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排球方向)
(四年制,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突出专项技能,能够在专业和职业队、体校和学校代表队、体育俱乐部等相关部门,从事训练、教学、竞赛、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运动训练、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医学、运动选材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

中国排球运动学院荣获“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CHINA SWIMMING COLLEGE中国游泳运动学院
学院概况
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央体育学院创建的游泳教研室,是新中国体育院校成立的第一个游泳运动专项教研室,为中国游泳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隶属于竞技体育学院。随着北京体育大学的改革与发展,2017年正式成立中国游泳运动学院,隶属于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学部。
学院依托北京体育大学以及中国游泳协会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资源,积极创建国家主导、学院办学、社会协同、国际合作的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家情怀、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高层次专业人才。
办学目标
创建世界一流游泳运动学院和以国家为主导的游泳青训体系。
办学理念
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北体风格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本、硕、博各层次学生200余人,教职工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国际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9人;4人在国内外各级体育组织任职。学院面向国内外招聘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游泳教学、科研、训练团队。
人才培养
多年来,学院为中国游泳运动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学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国际重大比赛并争金夺银,创造优异成绩。与此同时,学院还培养了一批国内顶尖教练员、优秀裁判员和体育管理人员,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共有汪顺、徐嘉余、董洁、张一、曹缘、呙俐、孙文雁、王芊懿、熊敦瀚等9名同学参加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比赛,共获得3金3银的喜人战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共有汪顺、徐嘉余、曹缘、呙俐、熊敦瀚等18位名同学参加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项目,取得21金3银7铜的优异成绩。


国际化成果
学院不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聘请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教练团队执教,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国际体育机构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依托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国际交流项目,选派优秀教师、学生出国学习、训练。

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游泳方向)(四年制,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以三员四化(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高端化、协同化、贯通化、国际化)培养为重点。面向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具有游泳专项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突出游泳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游泳专项运动训练、教学和竞赛组织的富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技能型卓越体育人才。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医学、运动选材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
培养要求:1.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掌握运动科学、人体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专业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运动训练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3.能够应用运动训练基本原理以及运动专项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对运动训练及相关领域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进行现场指导。
4.能够恰当使用现代工具,对运动训练专业领域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具有完成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体育管理与科研的实践工作能力。
5.了解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理论前沿、运动专项的发展趋势,理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理念,熟悉国家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运动训练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7.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各级学校、各运动项目协会、专业运动队、俱乐部、赛事公司及国外相关机构等。

CHINA ATHLETICS COLLEGE中国田径运动学院
学院概况
田径学科始于1953年10月,1959年10月开始独立培养田径研究生。中国田径运动学院成立于2017年,隶属于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运动学部,是实现与国家田径队及国家青年队全面深度对接的专业学院。按照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协同化人才培养要求为导向,打造从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的“一条龙”的教学、科研和训练的贯通化教育体系,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科研人员培养新模式。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24人。学院拥有田径国家队训练基地和国家田径奥运优势项目常驻训练基地。还拥有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室内训练馆、标准田径运动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智能数字力量实验室、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监控与技术分析实验室和4个研究中心等优质教学、训练和科技服务保障设施等训练和科研设施资源。学院积极响应高等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内涵建设,必将为中国由径运动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

■人才培养
北京体育大学曾为中国田径运动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竞技人才:女子跳高运动员金玲、男子跳高运动员周忠革、张树峰,男子短跑运动员周伟、张培萌、吴智强、女子短跑运动员陶宇佳、杨会珍、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李玲、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女子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女子链球运动员刘瑛慧、女子铅球运动员甄文华、女子铁饼运动员马雪君等曾先后参加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全运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9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院12名师生参赛,取得3金2银好成绩。2020东京奥运会中,我院2019级硕士刘诗颖获女子标枪金牌;2017级本科生朱亚明在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获得银牌,并创造中国男子三级跳在奥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2017级硕士吴智强在男子4x100米获得铜牌。2021年全运会,我院有46名运动员参赛,共收获9金、6银、5铜,奖牌总数20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2017级本科生殷正获得男子钢架雪车第五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北京体育大学追求卓越的精神。
国际化成果
依托在学校的世界田联·RDC北京中心、世界田联高水平训练中心(HPTC)和世界田联田径学院的三个平台,引入高水平的外国专家为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我校的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派师生到境外进行双学位攻读、进修和短期交流。


