放平台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优势,发挥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和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通道和枢纽优势,持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力度招引外贸企业,力争2025年到2027年3年内引进外贸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5-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以上,同时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力争2025—2027年
引引进外贸企业:100家以上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5-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以上
产业布局 Industrial layout
我市依托新区综保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不断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业务。依托石化产业优势,推动石油装备和化工产品出口。依托我市农产品货源优势,扩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带动上下游汽配行业等汽车出口产业链发展。

外贸招商地图

北京:五矿集团、中外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