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方向)(四年制,教育学学士)
1953年学校在国内最早开展本专业建设,1954年开始招收中专班(预科),培养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在1988年国家正式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后,2007年本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北京市特色专业;在全国最早设立本专业博士、硕士点,在学科专业评估中始终位于“排头兵”地位。
培养目标
面向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具有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突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学校、专业运动队、俱乐部、赛事公司等单位的专项运动训练、教学和竞赛组织工作的富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医学、运动选材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
就业方向
各体育协会、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管理、训练竞赛人员;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各级专业体育院校教练员;社会各类健身、健美俱乐部教练员及其他体育相关从业人员。



SPORTS COACHING COLLEGE竞技体育学院
学院概况
竞技体育学院始建于1957年,是北京体育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是全国高校中首个培养出奥运冠军的学院。学院下设运动训练学、重竞技、跆拳道(空手道)、体操、网球、乒乓球、小球、手曲棒垒球等八个教研室(教研团队),拥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秘书处,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研究所、运动与脑科学实验室。是全国体教联盟运动训练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0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29人。现有本、硕、博各层次学生1132人。
学院现有运动训练专业,为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在1988年正式设立运动训练专业,2007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北京市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在全国最早设立本专业博士、硕士点,在全国本学科、专业中始终处于行业引领示范地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特色,培养造就了一批卓越竞技体育人才。曾先后培养出国际健将138人、运动健将489人、世界冠军79人次、亚洲冠军166人次、全国冠军611人次。在历届奥运会及残奥会中获得61枚金牌。我院学生陈中蝉联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罗薇、张国政、王旭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分获跆拳道、举重和摔跤3项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湘祥获得举重冠军。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学院荣获4金3银4铜。2017级朱雪莹获得女子蹦床金牌,2018级鲍珊菊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金牌,2016级陈雨菲获得羽毛球女子单打金牌,2017级宋洁跆拳道混合团体金牌。在东京残奥会荣获30金13银14铜。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2020级闫卓、陈建新、张明亮轮成功卫冕椅冰壶冬残奥会金牌。
紧扣国家需求,培养卓越人才
学院始终紧扣国家体育、教育战略需求,依托学校一流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以培养卓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国家奥运备战重大需求,立足竞技体育发展前沿,体现“国家意志、北体担当”,服务支撑体育强国战略和竞技体育备战国家任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运动员培养方案和残奥冠军班培养方案,精心设计“教练员、裁判员、体能康复、综合素养”四个培养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三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四化”(多元化、贯通化、复合化、国际化)培养,精心培育卓越竞技体育专业人才。
坚持四个回归,精设课程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根本要求,立足体教深度融合,集聚体教优势资源,将运动员成长成才规律与运动训练规律相结合,推动全周期文化教育和训练竞赛协调发展,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149学分),培养目标更明确,培养规格更全面,课程设置更科学。14门通识课程更突出思想政治、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全新打造10门学科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37门专业方向必修、选修课程,突出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体能康复、竞赛组织、训练指导等核心能力培养。实践部分增至21学分,强化创新、创

业实践。
■打造一流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专任教师 55% 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有多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才培养对象、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专业队资助对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等;5人任国际级裁判,李婷、牛剑锋、王适娴等4名奥运、世界冠军在本专业任教。通过校际平台,完善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修等多形式培养制度。
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综合实力
学院注重借鉴世界先进经验,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整合国内外、校内外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协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每年都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练来校讲学和任教。投入国际交流专项建设经费,鼓励支持品学兼优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派出多个团组赴克罗地亚、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捷克、立陶宛等国家出国游学或留学。共吸引“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近百名留学生学习本专业。搭建起各运动项目科学训练国际论坛,竞技体育大讲堂等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优良学风
学院精心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完善人格”。通过严格教学管理、注重养成教育,突出榜样引领,鼓励创新发展,强化专业实践等多种途径,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1年本专业学生考研保研和出国深造率达到 25% ,就业率达到 100%


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
(四年制,教育学学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具有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突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学校、专业运动队、俱乐部、赛事公司等单位的专项运动训练、教学和竞赛组织工作的富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医学、运动选材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
就业方向:各体育协会、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管理、训练竞赛人员;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各类健身、健美俱乐部教练员及其他体育相关从业人员。





CHINA ICE SPORTS COLLEGE中国冰上运动学院
学院概况
中国冰上运动学院于2020年1月揭牌成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重要回信精神,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学校加快转型发展、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决策部署,北京体育大学充分发挥“大学 ^+ 基地”办学定位优势,通过整合体育、教育和社会多方资源,与中国滑冰协会、中国花滑协会、中国冰球协会合作,贯通化培养短道、速滑、花滑、冰球和冰壶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共同开启冰上运动项目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国冰上运动学院将会继续发挥在后备人才培养、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国家冰上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冰上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培训基地,搭建冰上运动项目赛事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同时,还将融入学校光荣办学传统和红色基因,将学院打造为红色的冰雪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宣传展示平台。
人才培养
学院面向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具有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突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学校、专业运动队、俱乐部、赛事公司等单位的专项运动训练、教学和竞赛组织工作的富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积极与冰雪强国进行技术交流,聘请多名来自芬兰、加拿大、捷克、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的优秀国外教练,把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我国冰上运动发展现状相结合,融合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走出一条国际化、高端化、贯通化和协同化的培养道路。

实习基地
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北京市滑冰协会、国家体育馆、泉州市轮滑协会、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中国滑冰协会、山西省冰雪运动中心、北京北体大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冠军团队

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冰雪运动)(四年制,教育学学士)
学生风采
培养目标: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掌握冰雪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及专项技能,能在各级冰雪运动项目专业队、学校、体育俱乐部等相关单位,从事训练、教学、竞赛等方面工作,富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医学、冰雪运动概述、冰雪运动赛事组织与管理、冰雪运动防护、冰雪运动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

■冬奥学子
北京冬奥会,学院4名学生入选冰球国家队,7名学生入选冰壶国家队,6名学生入选速度滑冰国家队,2名学生入选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国家队。共12位学生亮相冬奥赛场,在世界面前展露学院风范。同时,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回信,庆祝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主题,以冰为媒,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思想政治保障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冰雪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学院充分利用冬奥学子资源,开展“追求卓越共享荣光”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备战冬奥的学子为全院师生讲述自己的冬奥故事,打造特色冰雪思政课堂。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我院学生积极投身北京冬奥会参赛备战、赛事执裁、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共计有18人先后入选国家集训队,征战冬奥赛场12人,国内技术官员5人,雪童18人,专业志愿者和开闭幕演员共50人,参与各类冬奥活动300人次以上。

2022年1月,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我院师生组成的女子冰壶队摘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在本届大冬会上的第一块也是唯一的一块金牌。同时,我院22级短道速滑学生和队友们获得3000米接力银牌;2022年1月,我院青年队两名队员获得U20男子世锦赛乙级B组的冠军,成功升入乙级A组。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mathfrak{n}}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我院参赛团队“有哨儿”—冬奥淬炼出的全国首家冰球赛事服务商获得主赛道铜奖。


CHINA SKI COLLEGE中国雪上运动学院
学院概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国雪上运动人才教育培养水平和质量,助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中国雪上运动学院,并在河北源设立校区,联合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雪上运动学院和雪上运动人才培养基地。
2022年中国雪上运动学院首次面向全国招生。
培养目标
学院面向冬季奥林匹克雪上运动主战场,培养具有国家情怀、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体育人才。学生应掌握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及雪上专项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熟悉雪上运动发展规律,同时具备雪上运动训练指导和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学校、专业运动队、俱乐部等单位的专项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组织、裁判工作的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科研训练方向
科研训练方向将致力于培养会训练、懂科研的高水平雪上项目教练员。学生将了解国际前沿的冬奥雪上项目训练实践的方法理论,能够应用运动训练基本原理以及运动专项的理论、方法,对雪上运动训练及相关领域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并能恰当使用科学技术工具,能与科研人员配合,对雪上项目运动训练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并对运动训练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运动队教练工作,能与国际教练顺利配合。
教育教学方向
教育教学方向将致力于培养会教学、有文化的高水平雪上运动项目通才。学生将具有雪上项目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青少年运动训练理论和先进教学方法,掌握雪上项目比赛组织的规则及办法,对雪上运动项目发展趋势有历史纵深和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理念并掌握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趋势,熟悉国家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初步形成对国际与我国的雪上运动发展态势的全局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雪上项目竞赛组织管理、教学培训和执裁工作。
培养理念
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雪上运动学院和雪上运动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形成雪上运动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为我国雪上运动项目竞技水平迈向世界一流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国际化道路
涞源校区介绍
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引进、学习、掌握雪上运动先进国家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雪上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层次雪上运动的教练员、技术官员作为客座教授,将国内外知名雪上运动专家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并为本科生创造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坚持科、教、训相结合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项目规律,以训促科,以科促教,教科训相互促进、融合,形成促进学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求真务实的学院文化。依托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和北京体育大学科研平台,学生将有机会接受科教训密切结合的实习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坚持学科交叉融合
以服务国家、面向世界为目标,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造以雪上运动训练科学为依托、以雪上运动文化为底蕴、以雪上运动产业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融合创新、追求卓越的国际化复合型雪上运动人才培养新路径。学院每年将举办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学术讲座、大师讲堂,形成优秀文化氛围。
坚持面向未来
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新阶段,以我国举办冬奥会为契机,坚持面向未来,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科技手段,推进雪上运动学院示范性建设。学院将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训练系列项目,使学生掌握安全高效的高科技教学训练方法。

经国家体育总局同意,2021年5月27日,源县人民政府、北京体育大学与河北省体育局三方签署了合作共建中国雪上运动学院的框架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原则,在源县七山滑雪度假区核心区域建设集教学、科研、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雪上运动学院,计划于2024年建设完工。项目建成后,可以切实推动我国雪上运动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雪上运动项目发展水平迈向世界一流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雪上运动学院坐落在源七山滑雪度假区的核心区域,一期工程占地7.2万平米,建筑面积4.3万平米,建设有教学办公楼、雪上项目训练馆和训练场、风雨操场、越野滑雪场地、滑冰场、学术报告厅,以及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中国雪上运动学院还将把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和七山滑雪场作为教学、训练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SCHOOL OF SPORTS ENGINEERING(CHINA BIG DATA CENTER FOR SPORTS)体育工程学院 (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
学院概况
体育工程学院以“体育学”特色学科为基础,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工科学科,围绕学校“建设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体育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聚焦“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坚持以项目转型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化转型和国际化转型为驱动,将信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贯穿到学院发展的全过程。
学院现有教师30余名,其中“千人计划”教授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教师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院开设有智能体育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北京市“双一流”建设专业,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0854)授予权。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院坚持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主动对标《华盛顿协议》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2版)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等方面持续改进,形成“智能体育工程”专业建设规范并加以推广。
在科研方面,体育工程学院按照学校“三个转型”的发展部署,紧密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学院目前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压缩感知的脑电信号重构和稀疏表示”和“数据驱动的团队运动多时空决策与表现评价模型研究”以及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113/114
目“时空数据驱动的团体运动表现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另外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冬奥项目“冬季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特征和科学选材关键技术的研究”、“穿戴式冰雪运动装备运动风险和效能评价关键技术平台研究”、“智慧冰雪场”、以及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对抗推演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等多个国家级课题,并与多个运动项目国家队、阿里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安踏集团等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
学院积极落实国际化办学定位,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紧盯世界一流,每年定期举办“智能科技与智能体育”国际论坛,邀请国际上智能体育、运动装备设计、大数据、运动分析、智能训练科技、智慧健康等领域的顶尖专家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体育运动科学学院、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运动工程研究中心、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与工程系实现了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常态化协作。





■名师介绍
刘昊扬,博士,教授,是国家第11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北京市侨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一部。参与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还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可穿戴式交互设备规范”,获得“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动作捕捉技术”等30项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授权,研究范围包括传感器网络、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人体运动科学及虚拟现实等领域。
沈燕飞,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工程学院(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副院长,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邮电大学。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以及科技冬奥等多个国家级课题等,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了7项技术发明专利,并被中国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采用。获得北京市科技技术一等奖(2008年)、第三届(2018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以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专业介绍
智能体育工程专业
(四年制,工学学士)
北京市特色专业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制,工学学士)
北京市特色专业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体育科技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培养掌握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信息处理与控制相关应用能力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能在智能体育、体育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电子技术等方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复合型体育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多元统计分析、计算机导论、智能体育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运动学习与控制、程序设计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体育装备概论、人体运动感知、人体生理信号分析和体育装备设计等。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胜任在体育领域从事调查统计、统计信息管理、竞赛大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统计学推断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熟悉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接受科学研究的规范化训练,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等方法进行运动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体育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从事教学、科研和大数据应用开发的高水平创新型体育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导论、智能体育概论、离散数学、多元统计分析、程序设计C语言、人体解剖生理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运动学习与控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运动表现分析、数字图像处理、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体育数据统计方法与应用。

ALBERT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RECREATION,SPORT AND TOURISM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
学院概况
202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许可证编号:MOE46-CAA02DNR20222303N),北京体育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合作成立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下称“阿尔伯塔国际学院”)。作为我国首家体育类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阿尔伯塔国际学院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是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加拿大排名第4,位列2022年度上海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第92位。成立于1945年的阿尔伯塔大学运动科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在健康科学领域享有卓越的国际声誉,在2021年QS体育相关学科全球排名第9位。
阿尔伯塔国际学院提供适合学生成长需要并与国家战略、地方发展、产业需求相契合的课程体系,采用体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方式,建立中方导师与加方导师相配合的双导师体系,强化学生知识运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广博的跨学科和国际视野,让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学在海南 \left|=\right. 留学国外”的愿景。与此同时,阿尔伯塔国际学院将联通一区两校三地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利用和享受试验区、北京校区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课程、图书和数据库等教育资源,并为学生提供赴北京校区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学习交流和实习实践的机会。

117/118
学院使命
阿尔伯塔国际学院的成立是北京体育大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办学理念,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汇聚优质育人资源、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生动实践。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学院将汇聚一流国际师资,培养一流体育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为服务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海南全面建设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专业设置
经教育部批准,阿尔伯塔国际学院开设休闲体育(040207TH)和旅游管理(120901KH)两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学术类硕士研究生专业,以及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硕士。
办学规模
按照教育部规定,阿尔伯塔国际学院办学总规模为900人。本科生每年招收200人,休闲体育和旅游管理专业每年分别招收100人;硕士生每年招收40人,含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各10人,社会体育指导20人。


https://ais.bsu.edu.cn/ 010-62982845
师资力量
专业介绍
阿尔伯塔国际学院汇聚北京体育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两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选聘两校正式在编、教学能力突出和科研成果丰富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创新创业项目等。超过九成专业课教师拥有国内外博士学位,并具有深厚的科研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加方教师包括阿尔伯塔大学运动科学与休闲学院正式聘用的22位教师(13位教授、6位副教授和3位助理教授),其中包含体育和人口健康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KERRYMUMMERY,加拿大运动促进研究学会主席TANYABERRY以及加拿大运动与癌症研究学会主席KERRYCOURNEYA。中方教师包含中国横渡第一人(横渡琼州海峡等)张健教授、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刘昊扬教授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蒋依依教授等。

休闲体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四年制,授予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学士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休闲体育与旅游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休闲体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充分融合北京体育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休闲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精心设计中外双方互通、互补、互助的课程组合方式,既注重本土化的休闲体育文化培养,又高度融合当前国际休闲体育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沿。
本专业结合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特色和阿尔伯塔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及运动机能学科专业优势,对标本领域国际前沿,实现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运动与健康管理”和“户外探险教育”为培养方向重点,培养拥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及良好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与运动休闲、体育旅游和户外探险教育相关的项目设计与开发、指导与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特色
深度融合国际一流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本专业引入国际化创新型培养方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操应用紧密结合,拓新国际化专业发展路径,树立休闲体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标杆。
多维建设两校三地(中国北京、海南及加拿大埃德蒙顿)学习资源中心。中外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集合中外双方一流教学师资共同传授专业课程。在实际课程之外,两校网络课程与线上图书馆资源同样为学生开放。学生可享受国内“双一流”A类高校和加拿大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国际化学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着力打造一流英语学习支持平台。学院配备专业的英语师资团队,建设中外合作办学语言学习平台,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全流程管理,提升学生在学术英语、口语交流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特色提供水上运动项目课程。本专业结合海南办学区位优势及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资源,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水上休闲体育项目课程,形成不同于传统休闲体育专业的差异化培养模式。
全面提供学生学业深造机会与就业选择。国际化培养模式及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助力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学生可继续攻读休闲体育相关方向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或从事休闲体育、专业教师等工作。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四年制,授予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学士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休闲体育与旅游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结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一流学科和阿尔伯塔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科专业优势,以对标国际前沿和实现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发展目标,以“体育旅游”和“运动康养旅游”为培养方向重点,培养掌握扎实的旅游管理、规划策划、运动康养、体育学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体育与旅游跨界融合创新能力,及坚实的体育旅游和运动康养规划策划、运营管理能力,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与独特的创新思维,深刻理解本领域国内外理论前沿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
深度融合国际一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本专业发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旅游特色专业优势,引进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国际旅游管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操应用紧密结合,拓新国际化专业发展路径,树立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标杆。
多维建设两校三地(北京、海南和加拿大埃德蒙顿)学习资源中心。中外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集合中外双方一流教学师资共同传授专业课程。在实际课程之外,两校网络课程与线上图书馆资源同样为学生开放。学生可享受国内“双一流”A类高校和加拿大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国际化学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积极打造一流英语学习支持平台。学院配备专业的英语师资团队,建设中外合作办学语言学习平台,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全流程管理,提升学生在学术英语、口语交流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着力构建全方位国际体育旅游管理知识体系。学生将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通识类、数理类、经管类和体育类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旅游策划与设计、规划与开发、运动康养管理等专业实践,提升体育旅游策划、设计与开发、运动康养管理等综合素养。
全面提供学生学业深造机会与就业选择。未来毕业生将依托扎实的专业功底、优异的学科成绩和国际化的交流能力,获得出国或国内大学继续深造、国内外旅游市场就业等发展机遇。
主要课程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21门专业课程由阿尔伯塔大学教师讲授。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户外环境教育、个人健康导论、体育与游憩管理概论、游憩与休闲组织领导力、旅游市场营销、休闲与游憩研究方法、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公共政策、旅游发展前沿、旅游设施规划与管理和区域自然旅游等特色课程。

Tareer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一起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将“招生、培养、就业、学生管理”进行有机联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工作中,支持并帮助同学们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121/122

\odot 就在你身边” 职业发展指导
整合多方资源,以良师益友身份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职业发展指导,为新生和大三学生分别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为所有在校学生开设“职前教育网络课堂”,此外还定期举办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公务员备考专题培训、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培训、简历专家诊断、模拟面试、就业答疑会、企业HR校友座谈会、“学长学姐说”分享沙龙等活动,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覆盖。
充分发挥示范性辐射作用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是北京市教委“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和“示范性创业中心”。面对新时期下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将继续扎实、高效、创新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每位北体学子的生涯发展保驾护航。
提供精准就业匹配服务
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精准匹配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需求,全力为中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大力引导广大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需求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倡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每天通过就业信息网、“北体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就业信息。2023-2024学年度举办各类双选会、宣讲会150余场,参会单位1000余家,提供工作岗位30000余个。组织40名就业工作人员,分省份、分行业、分领域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5000千余条,精准推送给相关毕业生。

areer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
一起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odot 就业单位类型

机关单位 | 6.40% |
高等院校 | 18.86% |
中初教育单位 | 34.20% |
其他事业单位 | 10.20% |
国有企业 | 8.73% |
民营企业 | 14.99% |
■其他 | 6.62% |
\odot 就业行业领域
其他领域29.14% | 部分重点就业单位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郑州市体育局 深圳市足球协会 | |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北京市公安局特勤局 | |
健康中国4.92% | 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 |
教育强国40.02% | 中共拉萨市委组织部 |
北京大学医学部 陆军步兵学院 | |
西安铁一中教育集团 南宁市第一中学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国际医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
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 | |
体育强国25.92%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
\odot 就业区域分布

123/124
很满意 | 37.09% |
满意 | 59.60% |
■ 一般 | 3.31% |

\odot 国内升学情况
我校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不断提升,2023年被“双一流”高校录取毕业生比例达到92.78% ,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0 出国(境)留学情况
58.42%的毕业生被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学校录取,比如: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爱丁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南阳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布里斯托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areer Development andServices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
一起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odot 创新创业工作
多年来,北京体育大学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6年呗北京市教委确立为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2018年学校成立北体“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校内孵化场地,2019年学校成立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校外创业实战场地。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每年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扶持资金近30万元。学校开设的《大学生精益创新创业课程》被确立为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示范性线上课程”、校级精品课。此外,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创业培训、沙龙、创业项目指导、创业资源考察等活动,整合大学生创业资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连续11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20项、省市级奖项50余项。

\odot 优秀创业校友
125/126

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利用在体大所学到的专业的知识,成就自己、功德天下,共勉之!
李明威,男,北京体育大学2016届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毕业生。于2015年8月创立北京健行者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颈痛腰痛康复、体态矫正、病后术后康复。
对体育的情怀,不止是一张空头支票,树起前面那个 ^{∞}\mathbb{1}^{\mathfrak{n}} ,后面会有无限 ^{\ast}0^{\ast} 的可能。北体人,从不畏惧做第“1”。
李韬之,男,北京体育大学2011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于2015年创立WEsport体育国际教育,是国内领先的体育留学品牌,已帮助数干名学生及运动员赴海外留学深造,并于2020年创立唯体传媒,旨在成为全国顶尖体育MCN经纪服务公司。


希望优秀的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同时收获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与“创业家精神”
朱林祥,男,北京体育大学2005级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2012年成为北京体育大学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主攻场馆运营与实践。2012年创立北京中馆时代体育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为中国体育场馆运营提供标准化定制化实践解决方案。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北体大做体育产业,天时地利人和,希望学弟学妹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打磨出一个好的产品,并且找到能够源源不断卖出去的方法,知行合一,精益创业。
蔺聪,男,北京体育大学2017级体育教学硕士研究生,于2017年3月创立北京洋葱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产品姿溜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动作识别技术,打造一个AI健身评估系统。致力于为中国健身行业中游一健身场馆提供标准化的课程及运营解决方案。


创业路上荆棘密布,困难无数。请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最初的热爱,最纯真的梦想,最热血的你自己。
陈点点,男,北京体育大学2013届体育产业管理本科毕业生,拉夫堡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体育产业生态圈创始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专家。曾就职于英国SR体育营销公司,专注体育营销、新媒体运营、体育版权市场开发等领域。
北京体育大学2024年招生简章·报考指南
andidates Guide报考指南
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一北京体育大学奖、助学金简介
\odot 项目综述
我校设立多项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优秀奖学金、台湾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小米奖助学金、其他临时补贴等多项奖、助学金,每年资助学生8000余人次。
\odot 国家奖学金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每人每年8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二年级及以上的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土学位)生,符合以下条件: ①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违纪记录; ④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⑤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3.评审和发放。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学校于每学年开学初启动评审工作,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12月31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
4.相关事项。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同一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127/128
\odot 国家励志奖学金
为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二年级及以上的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士学位)生: ①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违纪记录;4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⑤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⑥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
3.申请、评审和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12月31日前学校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
4.相关事项。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odot 国家助学金
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含第二学士学位,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在校生的助学金。
1.资助标准,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违纪记录;4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⑤ 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⑥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
3.申请、评审和发放,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学校按时将国家助学金发放至学生卡中。
4.相关事项。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学科门类 | 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位授予门类 |
教育学 | 体育学 | 体育教育 | 040201 |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040202K | |||
足球运动 | 0402147K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040203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040204K | |||
运动人体科学 | 040205 | |||
运动康复 | 040206T | 理学 | ||
休闲体育 | 040207T | 教育学 | ||
体能训练 | 040208T | |||
冰雪运动 | 040209T | |||
智能体育工程 体育旅游 | 040211TK | 工学 | ||
040212T | 教育学 | |||
教育学 | 教育学 | 040101 | 教育学 | |
法学 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04T | 法学 经济学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经济学 | 020101 | |
汉语言文学 | 050101 | |||
汉语国际教育 | 050103 | 文学 | ||
英语 | 050201 | |||
俄语 | 050202 | |||
德语 | 050203 | |||
法语 | 050204 | |||
西班牙语 | 050205 | |||
葡萄牙语 | 050232 |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 050301 | ||
理学 | 心理学 | 网络与新媒体 应用心理学 | 050306T 071102 | 理学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120401 |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 | 120901K | 管理学 | |
工商管理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120212T | ||
艺术学 | 舞蹈表演 | 130204 | ||
音乐与舞蹈学 | 舞蹈学 | 艺术学 | ||
130205 | ||||
工学 | 戏剧与影视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130309 | |
计算机 医学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080910T | 工学 | |
医学 教育学 | 康复物理治疗 休闲体育(中外合作办学) | 101009T 0402077H | 理学 | |
管理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120901KH | 详见我校本科招生章程 |
学科门类 | 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2024年计划 |
教育学 | 体育教育 | 420 | |
休闲体育 | 30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25 | ||
体能训练 | 90 | ||
冰雪运动 | 30 | ||
运动训练(含保送运动员) | |||
足球运动 | 845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含保送运动员) | |||
运动人体科学 | 80 | ||
运动康复 | 90 | ||
智能体育工程 | 20 | ||
中外合作办学 | 休闲体育(中外合作办学) | 90 | |
法学 理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0 |
管理学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30 |
公共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60 |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 | 20 | |
中外合作办学 |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60 | |
文学 | 工商管理 中国语言文学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90 |
汉语国际教育 | 30 |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 | 60 | |
新闻传播学 | 网络与新媒体 | 30 |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新闻学 | 60 80 |
戏剧与影视 | 舞蹈表演 | ||
工学 | 计算机 | 播音与主持艺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 60 |
医学 | 医学技术 | 康复物理治疗 | 60 |
追求卓越
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